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超级记忆:10倍速轻松学习

乐读文学 > 文学理论 > 超级记忆:10倍速轻松学习

13.思维导图——左右脑并行高效学习

书籍名:《超级记忆:10倍速轻松学习》    作者:卢龙斌



开始学习之前先认识一下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托尼·博赞,他创造了思维导图,而思维导图也造就了他。

托尼·博赞1964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心理学、语言学和数学多种学位,在大脑和记忆方面是超级的作家,他出版了80多本书籍,并且是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创始人,被全世界学生们称为“世界记忆之父”和“记忆大师”。

他是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教育学家。他因发明“思维导图(MindMapping)”这一简单便捷的思维工具,以大脑先生(Mr.Brain)闻名世界,曾因帮助英国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他是著名的大脑潜能和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世界记忆锦标赛和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创始人。他是全球的公众媒体人物,在英国和国际电视台出现的时间累计超过1000小时,拥有超过3亿的观众和听众。

英国、新加坡、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争相聘请他担任政府及政府机构顾问。同时,他还在微软、IBM、索尼、三星、甲骨文、摩根、英国电讯等知名跨国公司担任商务顾问。除此以外,这位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委员还身兼国际奥运教练与运动员的顾问,以及英国奥运划船队及西洋棋队的顾问。(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大致了解完这个创始人,你一定非常感兴趣到底什么是思维导图?我们先看看作为每个人思维核心的脑细胞是个什么形状(下图)。

对比一下,思维导图创始人托尼·博赞绘制的关于水果的思维导图。

两者具有极高的相似度,思维导图充分运用了左脑的逻辑、顺序、符号,分析,以及右脑的想象、图像、色彩、创造等,也就是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而我们对图像记忆的能力远高于抽象的文字记忆。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综合运用了中心和各分中心的发散性思维,极大地活跃了人们的思维广度和完整度。

还有各分支线条上的线性逻辑思维,更好地促进了思维长度和深度。

思维导图各个中心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细节分明。

有些人把思维导图称为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或思维地图,不过核心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左右脑并用的图像式的思维工具。

有人对思维导图的益处进行了以下总结,它可以帮助你:

登高远望,胸有全景;

计划周密,果断决策;

信息丰富,思如泉涌;

发散思维,标新立异;

总揽全局,把握细节;

举重若轻,尽享人生。

据说全球有6亿人在使用思维导图,包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股神巴菲特,亚洲首富孙正义,华人首富李嘉诚等。

知名企业如微软、IBM、甲骨文、惠普、波音、通用、施乐、3M、强生、汇丰、高盛、摩根大通等世界著名公司已将思维导图作为员工的必修课之一。

在世界知名高校,例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清华大学等,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

欧美发达国家都在校普及思维导图,而新加坡更是将思维导图作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必修课程,我国也有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普及和运用思维导图。

下面看看思维导图在知名企业中的应用。

波音公司将《飞行维修工程手册》绘制成25英尺长的思维导图,把原来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缩短为6个月,每年节省近1100万美元的员工培训费用。

纽约电力局用来处理911事件后的水电维修危机。

谷歌高层的脑图集合,将全员智慧系统进行整合。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思维导图最直接的运用是做笔记,比如阅读笔记、课堂笔记、会议记录等,托尼·博赞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后,发现思维导图对传统笔记传统笔记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

a.只记忆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50%到95%;

b.只读相关的词可节省时时间90%以上;

c.复习思维导图笔记可节省时间90%以上;

d.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中寻找关键词可省时间90%左右;

e.集中精力于真正的问题;

f.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

g.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可灵活组合,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

h.易于在关键词之间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

i.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人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

g.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

……

简而言之,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以大致分为以下4个层次:

(1)模仿阶段。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原文内容,用导图的形式把重点画下来,用较多的原文关键词,实际上就是简洁的模仿。

(2)归纳整理阶段。画完导图后,运用了较多的自己归纳的词语,可以增加独立思考和系统的整体把握能力。

(3)去粗取精,升华阶段。对整理好的导图进行进一步思考,对原有内容进行精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精华内容进行发散性和延伸性的思考,让原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4)创造创意阶段。去粗的时候思考如何变精,取精时候思考如何更精,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想法,能够发现解决原文的问题和不足,创造出更好的方案。

思维导图具有如此巨大的价值,那么如何绘制呢?

