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第3章 运营之道:新媒体运营的发展

书籍名:《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作者:龙共火火



3.1  新媒体运营的进化历程


前文我们探讨了新媒体是什么,本章我们要讨论与工作息息相关的话题——新媒体运营岗位的由来及做新媒体运营需要哪些能力。

3.1.1  互联网运营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运营源自互联网运营。想要了解新媒体运营,应首先探讨互联网运营的发展历程。

三节课的联合创始人黄有璨在其文章《运营简史:互联网运营的20年发展与演变》中详细介绍了互联网运营的发展历程。我将其核心信息整理成表3-1。

从表3-1可以看出,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运营这一职位本身也在进化。BBS时代,运营主要侧重网络编辑和版主的职能。运营的概念到了2001年才被提及,当时基于网站运营的工作更像现在的SEM(搜索引擎营销)和SEO(搜索引擎优化)的职能。后来淘宝网等平台出现,电商运营的岗位也开始涌现。

表3-1  运营简史:互联网运营的20年发展与演变

资料来源:整理自黄有璨《运营简史:互联网运营的20年发展与演变》

在Web  2.0时代,运营更注重事件的营销,很多热点事件背后都有相应的营销推手。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微博横空出世,很多公司开始招聘专人从事“微博运营”,这个职位又称“社会化媒体营销”。而新媒体运营岗真正被大规模提及,是在2013年以后,这时微信和微博同时开始成熟。

可以看出,新媒体运营岗位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并且随着其影响力越来越大,需单独设立岗位产生的。如今各类社交媒体和社区进一步井喷式涌现,新媒体运营岗位不仅出现在微博、微信平台上,也出现在知乎、抖音等平台上。

3.1.2  新媒体运营的发展历程

梳理了运营的发展历程后,我们再研究新媒体运营的历程。第一个和新媒体直接相关的岗位是微博运营。微博问世于2009年10月,我们粗浅地把其真正开始发展的2010年定义为新媒体运营元年。以这几年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为例,我把新媒体运营需要的技能总结在表3-2中。

表3-2  新媒体运营岗位的技能要求

从表3-2可以发现,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波新的平台出现,2010—2012年,除了微博外,QQ、贴吧都属于早期PC互联网时代的产物。2012—2014年,大部分企业把原来的PC端产品迁移到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期间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主要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布。

2014—2016年,基于微信的H5技术开始火热,另外今日头条和知乎等资讯、问答类产品开始成长。而2016—2018年,音频、直播、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开始出现。此外,小程序的出现也是亮点之一。

观察这几个平台的发展,我们发现无论在哪个时代,内容运营都属于必备技能。但是仅有内容运营还不够,在微博时代,还需要事件营销的技能;在微信公众号早期,还要懂得技术类涨粉的手段,比如早期的“科技每日推送”一开始就通过让用户在公众号上查询苹果手机真伪增粉,2014年大行其道的投票、新年签等活动也属于技术类涨粉。

3.1.2.1 “微信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运营

我们再来聚焦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微信。2017年12月,微信的月活已经达到9.8亿,同期中国网民数量才7.72亿。从这个角度基本可以认为,中国网民几乎都会使用微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微信互联网时代”。

下面,我们跟随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历程,对新媒体运营技能进行细分(如表3-3所示)。


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正式上线,对运营者来说,最初的要求是内容输出能力,只要保证内容的供给,粉丝就可以稳定增长。比如早期的“十点读书”及“视觉志”等微信公众号,就是依靠内容积累了大量粉丝。2013年8月,公众号开始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其中的重大转变是:此前公众号是媒体属性工具,而服务号出现后,可以在公众号上进行技术开发,某种意义上可以承载一款产品,比如早期的“微信路况”可用于查询交通违章情况。2014年7月广告主上线,广点通投放又重新变成热门,“一条”等账号早期通过广点通获得大量粉丝。

2015年9月,微信群的功能有重大更新,允许群转让、改公告等,这一年也被称为社群运营元年。2017年,随着小程序的出现,企业对新媒体产品运营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由此可知,随着微信的一些功能释放,出现了更多的流量或者功能入口,同时也要求运营者加快技能更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