乐读文学

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第13章 其他新兴平台的运营

书籍名:《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作者:龙共火火



在这一章,我们重点讲述几个新兴平台的运营。



13.1  小程序的运营:液态流动性视角


之所以把小程序归于新兴平台,一方面是因为其还未成熟,仍处于剧烈的变化中,例如,2017年,小程序基本每月都会更新几次,包括小游戏、场景增加等重大更新;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款产品还在不断变化,还没有统一的运营方法作为支撑。

小程序是一种在微信内无须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用户通过扫一扫或搜索即可打开。

小程序于2017年1月9日正式发布。发布以来,小程序的生态正在逐渐完善。本节重点讨论企业要不要做小程序,做小程序有哪些可以突围的点,以及运营小程序的方法。

13.1.1  企业到底要不要做小程序

虽然距离小程序发布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但是目前仍有很多企业纠结要不要做小程序。对于要不要做,我的观点是:做小程序是一种趋势,无论从行业、用户,还是从推广成本来说,它都代表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的另一种可能性。

13.1.1.1  对于行业

微信互联网下的“新一极”  小程序是微信互联网下独立且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包括投资人开始认同“微信互联网”这个概念,就像创投公众号“42章经”的CEO曲凯所说,“微信成为基础设施,成为新的浏览器。”

纵观微信的发展历程,其一直在追求多维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也给合作伙伴赋能。

微信最初具备聊天功能,基于通讯录导入了大量用户,打通了熟人关系链,同时开发了漂流瓶、摇一摇等功能,打通了部分陌生人关系链。

微信后来开通了朋友圈功能,满足了用户的阅读需求;公众平台的出现让内容生产者开始向微信迁移;再之后微信支付出现,打通了交易环节,发红包转账对于用户来说就像发消息一样方便,商户也可以更便捷地通过微信收款。

如今小程序的出现,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应用服务的需求,比如线下乘车扫码等;同时也吸引了开发者入驻微信,微信成为发布应用的第一站。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程序属于微信的战略级产品,而微信对小程序投入的资源和人力也是巨大的。小程序自正式发布以来,仅2017年更新的次数就超过了45次,平均每周有一个新的功能上线或者一次版本的迭代。表13-1展示的是小程序的几个重要更新节点。

13.1.1.2  对于企业

更低的开发成本,更快的开发速度  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使用了源自JS、CSS、HTML的语言,同时提供了各种自有的组件和API,是一套为微信量身打造的自定义语法。相较于App,小程序整体开发的成本较低,而且开发速度快。以前开发一个打卡类App可能需要一个月,而在小程序上可能只要一周。

更多的推广场景  相对于用户进入公众号,用户进入小程序的场景更多。微信官方有一个“场景值”的概念,目前可使用的场景已经超过了40个(如表13-2所示)。其中,最大的几个应用场景有发现栏的入口、扫描二维码、群聊的小程序卡片等。

更低的推广成本  相对于App的下载安装成本,小程序的推广成本无疑要低很多。金沙江创投的董事长朱啸虎曾经列举了在微信体系内拉新成本和App下载的拉新成本之间的对比(如表13-3所示)。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拉新方面,微信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而且小程序可以很好地承接App的功能。


13.1.1.3  对于用户

更好的体验  互联网的任何创新都要基于用户真实的需求。

小程序的确符合微信“用完即走”的理念——有需要时即时开启,无需下载,对于用户来说相当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比如一些使用较少的应用,查询天气、万年历等,用户无需下载App,在小程序中就可以直接使用。

13.1.2  充分利用小程序的两个典型行业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预言小程序未来可能取代80%的App。从目前看,有些行业充分利用了小程序的一些优势,产生的效果验证了张小龙的预言。

通过研究2018年1月4月阿拉丁小程序TOP100的榜单可以发现,类似游戏、电商行业已经位居榜单前列(如图13-1所示)。这两个行业为什么能在小程序中如鱼得水?

13.1.2.1  游戏

小游戏虽然正式开放的时间不长,但爆发力惊人,甚至微信6.6.1的新版本开机屏直接用小游戏“跳一跳”作为入口。这款小游戏截至2018年3月已经积累了3.9亿玩家。

游戏之所以成功占据榜单,主要是因为用户使用微信时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小游戏正好符合用户打发这段时间的需求;同时,它还可以分享给个人或者社群,例如,用户在群里邀请好友一块斗地主,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交方式。目前,在小程序的游戏中,休闲类游戏比较热销,如海盗来了、头脑王者等。

13.1.2.2  电商

小程序电商是爆发非常快的一个品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拼多多等社交电商的崛起。小程序电商融合了微信的支付、社交和内容这三大特点,因而能够实现爆发。除此之外,小程序电商还有以下三点特征。