简单来说思维导图绘制可以归纳为四步法:

a.中心主题要明确;

b.主干分支色分明(色指颜色);

c.关键词边带图形;

d.去粗取精有创新。

具体来说思维导图有8个重要元素:

(1)中心主题:中心主题位于思维导图的中心,是整个导图的核心,整个图形的绘制也是从这个中心按顺序开始。

(2)关键词:关键词用来高度概括学习内容(知识点)或者表达自己重要观点的词语,建议每条引导线上只要一个关键词,尽量书写工整,容易辨认。

(3)引导线:引导线就是从思维导图中心向四周放射出来的树状线条(特别注意主干要比分支线条更粗大),它们主要用来引导思路发展,指引阅读视线,用来连接上下级的关键词或者特别标注,让各个重点以线性连接,就像我们记忆使用桥连法一样建立联系,便于记忆。

(4)色彩:每个主干分支的引导线使用不同的色彩可以增强视角效果,而主干后的同一分支则采用同一种颜色以区分各分支要素。

(5)图形:将文字和数字等加以图形(包括图像,代码及符号等)来代表,可以使内容更直观,形象而具体,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图像记忆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而且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张图。

(6)顺序:绘制思维导图一般从空白纸张的中心处开始写上“中心主题”,然后第一条引导线从右上方开始,按照时钟1到2点钟位置按顺时针顺序开始画分支,也就是按“中心主题→主干→分支”的顺序进行,各个主干也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来排列。当然也可以全部按照逆时针来排列,根据个人喜好,但是不要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这样自己复习就会很茫然。

(7)空间布局:在绘制思维导图前,先快速阅读整体内容,在心里大概有个估算,预计有几个主干、分级、分支,每个需要留出多少空间。

(8)补充加入自我感悟,把握整体和细节,深入思考,增加创新元素。

有专家对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用一张图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整理。

至此我们发现思维导图如果按照上述方法绘制,其实是比较费时费力的,这也导致了很多人了解思维导图,但是并不愿意去使用,所以我们建议使用简单导图,那就是你觉得怎么舒服怎么画即可,只要能够体现核心、完善整体、方便复习记忆就行,能够引申自己的创新思维更好。

我们的简单导图如下图所示,仅使用了我们最常用的黑色和蓝色2种颜色,二级分支甚至可以加成三级、四级分支进行延伸式的创新联想,也不用去费时间画图像,快速简洁、干净大方、省时易记。当然少数特别重要的关键词还是建议可以稍微加个简笔画上去,便于突出重点。毕竟绘画是门艺术,而且画画有助右脑的图像记忆。

当然各个分支可以分为分支1、分支2、分支3、分支4、分支5、分支6,但是最好不要超过7个,因为我们的记忆有个魔力之七,而且分支太多也影响美观,主干也是同样道理,尽量不要超过7个,超过的部分可以分类整理为一个分支,这也是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的归纳整理过程。

还有不要走入一些误区,比如下面这样的,如果作为思维导图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这张只能说是一种概括图,不是思维导图,它没有图像就算了,主要问题有:

a.关键词下面没有线条连接;

b.主题不在中心;

c.关键词文字太多;

d.各分支颜色混用。

初学者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分阶段分步练习。

(1)发散思维训练,如果一个人只有一根筋,那么就有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发散思维要多练习。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比如对一些词汇或者物品,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练习归类能力。例如花、草、虫、鱼等,对于植物和动物,可以从它的出现到成长,到观赏和使用等价值,还有最后的枯萎死去整个生命过程,以及相关的人事物进行发散性思考,无论是合理还是夸张,能够发散得越多越好,多的肯定会超过7个,所以超过7个的可以进行归类成一个分支,比如鱼,按照颜色,按照深海和淡水等,按照有攻击性和无攻击性等都可以进行分类。

(2)联想延伸式训练,对一些词汇和物品进行连续性思维的能力。比如山,可以联想到高山—泰山—珠穆朗玛峰—冰雪—雪山—南极……不要求合理,放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创意,尽量无限延伸你的思绪。

(3)提炼关键词练习,这个其实也是快速阅读的重要内容。如何提炼关键词,在整个学习中可以说是处于核心地位。关键词其实就是重点,而且是精简的重点,是能够唤醒记忆的词语。假如无法提炼到重要的关键词,那么你的快速阅读和思维导图都是徒劳,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会提炼关键词尤其重要,因为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如何提炼关键词呢?

a.注意文章标题和小标题,标题一般是一篇文章的核心,跟这个标题相关的大都可以作为关键词提炼。

b.关键词是一个字、词、名句的概念,大部分是名词或动词,还有少数形容词和数量词。

c.归纳词或者中心词,其他内容都是根据这个词语展开的:

在段首引领下文;

在段中总结上下文或承上启下;

在段尾:总结本段。

d.分层提取,先理清语段层次,明确每层意思,然后逐层提取关键词。

e.抓中心句法:有的语段有较明显的中心句(段首:引领下文;段中:总结上下文或承上启下;段尾:总结本段)然后在句中提取。

f.重复词,语段中反复出现的“实词”很可能就是整个语段的关键词。

g.不同类型文章的关键词比较显著,如

记叙类: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

说明类:对象、特征、功能等;

