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如何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乐读文学 > 外国小说 > 如何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故事

书籍名:《如何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柏木吉基



以上解决问题的故事可以总结为“明确目的或问题”→“大致把握现状”→“锁定问题的关键”→“锁定原因”→“设定行动措施及  KPI(和所需资源)”。其实,这与医生为患者看病并开出处方的过程有很多共同点(图  5-13)。

图  5-13  医生看病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比较

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都需要这样一步步锁定对象,摸索原因。不过实际工作中,我们未必能马上获得自己所需的数据,常需要对假设进行重新调整,反复尝试多个回合。在假设和检验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将所发现的事实和逻辑一层层积累起来,这个过程对任何问题来说都是相同的。

那么,这些工作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多大作用呢?数据分析并不是到考虑对策就结束了。本书没有针对所有问题讨论所有的对策,不过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一下,前面  4  章的内容能够对解决问题产生多少效果。

首先,最近的销售额减少到了  3.1  亿日元。其中首次购买部分与再次购买部分各占一半,所以假设再次购买部分为  50%。根据各车型销售比例饼状图可以得知,车型  B  与车型  C  加起来共占  60%。本次主要针对这  60%  的部分锁定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假设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公司决策层设定的目标,成功地将客户忠诚度提高了  25%,则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出由此增加的销售额。

在细节方面,计算比例时也许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以何种数据为母体、以金额还是以数量计算等),也可能会有误差。不过只要能把握大致规模,基本上这样就可以了。

31  000(万日元)×50%(再次购买部分)×60%(车型  B  与车型  C  所占比例)×25%(通过相应措施得到改善的部分)=2  325(万日元)

这意味着公司的销售增加了  7.5%(=  2  325÷31  000)。最初的问题是销售额减少了  15%,那么现在这个结果就是可以恢复一半。以现有资源为前提,使销售额的减少额恢复一半,这样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接下来,下一期可以在此基础上完成剩余的一半(或者同时采取其他措施,完成剩余的一半)。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上级目标被落实为具体的  KPI,既便于业务一线人员理解和运用这些  KPI,同时也有利于管理者对最终影响进行定量把握。

如果不知道所采取的措施能产生多大作用就贸然实施,目的就有可能变成了“实施”。既然是从定量的角度解决问题,当然最好也能从定量的角度跟进所采取的措施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