获客方式多元化

除了公众号、社群等常规的场景外,电商品类还可以利用文章中小程序推广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曝光场景。

更好的转化漏斗

我们来对比传统电商和小程序电商的购买流程。

传统电商的购买流程:App—电商店铺首页—商品详情页—购物车—订单页—(用户登录)—选择支付方式—购买完成。

而在小程序中,购买流程为:推荐(公众号,社群等)—商品购买页—支付—购买完成。

可以看出在小程序内,用户无须登录,交易方式简化,交易步骤减少,相应的整体转化率也会提升。另外,相对原来微信体系内的通过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小程序的插入位置更灵活,展示位置更大,转化率也有所提升。例如,小程序“蘑菇街女装”运营一个半月,新客突破200万,小程序的购买转化率是App的2倍。

更多元的玩法

小程序电商之所以获客方式多元化,是因为除了有屡试不爽的三大利器:拼团、分销和砍价,还有包括直播、社交立减金等方式进一步地帮助流量扩散。2017年“双11”期间,时尚博主于小戈通过“社群+公众号”的方式导入流量,靠拼团机制获得了2  020万元的销售额,复购率达到47%以上。

小程序为何能爆发?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提出了“液态现代性”理论——现代社会正从“固态”社会向“液态”社会转变,个体与环境的关系面临不确定性,永远在流动。鲍曼写道:“在液态现代社会,不再有永恒的关系、纽带,人际间互有牵连,但不再着重紧密扣紧,在于可以随时松绑。”

在商业世界中同样如此,用户和企业的关系不再是固化的,而是维持一段短暂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理解,小程序的爆发是趋势。App、公众号等“固态”的玩法强调先把用户留存起来,再通过一系列运营手段去转化用户;小程序并不强调留存,而是贯彻了张小龙所说的“用完即走”的理念,强调场景的迁移,虽然留存率低,但可以在当前场景中即时转化。注意一个细节:类似拼多多这类电商小程序,它们是没有“购物车”功能的,而是用限时限价等方式督促用户直接下单。游戏和电商这两个行业之所以能快速爆发,是因为在用户有限的时间中,对用户的刺激性强,业务变现效率高。

对于小程序来说,未来火爆的行业基本符合“液态”的特点,即在有限的时间直接完成转化。

13.1.3  小程序的引流方法

流量在小程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小程序中所有的流量都来源于场景,所以要通过场景值去寻找流量。场景值可以参考表13-2,比如场景值1068代表附近小程序列表广告,可以通过附近的小程序引流,适合餐饮、零售类企业运用;场景值1058代表公众号文章,则可以通过嵌入公众号文章进行引流。下面介绍几种小程序流量的常见来源。

13.1.3.1  公众号流量

公众号和小程序完成绑定,可以选择面向用户发一条推送。一个公众号最多可以绑定200个小程序。农产品电商小程序“山西老乡严选”已关联110个公众号(如图13-2所示)。

13.1.3.2  投放流量

腾讯官方可以投放小程序,支持朋友圈、公众号文章底部Banner位的投放。点击广告位后会跳到“有车以后”的小程序(如图13-3所示)。

图13-2  “山西老乡严选”小程序关联的公众号

图13-3  文章底部Banner位的小程序投放示例



13.1.3.3  裂变流量

在小程序的设计中,必须要设计的一个模块是用户的分享机制。通过刺激用户分享,可以带来大量低成本的拉新。例如电商小程序的拼团玩法,又可以分为普通拼团、抽奖团、新人团等不同的形式。

普通拼团模式下,用户可以邀请指定数量的好友一起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商品,拼团成功即可发货。这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抽奖团模式下,用户可以邀请指定数量的好友且各自支付极低的费用(通常为0.01元),参与某件商品的抽奖活动,拼团成功即参与抽奖成功,等到指定时间开奖后,中奖用户即可通过0.01元获得指定商品。抽奖团模式脱胎于之前火爆的“一元拼团”模式。

新人团模式下,只有新用户才能参加拼团,但是老用户可以发起拼团,拼团成功后即可发货。典型的案例如“连咖啡”,“连咖啡”是一个线上咖啡品牌,基于微信服务号“连咖啡微服务”搭建了完整的外卖体系。小程序“连咖啡”于2018年4月10日上线时,通过一邀三、老带新的模式(如图13-4所示),3小时内获近10万人拼团。

