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乐读文学 > 文学理论 >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

书籍名:《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作者:樊登



建立完坡道之后,就需要总结关于这个问题的背景信息,比如学术讨论的现状,科学进展的阶段。拿比较典型的《增长黑客》举例。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是,先告诉读者要打破“传统的筒仓”。虽然一上来说“打破”,但实际上是在介绍大多数企业的现状。现状就是,有大量的公司是层层汇报工作,等到你汇报到总裁那儿,机会已经错失了。

接下来作者说,我们需要做的是从组织架构上打破筒仓。所以在正文开始以后的背景一般是研究现状、具体的方法。比如,好产品是增长的根本,要做快节奏的试验,确定增长的杠杆。然后接下来就具体落实到不同方面:获客、激活、留存、变现。到结尾是升华,提出全书核心概念:与鲨鱼为伍——不断更新。

这本书的总体结构就出来了,很清晰。

《掌控谈话》也是。开篇坡道是“有些谈话,你不得不掌控”。之后就要介绍关于谈话的基本特征和模型。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在所有的谈话当中,人都是非理性的,所以谈话的关键是知道怎么转化问题。比如你问我要钱,我不是不给你钱,你得告诉我为什么我要给你钱。然后给对方营造掌控感,令对方懈怠,然后用你的心对付他的脑子,这是这本书的基本背景。

把坡道讲完了以后,接着论述背景,再接下来进入正文。所有的书到了正文部分,应该都不困难了。对待正文,很重要的原则是,对每一个部分都要给予充分的论证。充分的论证是指什么?就是我们说的实验数据、案例、故事。

当然,在这个过程要有所取舍,把有价值的素材放在前面,对同类的内容做归纳和合并。比如讲《心流》的时候,它里面提到了心流在很多方面的体现和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如果事无巨细地讲,最后大家听的全是重复的。我们就要把很多同类的内容合并起来,形成一条主线,做取舍。

所有的正文部分都是重点。重点部分讲完以后,就到了结尾部分。在结尾处,我喜欢前后呼应。我最喜欢的案例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在开篇的时候我提到了啄木鸟的舌头,留了一个悬念,直到结尾的部分才揭开谜底,说啄木鸟的舌头是旋转着插进鼻孔的。

这跟《列奥纳多·达·芬奇传》有什么关系?没关系。跟听众有什么关系?也没关系。但这正是“纯粹求知的乐趣”,恰好呼应了这本书的主题,最后能够升华这本书的内涵。

如果光看了《列奥纳多·达·芬奇传》,最后没有人告诉你纯粹求知的乐趣,说明没有人最后把这个主题提炼出来。在结尾部分,首先,我希望能够有感召力,让人听完这本书以后,有点那种跃跃欲试,想要去做点事的感觉。然后,结尾要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最好还能有点诗意。因为前面都是用理性的方法在不断地论证,不断地解释,最后我们用一两句诗做一个结尾,给人一种诗意的浪漫感觉。

这就是组织整个讲稿的过程。



要不要写讲稿或书摘?


前面说过,我在讲书的时候只需要一张思维导图,建立坡道,然后一步步地延展下去,最后收尾。很多人在演讲(包括讲课)的时候,喜欢写稿子,但我建议大家锻炼自己不要去写稿子。

观众也好,听众也罢,你让他们拍个电影谁也拍不出来,但是他们看电影的时候就特别聪明,一看就知道这是不是一部好电影。同理,听众也是非常聪明的,只要听出来你在背稿子,他立刻就失去了兴致。

所以我们不要被稿子限制住,尽量把思维导图的架构绘制出来。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每个分支上写的字并不多,但是每一个字都能够提醒你一大段的内容。比如写一个“1993年银行劫案”。在准备的过程中,你就要把案件整体回顾一遍。每一个提示都是有效的,思维导图上的字才会尽可能地少。

也有比较复杂的思维导图,比如我绘制的《苏东坡传》的思维导图,字就特别多。因为这本书都是故事,逻辑性不强,如果不熟悉,就得记足够多的内容。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讲书的时候需要引用大量的原文。这时候你不用都写在思维导图上,只要备注出来引用段落在原书第几页,然后在书中标记出来,讲到的时候翻书去念,观众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最后说一说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我是纯手工绘制的,就是用一张纸,一支笔。当然,现在有很多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我也尝试过用软件,但最终还是回归纸笔,因为我觉得用手绘制记得更牢。打字的那种感觉,没有经过纸笔的处理,就容易遗忘。

小结

1.任何知识传播都不能跑偏,以“一手”知识为指导原则。

2.优秀的老师都要二次创作,而不是单纯摘要。

3.知识输出的时候,照搬原文的表达不要超过10%。

4.能用故事说清楚,就不要枯燥地讲道理。

5.解读一本书,重中之重是构建你的认知坡道。

6.构建坡道的几个关键步骤。

7.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

8.锻炼自己不要写讲稿。



每次到了讲书的现场,我都会坐在桌前,把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再看一遍。为什么我不在家看呢?其实这来自小时候考试前养成的习惯,都是“发卷子”前再复习一遍要点,这样很有效。



复盘思维导图,重新熟悉内容


我坐在那里看思维导图的时候,心情是特别平静的,不会去管周围的人在干什么。看思维导图也讲究方式方法,我的经验是从最有价值的核心点开始复盘,向外围蔓延。

我前面讲过,每本书都有一个使命。那么你手上这本书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这就是向外蔓延的过程。所以你要始终抓住最核心的价值点,抓住这本书最打动你的地方。

既然决定要讲一本书,一定是你喜欢这本书,它一定有一个点打动你。那么,仔细地、有针对性地想想:一本书某个点打动了你,那么它是怎么论证这一点的?一共有几个角度?一共有几个递进关系?一共有几个例子?讲了什么故事?援引了什么数字?做了什么实验……

在讲书前捋一遍思路,你会发现整本书就浮现在脑子里了。你复盘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你帮助自己由内而外梳理内容的过程,这是讲书前整理思路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