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效PDCA工作术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效PDCA工作术

受到“启发”于是产生了“C”

书籍名:《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富田和成



生活当中我们会受到各种事物的“启发”,这种启发甚至会成为转动PDCA循环的良好契机。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它让你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着的弱点。

这种契机,用PDCA来说就相当于PDCA中的“C”。

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弱点,你就一定会想到——为什么不尝试着进行纠正!于是,你便进入了PDCA循环当中A和P的领域,同时也就开始了实际行动“D”。为了验证自己的努力是否取得了成果,于是又有了“C”。不知不觉,你已经出色地完成了PDCA的一个循环。

PDCA循环并非总是开始于计划阶段。

有时受到挫折,于是看到了自己的缺陷(C);读过一本书,便想着立刻要去实践(A),由此便播下了PDCA的种子。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你是否用心去栽培。

我建议年轻的读者,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旦受到“启发”,就应随手将它记录下来。这时,你无须介意是否必须将它放到PDCA循环之中。不要以为你已经把它印在了脑子里,多数场合它们早已被忘在了脑后。最好的方法是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如果你记录了100条“启发”,只要拿出一条用于PDCA循环,PDCA必然会带领你走向成功之路。

自从做了一名证券推销员,我就彻底地变成了一个记录狂。每天的计划、随时想到的事情、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自己的强项、弱点、前辈的嘱托等,只要是能感受到的,我就会立刻把它记录在笔记本上。

我还保留着自己参加工作第二年的部分记录,在这里摘录其中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

·充分利用空闲时间从事PDCA循环或学习其他知识。

·长时间打电话,有必要则罢,没有必要就必须杜绝。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要以身作则,不能因一点小事自寻烦恼。

·踢踢腿伸伸腰,似乎对振奋精神很有帮助!

这种随手记录下来的东西,文字简洁无须多大篇幅,一周可以列出十至二十条。

当时我把这称为“一周PDCA”,后来把它改了个名字叫作“启示录”,并且在全公司职员当中推广。下一页的“一周PDCA”图片也可以在书后的网页中下载。

很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思想非常敏感,想到的事情总可以实现,就像博客的博主行走在大街上,不经意间总会有新的发现。

为此,直到现在我仍然经常性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以备脑子里出现新的念头时随时记录下来。有时走在路上遇到了新的想法,我就把它录制在手机里。脑子里最容易出现奇怪的念头的时间,是在每天淋浴的时候。为此我准备了手机防水套装,把手机直接带到浴室。

对于这些录音或者记录下来的“启发”,我会将它们整理并输入之前介绍过的“TODOIST”的服务软件当中(只是暂时存入,另有专门的文件夹用来存放“启发”文件)。

自从有了自己的公司,我从一个证券推销员变成了企业的经营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每周记录下来的“启发”也增加到了五十至七十条之多。

除此之外,上网浏览遇到“有价值”的文章,我就把它下载到“阅读文章目录”文件当中(Google  Chrome里有一个TODOIST的扩展功能,点击可将文件下载)。这也是记录“启发”的一种方式。

然而只是记录,事后很容易忘记其中的内容,为此我还要加上一些注释,就像在推特中转发链接。这样做的结果是,既得到了新的知识又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对记忆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