图13-4  连咖啡“3人拼团”小程序活动

裂变流量还产生于强制分享。例如,用户在玩某个小程序的游戏失败后,通过分享到群,可以有一次复活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微信在2018年5月修改了分享规则,小程序的开发者无法看到用户是否分享到群以及是否分享成功。这意味着强制分享类的玩法会受到影响,所以运营者和产品部门需要更加注重小程序产品的分享机制设计。例如,游戏小程序可以从强制分享机制变成奖励机制。此前的机制是,用户游戏失败后强制分享可以增加一次机会。现在的机制是,用户在玩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分享则可以增加一次机会。

13.1.4  小程序的几个玩法

小程序的留存率较低,常见的促活玩法有以下三种。

13.1.4.1  模板消息唤醒

模板消息在服务号中属于“杀器”之一。服务号曾经一个月只能群发4次消息,但是有了模板消息后,可以大幅增加和用户的接触频次。例如,用户在京东上购买商品后,如果商家发货,则服务号中会有发货的模板消息提醒。

在小程序中同样如此,当用户在小程序内完成支付或者提交表单后,开发者就可以在7天内给用户推送有限条数的模板消息。

拼多多通过高频推送模板消息来唤醒“沉睡用户”,一旦用户打开了拼多多的小程序,即使没有任何购买记录,拼多多也可以用它向用户推送活动信息,(如图13-5所示)。

拼多多的CTO陈磊曾在微信公开课上提到:拼多多小程序通过活动吸引关注,消息引导流程,再分享传播,可使用户留存率提高30%。

图13-5  拼多多的模板消息



13.1.4.2  引流到公众号

小程序采取“用完即走”的策略,没有关注和粉丝的概念,这是留存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公众号恰恰有这方面的优点。因此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把小程序的流量沉淀到公众号上,实现公众号+小程序的联动。主要的引流方式是通过页面或者客服消息入口引导。

2017年9月,作家林清玄发起了“清玄杯”公益朗读大赛,参赛对象包括全国中小学生、教师、文学爱好者。这场公开大赛的平台主要是“清玄杯朗读大会”(现已下线)这个小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参与并发起投票。在小程序底部菜单栏有一个咨询页面,用户点击后会收到相关提示和一个二维码,扫码即可进入“林清玄读书会”公众号的关注页面。

通过小程序的引流,“林清玄读书会”的公众号获得大量关注,据推测其2018年上半年涨粉超过500万。

引导关注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客服消息的入口引导,即用户点击后,可以自动弹出一个链接引导关注。以前这种方式效果非常好,但如今微信调整规则后,只能由用户先发起对话才能回复,所以需要在引导页中加入话术,让用户先行发起对话。

13.1.4.3  小程序矩阵


和微信公众号一样,小程序同样也需要建立矩阵。一方面,可以进行相互导流;另一方面,目前小程序规则尚不稳定,万一被封,有备无患。

“给赞”是一个可以生成赞赏码的小程序,用户通过“给赞”可以生成一张赞赏图片。它不仅能在公众号中使用,也能用于发朋友圈,或者定向发给某个朋友收打赏。最初“给赞”的出现用于解决iOS在微信公众号上无法赞赏的问题,结果3个月就获客100万。

后来苹果和微信沟通,重新恢复iOS的公众号赞赏功能,“给赞”的团队开始进行不同赞赏场景的拓展,搭建了小程序矩阵,包括“给赞”“群赞”“给赞问问”“给赞讲讲”和“给赞写写”(如图13-6所示)。


其中,“给赞”是通用的赞赏场景,“群赞”主要是面向微信群场景收用户赞赏,“给赞问问”是社交付费问答,“给赞讲讲”是语音轻内容分享,“给赞写写”则是文本轻内容分享。

13.1.5  开始和运营小程序的注意点

在开发和运营小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3.1.5.1  唯快不破

小程序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微信也会随时调整玩法和政策。对于开发者来说,小程序的各方面功能、机制也需要尽快随之调整,及时适应变化。

13.1.5.2  诱导分享

“匿名聊聊”“实用心理测试大全”等爆款小程序相继被封号,微信对诱导分享的打击越来越强烈,所以在设计分享时,需要格外注意。

13.1.5.3  自主开发还是借助第三方服务

由于小程序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产品鱼龙混杂。所以如果团队选择第三方开发,则一定需要谨慎。尤其是购买第三方模板时,要看是否有相应的服务支持等。如果使用第三方服务,就可以借助腾讯云,腾讯云市场中有小程序板块,可以在板块的推荐商家中挑选。

13.1.5.4  资讯获取

小程序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想要掌握相关的信息,可以多关注一些资讯网站。常见的有:见实(主要分享小程序最顶尖玩家的深度采访)、量子程序(新榜旗下的小程序平台)、阿拉丁小程序(提供小程序的排名榜单)。通过这些网站,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小程序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