议论类:观点、论据、论证等;

抒情类:情感线索,相关寓情于景的物等。

(4)综合训练,绘制整章思维导图。

a.确定中心主题;

b.概括主干,以较粗的线条绘制;

c.与主干相关的关键词作为分支补充;

d.与分支相关的关键内容作为下一级分支,以此类推;

e.加入个人的理解和思考,完善导图。

思维导图在工作生活中同样应用广泛,比如在面试中。

在这里特别提一下微软一个知名的面试题: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当时很多面试人员在听到这个题目时,一定很郁闷,怎么有这种题目,它的答案会是什么?很容易就卡死在那里!中国的传统应试教育,一般都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突然来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很多人就纠结答案是什么,导致无法回答,或者慌乱无章。

这道题目的原创者和面试官,就是当时的微软中国公司总裁,中国打工皇帝唐骏。这题目其实其实主要就是了解面试者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不是要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唐骏说自己也不知道答案,这个是纠结了他几十年的问题。

因为小时候在南方经常下大雨,人们就会把井盖打开,让流水快速从下水道冲走。当时他就带着这个问题,问他老爸,差点小学毕业的他老爸回答很有文化:井盖是圆的,这很简单,你不觉得,圆的最美吗?所以当面试者同样地回答圆形最美的时候,他很快就感觉这人和他老爸一样有文化。后来了他还问了业内很专业的人士,这个专业俗称搬运工。搬运工讲得非常专业:井盖是圆的,因为方便搬运,可以滚着走啊。所以有人回答,方便搬运,唐骏就会说他力学学得不错。

其实这道题目假如你会使用思维导图,发散思维来分析,就很简单。

因为一个产品的诞生,一般都经历这样的过程:设计;生产制造;运输;投入使用。面试时候对每一部分进行剖析解释和延伸,就可以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系统而相对完善的回答。

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因为:

第一,从设计来看,圆的最美观,而且绝大部分井盖都是圆的,所以通用性最强,市场需求量最大。

第二,从生产制造方面,同样面积的形状,圆形周长最短,也就是圆形最省材料,也最好加工,那么就更省成本,这也是大多数容器都是圆的重要原因。

第三,从运输来说,圆的可以滚动最方便,也节约人力成本。

第四,从使用角度看,圆的拆装更方便,而且圆受力面积均匀更加稳固,最重要的是排水时候打开井盖,井盖不会被冲下去井里,工人在维护时候下井也不会被砸伤,所以更加安全。

我想这样的回答,面试官一定是非常满意的,因为你不仅把控大局还系统地阐述了每个细节,或许直接就聘请你当总经理了,至少也可以当个储备干部吧!

因此,从现在开始每天练习完快速阅读就把阅读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或者每天学习工作结束后,就给这一天用一张导图进行完美的总结和思考改进,喜欢写日记和不喜欢写日记的,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快速记日记了。

思维导图在学习课业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比如2011年苏州文科状元梁嘉莉的思维导图笔记,虽然不是很规范,同一主干内色彩混用,但是不影响人家成为文科状元,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导图的绘制重在你个人感觉舒适,易记易用即可。

当然思维导图的应用远不只这些,托尼博赞用思维导图例举了一大部分用途,详见下图。

甚至有人把中国古代史画进了一张思维导图。

在面对如此繁多的知识点,一张导图的概括和系统整理确实比较直观,提炼出来的关键词可以让记忆量大幅减少,但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甚至使用桥连法来记忆,也并不见得很轻松,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更高强的记忆方式——记忆宫殿。相信看过电视剧《神探夏洛克》《读心神探》或者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的人对里面涉及的记忆宫殿一定印象深刻,特别是《读心神探》把记忆宫殿渲染得非常神秘,好像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神秘力量,训练不对还会让人“走火入魔”。

实战训练:快速阅读以下文章,绘制你的思维导图

马云谈中国教育:有教无育导致孩子不会“玩”

另外,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所谓的“创新”。我们经常讲美国、欧洲创新比我们好,中国创新不好,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其实我觉得,中国的教是没有问题的,育是有问题的。教,中国的学生全世界考试最好,但是我们的育是培养文化、情商。我毕业于杭师大,可能毕业于北大、清华的话,现在每天就在研究了。因为我是毕业于杭师院,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如果“新常态”下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育、我们的玩、我们的体育,这些东西才会不断出现。很多画家是玩出来的,很多运动员是玩出来的,很多作品都是玩出来的。所以,我们企业家也要学会玩。

关键词:教、育、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