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效PDCA工作术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效PDCA工作术

打破常规,解放思想

书籍名:《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富田和成



——记忆是人们为自己设下的羁绊。

这是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介绍到日本的著名商业顾问詹姆斯·斯金纳的一句名言。

“这种事情我也能做”“这种事情我做不来”——像这样,人们总是会依照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也就是记忆),为自己的能力设定出上限。

可是,正如有名的“跳蚤实验”(在一只原本可以跳跃两米高的跳蚤的顶部,放置一个五十厘米高的顶盖,数日之后将顶盖移开,跳蚤已经无法跳跃超过五十厘米的高度)所显示出的那样,多数情况下,这种限制不过是人们的主观意念。

年轻人,抑或是一个团队当中,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遗憾的是,多数情况下这种可能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正因为如此,在制订PDCA计划时,力争打破固有观念就更加显得具有特殊的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设问。

——如何才能够实现三个月以后将公司销售额提高五倍的目标?

无论多么雄心勃勃的经营者,也无法想象在三个月之内将现有一亿日元的月销售额提高至五亿日元。即使有此雄心大志,或许那也应当是一个五年期的庞大计划。

可是,如果打破传统观念硬要制订出一个五亿日元的销售计划,我们将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宏伟目标,以及它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距。同时还将看到摆在我们面前的诸多课题。规模如此庞大的目标计划,一个PDCA小循环根本无法独立承担。

或许必须为此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如果利用现有产品,还必须为此设想出一套与众不同的销售方式。

这时,百分之九十的人会得出一个结论——那根本没有可能。剩余百分之十的人也许会这样想——或许未必就一定办不到。

这就使成功有了一线希望。

像这样,如果过分地拘泥于传统经验,就很难看到希望。打破常规,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个组织的成长,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人们常说的企业家,正是这样一群能够把空想变成现实的创业者。

我就曾经无数次地打破常规,这已经成为我办事的习惯。

记得刚刚进入野村证券公司时,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第一年业绩,争取在入公司三年的职员当中第一;第二年业绩,争取在入公司七年的职员当中第一;第三年业绩,力争成为全公司第一。

最终的结果,虽然没有能够登上全公司第一的宝座,但是第一年和第二年,则以绝对优势的成绩成为入公司三年职员当中的第一,第三年同样成为入公司七年职员当中的第一。

那之后,我也曾将考入哈佛商学院设定为未来的目标。当时我并不会讲英语,却为自己设立了如此宏大的目标,不禁令周围的同事目瞪口呆。最终我并没有考入哈佛,也未曾有机会去欧美国家学习。但是得益于高效PDCA工作术循环,在自己的努力下我依旧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受公司委派去了一家海外的商学院学习。

所有这些事实,无不让人得出一个结论。

即,无论设定的目标看似多么高不可攀,我们总有办法以从容的姿态到达顶峰的边缘。



PDCA循环的思路会变得更加开阔


不仅如此,打破常规对于制订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样有效。

例如,每当部下前来汇报工作时,我总是会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如果换一个角度思维,是否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也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方式。这时,对方会不假思索地列举出三项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会继续问:“可不可以再列举出三项解决方案?”这时,多数部下会表情惊讶地回答:“再举出三项!哪里有那么多方案?”于是我故意绷起脸,眼睛盯着对方,意思是说——当然有!

我知道不可能立刻得到满意的答复,但是也没有打算助对方一臂之力。

只见部下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如果这个时候打退堂鼓,一句话——没有就算啦,结果势必造成前功尽弃。

最终,一些部下绞尽脑汁想出的主意令人刮目相看。尽管多数部下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但是我的再三逼问给了他们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脑洞大开。

我也曾对部下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我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大致情况。但我想知道的是,如果你是公司的决策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就是说,完全打破了权利范围和职责范围的界限。这时对方会感到一时的迷惑,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们也会提出一些非常有趣的想法。有的部下甚至对我说:“我总是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考虑PDCA小循环,或许我也应当在更大的范围内思考PDCA的大循环。”

有关团队工作的指导方法,我将在第八章加以详细论述。

顺便再说说前面提到过的跳蚤实验。要想使那只只能跳跃五十厘米的跳蚤恢复原有状态依旧非常简单,只要在那只跳蚤的旁边投入一只能够跳跃两米高的跳蚤即可。受到大脑强制拉力的作用,这只跳蚤立刻可以感觉到自己也能跳跃到那个高度。



高效质疑问难 计划篇


·你希望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你为什么希望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相对于你的现状,你不认为这个目标很短浅吗?

·你希望达到的目标与你的现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距?

·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你都考虑了哪些课题?

·其中名列前三名的分别是什么样的课题?

·如果定量分析课题成果,将会得到哪些评估数据?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值,你都考虑了哪些解决方案?

·请将解决方案按整体效果、所需时间和轻松参与排列出优先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