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效PDCA工作术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效PDCA工作术

促使“非紧迫”区域事项稳步推进的“持续改进记录表”

书籍名:《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富田和成



为了实现持续型行动措施“DO”的指标化,同时作为推进“重要且非紧迫”区域项目实施的一个手段,本人自从毕业后进入公司以来,始终践行“持续改进记录表”。如今公司将其更名为“高效PDCA工作术检查表”,它以年轻职员为中心,继续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这张表格的创始人,是撰写《常胜教育:如何设定目标及达成目标的学问》(日经BP出版社)一书的原田隆史先生。原田隆史先生是一位有名的体育教练,曾经培养出一支强大的田径队伍。这位原田先生来野村证券公司讲演时带来了这张表格,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很有意义,便立即拿来实践。那天听原田先生讲演的人群当中,只有我一个人至今还保留着这张表格。

“持续改进记录表”中需要做的事情,包括填写所设定的目标,给每一天的行为结果打分,仅此而已。这张表格看上去很简单,需要做的事情也非常清楚,却很容易被人忽视。为了养成习惯(使其常态化),我每天坚持填写这一表格,想不到竟然产生了神奇般的效果。

打分的方法很随意,可以是10分满分,也可以是5分满分,还可以是ABC。我本人则采用了◎(3分)、〇(2分)、△(1分)、×(零分)的四个等级的评价方法。每晚入睡前将评价结果记录在表内,周末对所有分数进行统计。既然是自我评判,就没有必要弄虚作假。其中重要的事情在于,如何将“明显未实施事项”转化为“稳步推进状态”。

图8-4 持续改进记录表

具体实施这张表格,可以首先确定一个分数线,月平均达到分数线以上,便可以视该项目目标已经达成。根据以往经验,要想使得目标稳步实施,至少需要三个月。

实际操作起来,通常最初的几天意识相对清晰,实施起来也比较主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张表格就会被悄然搁置甚至被遗忘。重新恢复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重整旗鼓。我每天离开家去公司之前,都要进行一次“自我对话”。这时,如果翻开的改进表中满是△或×,会让人感觉如坐针毡。

总之,有了这张改进表,就如同强迫自己每日三省吾身;没有了这张改进表,信息会从你的大脑神经中枢瞬间消失,可见这张表格是何等重要。

面对表中的△或×,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一般都会想方设法增加◎和〇的数量。这种热情同时成为促进PDCA循环的动力。有时忙起来忘记了“自我对话”,也可以利用手机上的提示功能提醒自己。

“持续改进记录表”中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包括“不能列入具体任务(TODO)清单中”的所有事项。其中包括:

·常怀感恩之心(或者默念十次感谢)。

·每天两小时用英语思维。

·在众人面前始终保持精神饱满。

·说话时要张大嘴,保持声音洪亮。

·讲话要有逻辑。

·收到邮件要及时回复。

理想的状态,是将工作当中亟待解决的瓶颈全部囊括其中。如果一时还不清楚,也不必过于担心,重在付诸实践。我有理由相信,无论内容如何,这张表格都将引导你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