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效PDCA工作术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效PDCA工作术

由志愿者组成PDCA研究会

书籍名:《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富田和成



目前,我的公司以年轻职员为中心,组织了一个由十多名志愿者参加的研究会。由我担任讲师,利用工作之余对高效PDCA工作术进行研究。

关于PDCA的意义,通过各人的亲身经历,参加人员早已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为此,研究会将重点放在了以下三个方面。

体验PDCA的效果

了解PDCA的过程

确保PDCA的持续

具体地说,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①十分钟PDCA体验表


为了能够体验PDCA的效果,我们使用了书后准备的“十分钟PDCA体验表”。

其中内容包括,针对某一设定的目标:一、提出课题;二、集中重点;三、找出解决方案;四、聚焦重点方案;五、落实具体任务“TODO”。仅此而已。

整个过程看起来十分简单,如果只考虑PDCA中的实施阶段,结果也不过如此。



②学习因式分解


为了了解PDCA的循环过程,对PDCA各个阶段的步骤进行说明固然重要,学习掌握因式分解同样显得尤其重要。学会了因式分解,可以很容易地找到PDCA所需总体目标,进而发现课题,预测风险,制订解决方案。

例如,在日前举行的研讨会上,参加者试着对“营销”工作进行了因式分解。

最初人们对这一命题似乎感到束手无策,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大家找到了感觉,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结果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整整一个黑板。

对一件事物进行分解,看上去就像是绘制一幅模型玩具的组装图,或是绘制一幅游戏攻略图。一旦分解成功,结果并不足为奇。

——看起来,这里下再大的力气效果也有限。

——这个问题应当立即采取对策。

围绕着黑板上的各种意见,参加者不时地提出各自的见解。像这样,大家集思广益,围绕着同一件事物进行分解,其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意义。此外,参加者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启发,这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③高效PDCA工作术检查表


如上所述,PDCA循环过程中出现的课题及解决方案,并不一定都能够立即落实到具体任务“TODO”上。尽管如此,如果把它们完全割舍,势必造成重要且非紧迫区域的事项无法得到落实。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导入了“持续改进记录表”,它与“半周会议”“高效运行管理表”以及“启示录”一起,成为高效PDCA工作术三大管理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