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效PDCA工作术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效PDCA工作术

因式分解带来的好处

书籍名:《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富田和成



因式分解所带来的好处有以下五个方面。



1.防止课题的遗漏


运转PDCA循环始终不见成果,而且原因不明——这时就应当立即改变视线,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面临的课题。

可是如果不进行因式分解,只一味地在课题和原因之间绞尽脑汁,结果最多只能看到四五种可能。相反,如果将某一课题分解为二十个因子,就等于一下子“增加了二十个视点”。

充分利用因式分解,可以戏剧性地大大降低课题遗漏的概率,对于提高假说的精度同样会产生巨大的效果。



2.及时发现并解决课题的瓶颈


有时目标与现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弥补这一落差又会对现实带来巨大的冲击,即出现所谓的瓶颈现象。但是,如果将课题分解成多个因子,问题的实质就会清晰地浮出水面。

与其漫无边际地寻找课题,不如将人、财、物有序地投入问题的关键之处,势必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容易实现KPI的指标化


课题显示得越具体,就越容易实施定量化处理。例如,设定目标为提高经营业绩。此时,如果在课题不明确的情况下又不进行因式分解,结果定量化指标只能是“合同签约数”“销售额”“利润率”等泛泛的数字。通过对这些数字验证得出的综合性结论,很难显示出课题是否真正得到了解决。

如果进行因式分解,就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例如,问题的瓶颈或许在于——以邮件形式向潜在客户开展推销活动,而客户的回复率始终处于平均值以下的较低水平。这时,如果将客户的回复率设定为“最重要KPI指标”,同时参考其他同事撰写的邮件内容,学习书本上有关解决瓶颈问题的相关知识,或许能够聚焦解决方案,取得预期的效果。



4.增强信心,轻松实现所设目标


假设,将“希望得到更多的幸福”这一目标因式分解。

如果真心希望得到更多的幸福,将这一目标因式分解后可以轻松地得到一千多个因子。

这个数字的确可观,但它同时意味着——爬上这一千级台阶,便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那么,如何才能爬上这一千多级台阶呢?前景如此渺茫,不足以激发人们的干劲。相反,立足脚下,坚实地迈出每一步,或许更容易让人坚定信心。

只看到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落差,很容易让人感到失望,以致放弃对目标的追求。如果将目标拆开分解你就会发现,那巨大的落差不过是一级一级小小的台阶堆砌的结果。因式分解,是将眼前的壁垒敲打成碎片的最好工具。



5.促使PDCA循环快捷深入


因式分解防止了课题的遗漏,找出了解决课题的瓶颈,提高了KPI指标的准确度,使得解决方案更加具有成效。由于最初阶段对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落差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从而大大提高了计划阶段各个步骤的精准度,缩小了验证阶段以及调整阶段的修正范围,加快了PDCA循环的运转速度。

正所谓,因式分解促使PDCA循环“快捷、深入”。

此外,由于明确了目标与解决方案、KPI指标与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以往的“被动实施”变成了富有成效的“主动实施”,团队成员相向而行,这同时也提升了实施阶段的运转速度,进而缩短了整个PDCA循环的运转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