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说话讲重点,切忌兜圈子

书籍名:《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作者:译夫



在现实的演讲中,我们发现,不少人说话都有一个明显的弊病,那就是非常啰唆,他们把一些极为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本来可以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问题,非要重复无数遍,结果越说越离谱,自己也搞不懂在说什么。

这些人之所以喜欢长篇大论,是因为他们认为,语言越多,越是能打动听众,其实不然,说的越多,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事实上,那些真正的演说大师演讲时都不会打持久战,而是采取简短有力的演讲方式。从另一个方面说,现代社会,人们的时间观念都很强,没有人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来听你的长篇大论。所以,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切忌绕圈子,而是把话说到点子上。有话则说,无话不说,长话短说,这样才能更准确传达你的思想。

1863年7月1日,对于美国人民来说是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因为这天在美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美国南北战争在华盛顿附近的葛底斯堡打响了。三天激战后,北方部分大获全胜。

战后,美国的宾西法利亚等几个州商讨决定把战争中逝去的烈士合葬在国家烈士公墓。

公墓在1863年11月19日举行落成典礼,美国总统林肯也就理所应当地被邀请前去演讲。除了林肯之外,演讲者还有美国的前国务卿埃弗雷特,而林肯只是因为总统的身份,才被邀请在埃弗雷特之后讲几句形式上的话。这种情况下,林肯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在他前面演说的是在美国历史上最有演说能力的人。而林肯如果说不好的话,无疑就会被在场的人笑话,会使得自己颜面尽失。

在典礼上,埃弗雷特那长达两小时的演讲,洋洋洒洒,确实非常精彩,也获得了听众的掌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林肯的演说居然只有十分钟,而就这十分钟的演讲,不仅仅是赢得了当时在场的一万多名听众的热烈欢迎,而且还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当时有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炼,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毫无瑕疵,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就连埃弗雷特本人第二天也写信给林肯:“我用了两个小时总算接触到了你所阐明的那个中心思想,而你只用了十分钟就说得明明白白。”林肯这次出色的演讲的手稿被收藏到了图书馆,演讲词被铸成金文,存入了牛津大学,作为英语演讲的最高典范。

林肯在这次演讲中靠什么取胜?那就是简洁,他那简短有力的演讲比长达两个小时的精彩演讲更深入人心。很多时候,言简意赅的讲话比那些长篇大论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谓“浓缩的就是精华”,因为简洁,所以它所阐明的思想会更有深度;因为简洁,它所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晰;因为简洁,它所彰显的内容会更有力度。

同样,演讲中,我们要想自己的讲话获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讲究语言的简洁、精炼,这样才能使听众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反之,如果你只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那么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在很多时候,我们哪怕只讲了一句话,也能获得满堂的掌声,而有的人讲了整整一个小时,却获个稀稀拉拉的掌声,这就是语言是否简洁的效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灵活运用开门见山式的开场方式呢?

1.快速入题

我们欲使听众尽早进入状态,接受自己的言论,就必须重视入题的速度和方式两方面的安排。既要“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这就是“快”;又要有逻辑上的悬念、起伏和跌宕。

这里,强调入题要快,并不是说所有入题都以“开门见山”这样“直”的方式为佳。其实,有时候入题更需要讲求一定的曲折和委婉,尤其要讲求一点逻辑悬念,方有利于入题的引人入胜。因此,有时候,不妨在言辞上多下点工夫,以悬念抓住听众心理,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

2.观点鲜明

我们在选用开门见山这一开场方式时,就要观点鲜明。演讲观点鲜明,可以显示我们对理性认识的肯定,更能体现我们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

3.语言有力度

我们讲话应该注重简练的语言,太过繁琐的语言会让你所表达的意思不够准确,也会占用听众更多的时间,结果就是你既没有讲明白你的意思,下面的人也是一头雾水,强忍着听下去。简洁的几句话显得更有力度,也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4.把话说到点子上

相传,墨子的学生曾经问墨子:“话是说得多好,还是说得少好?”墨子说:“你看田里的青蛙,整天叫个不停,却没有人理会它,而公鸡每天只在天快要亮的时候,才叫一两下,人们都很注意它。可见,话不在说得多而在说得有用。”

总之,在演讲中,我们陈述观点传递信息的时候,要让所说的话有力度,能够让人听得进去,才是好的说话方式;我们讲话一定要做到一针见血、言简意赅,这样才能让听众们明白你到底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