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社会控制的分类

书籍名:《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作者:仲英涛



“接下来啊,我们要讨论的是,有关社会控制的分类的问题。”他清清嗓子,“这个问题呢,可以说既复杂,又简单。”福柯说。

张梓不禁感到奇怪,心想老师说的是什么话!

“很多同学不能理解是不是?”福柯笑着问,“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控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那么,社会学中比较普遍的分类有哪些呢?”张梓问道。

“嗯,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福柯朝张梓笑笑,“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种分类,即社会控制可以分为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这种分类是根据什么呢?对啦,根据的是控制者与控制对象之间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直接控制,什么是间接控制,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一位同学问道。

“听我细细道来!”福柯笑着说,“所谓直接控制,就是社会对其成员的个人行为,施以直接影响;也就是说,由控制者对约束对象亲自管束、控制。”



谭日辉老师评注


直接控制,是由控制者对约束对象亲自管束、控制,比如父母管教孩子、军官命令士兵。

陈艳打断了老师,说:“父母管教孩子,是属于直接控制吗?”

“不错!”福柯回答说。

张梓不甘示弱,接着问:“那军官命令士兵呢?”

“这也属于直接控制。”

“那间接控制又是怎样的呢?”

“间接控制不同于直接控制,它是这样一种控制——社会对其成员的个人行为,借用别的媒介,施以间接的控制。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控制者与控制对象之间,并不直接发生关系。”

“像大众传媒、社会舆论与公众的影响,应该就属于间接控制吧?”一位同学问道。

“是的!”福柯说,“再比如,具体情景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也属于这类控制。我们不难看出,在主体和影响方式方面,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点点头,表示这能理解。

“我们再来看另一种分类方法。”福柯说,“按照社会控制是否依据制度化形式进行的,我们又可以将社会控制分为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那么,何为正式控制,何为非正式控制呢?”

说到这儿,福柯停了下来,没有着急往下说。他打算先让同学们先自行思考一番。

“通常来讲,正式控制是以文字形式明确表达的规范对人们的行为予以约束,”福柯字斟句酌地说,“而非正式控制所使用的规范可能并不成型,一般没有明文规定,并以无计划、无组织的方式实施控制。”

过了一会儿,福柯笑道:“那么,我问大家,像通过政权、法律、条例等实施的社会控制,是属于正式控制,还是非正式控制?”

“正式控制!”同学们齐声喊道。

“确定吗?”

“确定!”

“很好!”福柯很开心,“那运用道德、风俗、习惯、信任、社会舆论……这些手段对社会成员实施的控制呢?”

“是非正式控制!”同学们再次齐声喊道。

“很好!我要指出一点,在初级社会群体以及非正式组织中,非正式控制的使用是比较普遍的。在现代社会,日益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正式控制,而非正式控制的重要性相对减弱。对此大家能理解吗?”

“能!”

“很好!那么我们来看一下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福柯说,“将社会控制分为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所依据的是社会控制的不同性质。积极控制还有一个名字,即软性控制,它是通过鼓励被控制者,而使其产生某种行为的控制方式。”

“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您!”一位同学说,“那是否意味着,积极控制是建立在个人顺从动机的基础上的?”

“不错,它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到那样做是对的!”福柯笑道。

“既然积极控制也被称作软性控制,那么消极控制便是硬性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