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效PDCA工作术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效PDCA工作术

验证精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书籍名:《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富田和成



如前所述,高效PDCA工作术循环的动力来源于KDI。只要我们采取行动,总会与各种课题不期而遇。迅速解决所面临的课题,可以大大提高团队的行动能力。

至于KPI,更是容不得花费大量时间逐条验证。

有关KPI验证,基本原则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加快验证程序。

无疑,我们不可以急功近利,但同样不能循规蹈矩以致坐失良机。

下面举例说明。

利用电子邮件推销产品,业界公认的平均在线回复率是2%。如此单纯计算是五十比一,就是说至少要发出五十份电子邮件,否则根本无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值,有时发出五十份邮件在线回复可能是零。为了使这一误差保持平均并趋于稳定,有必要取一个较大的分母,例如采集三百件试样。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KPI的比例越低就越容易产生误差,为此分母必然随之扩大。反之,如果KPI的比例达到了50%,或许三十件试样作为分母就足以满足要求。

对此,以高效运转PDCA的人或许会提出以下相反意见。

——取较少的试样验证,可能导致假说精度大幅度下降。

这无疑是对验证过程的误解。

因为建立在假说基础上的PDCA循环,在验证的过程当中对于分母的设定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它追求的是所需“最低限度”的验证数据。

与通过SEO优化搜索引擎一样,有时要想得到理想的KPI结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担保。

有时验证具有此类性质的课题甚至需要花费数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对于实施阶段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认真检查,以防止数个月过后出现因KDI未能达成而无法进行验证的局面。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时还需要预先计算出一个月以后应当达到的目标值,即所谓的“预知周期行动目标”。如果运行结果不能满足计划要求,在保证基本路线不变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相应的补救措施。

总之,即使正式验证需要等到三个月以后,在此之前也绝不是就可以放任自流。

除此之外,就如同利用SNS社交网络平台打出广告之前先要进行A/B测试一样,为了开足马力尽快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有时还需要做出最低限度的费用预算,以加快PDCA循环的运转。这种情形,简单来说就是“以金钱换取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