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效PDCA工作术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效PDCA工作术

警惕“人”身上潜在的风险

书籍名:《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富田和成



运转实施循环的同时,也必然会遇到各种障碍。预先察知并且排除这些障碍,成为迅速达成并锁定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为此,正如第三章所讲述的那样,通过因式分解有效地提高假说的精度,力争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或课题做出准确的预测就显得尤其重要。

例如,假设某推销员为了实现自己的销售目标,将自己的课题确定为——开发新客户。但是此时他却没有设想到另一个新的课题——以往的老客户会爆发不满——可能随之出现。正如因式分解一章所阐述的那样,如果在提出课题时将某一特定课题遗漏,最坏的结果可能导致——问题严重出现,自己却被蒙在鼓里。那时一旦出现问题,解决起来就要付出更大的力气,远不止“开发新客户”那么简单。这样看来,原本“对当前客户的细心呵护”或许更应当成为首要的课题。

设想到各种风险,绝非计划阶段一朝一夕的事情。

制订行动措施,展开具体任务,甚至在调整阶段提出改进方案时,也都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因素,以防范出现新的风险。

根据以往的经验,人们对于可能导致直接损失的经济风险显得较为敏感,但是对于“人”本身存在的风险却总是显得比较迟钝。严格地说,这是一种与“人的情感”相关的风险。

——原本事情进展顺利,可是没有得到汇报的上司却大发雷霆。

——合同签订之前我都曾经参与,对方负责人似乎有些不太满意。

——本来觉得这次一定能通过,没想到竟然有人反对。

——原以为他很有希望一直被重点培养,万万没有想到他精神受到打击提出辞职。

这些都是公司里常有的情景。它们的共同之处是,无一不出自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观念。为了有效地预防“情感风险”,最好的办法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

经常有一些年轻的公司职员,平日不注意汇报工作,最后只向上级或者客户交代一个结论,结果遭到上级领导的怒斥,不得不重新调整计划。如果事先设想到存在的风险,有意识地加强上下级之间的相互沟通,或许能够有效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能够及时沟通自然有其道理。可究其原因,多数情况下不外乎“汇报了也难免挨训”“瞧他那趾高气扬的样子让人无法接近”之类的怨言。

在我看来,越是不好对付的人,就越有可能存在着情感方面的风险,也就越是应当积极地展开对话。

有时即使存在着风险,但是如果该风险程度较低,带来的伤害在允许范围之内,就没有必要特意将其列为有待解决的课题(没有必要为其设定KPI指标,也没有必要考虑解决方案)。这时,只需要考虑万一出了问题应当如何应对。就是说,将其定为“预置风险”,以保证随时可以做出迅速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