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第11章 擅用修辞,让语言血肉丰满充盈

书籍名:《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作者:译夫



比喻让表达更炫丽


我们都知道,言谈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把两个陌生的人由陌生变为熟悉,由熟悉变成知己或亲密的朋友。而中国是一个语言文化知识底蕴丰厚的国家,自古以来,人们就善于将平淡无奇或晦涩难懂的语言经过修饰后变得形象生动或易于理解等。然而,不少有过当众演讲经历的人都抱怨:“这年头,说话难,在众人面前说话更难!”的确,那些不会说话的人,通常在演讲的时候,语言干涩无味,让人听之昏昏欲睡,更没有继续交谈的欲望。而如果我们能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话,就能立刻让你的表达炫丽起来。

假如你要对暗恋多年的心上人表白一种咫尺天涯的感觉,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我每天都跟你在一起,却从来不敢向你表白,我好痛苦啊……

第二种说法:我每天都跟你在一起,却不敢向你表白,就像在大海里漂流,口渴得要命,四周都是水,偏偏却一口都不能喝!今天,我终于鼓足了勇气,把海水变成了淡水。所以……

你觉得哪种更有效?肯定是第二种!那么,什么是比喻修辞呢?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佛说法,经常妙用比喻。佛教有《百喻经》传世。可见,比喻在语言中的运用。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演讲故事:

程健在一家建材公司工作,他来公司不到一年,就已经升职为采购主管。在公司的年会上,他被同事们推举到讲台上讲授工作经验。

程健明白,这种场合下,开口必须特别,才能博得满堂彩,于是,他说:“今天我们已经算幸运的了,可以在这个豪华的酒店里想用美酒美食,而平时呢,我们的情况是:出门是兔子,办事是孙子,回来是骆驼。”

在场的所有同事听完后,哈哈大笑。

很明显,我们发现,故事中的程健在演讲时之所以能博得同事们一笑,是因为他那句颇有意蕴的比喻句:“出门是兔子,办事是孙子,回来是骆驼。”“兔子”是指出门为了抢时间赶车赶船跑得快;“孙子”是指为了买到所需货物不惜请客送礼,低头哈腰地向人家求情;“骆驼”是指回来的时候不仅要办好货物托运还要给老婆孩子买东西,负载很重。他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采购工作是个吃苦受累的活,让同事们产生了共鸣。

那么,在当众讲话的过程中,我们该怎样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呢?

1.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有这样一句话:“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里,在巧妙的比喻下,“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间的不同就显而易见了,但如果没有异乎寻常的想象力,是无法获得这一表达效果的。

的确,有时候,在当众讲话中,很多时候,我们的演说语言之所以会平淡无奇,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被束缚了,而假如我们能在平日里的语言训练中,多转换角度分析,比如,可以从形式或者意义方面着手,或者着眼于句式或者词语,这样,我们会发现,同样一句话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表达效果。比如,讲话时,我们原本想赞美某个听众年轻美丽,通常我们会说“您皮肤真好……”但如果我们转换一种说法:“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人们会有‘剥了壳的鸡蛋’这一说法了,原本还以为是夸张呢,今天算是见识到了。”这里运用的就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表达,更显得动听。当然,我们表达之前,最好做一番铺垫,否则显得唐突。

2.灵活运用,随机应变

生活中,有些人个性害羞内向,而在公共场合不敢开口,更别说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一句话在普通的场合和演讲场合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果不能妥善运用,随机应变,仍然无法发挥比喻修辞的妙处。

另外,我们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时,需要注意的是:

①喻体必须要使对方清楚,一般要常见易懂。但在演讲中要会顺手牵羊或顺势而为,能及时从对方的信息中及时把握机会,创造突如其来、具有想象爆发力的比喻。

②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分析概括。

③比喻要注意思想感情。感情色彩不得体,语言表达就失去了光彩。

总之,当众讲话中,我们在表达的时候,若能正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一句干涩的语言就会顿时形象、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