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2.2.3 场景

书籍名:《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作者:龙共火火


企业是否可以在场景中占得先机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

2.2.3.1  匹配

企业的动作需要和用户的场景匹配,简单而言,就是在正确的时间点接触用户。

很多鸡汤及情感类账号选择晚上9点以后发文,比如“胡辛束”选择每晚22  :  22发。其中就考虑了场景因素,因为人们白天将重心放在工作上,晚上才会静下心关注情感方面的诉求。

再举一个例子,我上大学时,有一家化妆品企业在我的母校做地推,但是活动效果很差,该企业负责人找我帮忙。我通过分析发现,这家企业每次做地推的时间,都是上午9  :  00~10  :  00,那时学生们都赶着上课,行色匆匆,根本无暇顾及该企业的活动。我建议他们把活动时间改为中午,后来效果好了很多。

2.2.3.2  触发频次

场景的触发频次,就是用户可能在该场景出现的次数。

健身房用户可能一星期只去一次,属于低频场景。共享单车的上班族用户通常早晚上下班时骑车,一天两次触发,周末除外,则在一星期内有5天骑行、10次触发。而微信用户一天可能要刷五六次,一次看10条信息,这样一个月可能要看1  500条信息。高频场景意味着接触频次高,存在更多传播的可能性。

2.2.3.3  沉浸

还有一个要素是沉浸,用户在某场景停留的时间越长,接收的信息就越多或者更深入,其商业价值的想象空间也越大。

我们对比以下几个典型场景的沉浸感:朋友面对面的聊天>电影院>手机>电脑>分众广告牌>户外广告牌。

比起刷刷手机、吃吃东西、想想事情,你跟朋友面对面聊天时,更不容易分心,所以聊天的时候沉浸感更强,信息浸润的程度更大。同样看广告,上班族在电梯上看到广告牌的沉浸感,比看户外广告牌的沉浸感更强烈。因为电梯属于封闭空间,相比户外,人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2.2.4  新媒体传播案例分析

根据以上几个新媒体传播规则,我们通过一个具体案例予以分析。

网易云音乐是网易于2013年推出的一款音乐社区App,截至2017年12月,用户数超过4亿。在当时音乐市场的一片红海中,网易云音乐凭借社区及音乐推荐等功能成功实现了突围。

2017年,网易云音乐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围绕品牌的营销传播活动,其中3月在杭州地铁站推出乐评专列活动(如图2-11所示),马上引发了大量用户的围观讨论。

从内容、社交关系链、场景这三个角度,我们分析这个案例。

图2-11  网易云音乐地铁乐评活动



2.2.4.1  内容:UGC乐评

网易云音乐的  UGC  内容乐评质量一直很高,很多人因此养成了“边听歌边看评论”的习惯。这次活动的85条评论是从4亿条评论中筛选出来的,属于标准的UGC内容(部分评论如图2-12所示)。

图2-12  网易云音乐“音乐专列”部分评论

这些UGC内容以短句为主、一语中的,即使脱离了歌曲环境也能让人看懂和引起共鸣。当然,红白相间的设计,更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2.2.4.2  社交关系链:孤独感

通过“音乐专列”的这些歌曲评论我们发现,很多短评都跟缓解大家的孤独感有关。比如“理想就是离乡”讲述的可能是“北漂”们的生活状态,“多少人以朋友的名义默默地爱着”写的是一种暗恋状态。

网易云音乐在活动期间推送了一篇文章,这是他们的第一篇10W+文章。

很多网友自发讨论或转发了这篇文章,转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社交货币中“表达想法”的因素,音乐短评帮助用户缓解了心中的孤独感。

网易云音乐充分利用了恰当的场景,再加上UGC内容完成了在社交网络上的引爆。

2.2.4.3  场景:地铁

这次的场景选择了地铁。一方面,因为网易云音乐的很多用户是白领群体,上下班通常坐地铁,场景很匹配。地铁作为城市化的产物,通常是一座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之一,能满足传播需要的引爆力。此外,地铁是最主要的通勤工具之一,保证了接触的频次。

另一方面,地铁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沉浸感强,情绪传染也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