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福柯老师讲解积极控制

书籍名:《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作者:仲英涛



见到小学生不用心学习,老师非但不去批评,反而指出他在学习上有进步,鼓励他继续用功读书,这就是一种积极控制。

“的确如此!对于消极控制,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硬性控制。它是怎样一种控制方式呢?对啦,禁止或限制被控制者,使其不做某些事情,或不产生某些行为。我问大家,消极控制的基础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被控制者的畏惧心理吧?对惩罚的畏惧心理?”一位同学答道。

“回答正确!这种消极控制,就是让被控制者知道,出现某种行为后将会遭受惩罚,比如降级、罚款,甚至是判刑等。这的确是一种硬性控制,对不对?我要说的是,在社会生活中,积极控制也好,消极控制也罢,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都会发挥其作用。至于何时何地使用何种控制方式,就需要看具体情况了。需要注意的是,消极控制容易引起敌对情绪,所以对错误的惩罚要谨慎、恰当!”

张梓听到这儿,心中不觉一动,心想妈妈应该来听听这堂课的,这样的话,她就不会老对他施行消极控制了!

“按照不同的动力来源,社会控制又可分为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福柯说,“什么是外在控制呢?它是利用外部力量对社会成员实施社会控制。”

陈艳问道:“外部力量是指什么呢?”

“就是各种形式的社会规范!”福柯回答道,“对被控制者而言,外在控制是一种不自觉地、消极地接受控制的过程。”

“如此说来,像行政控制与法律控制,都是外在控制了?”

“不错!外在控制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像道德控制与习俗控制,也都属于外在控制。至于内在控制,它就不同了,它是由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控制。”

内在控制原来是这样啊!张梓心想。

“不难看出,相对于外在控制而言,内在控制具有自觉性,是一种自觉地、积极地控制行为的过程。人们通过不断的社会化过程,积极地习得各种社会规范,并以此来修养自身,逐渐达到一种境地!”

“而社会控制的终极目标,便是使人达到这种境地?”一位同学发问。

“不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十分向往!”福柯真诚地说,“儒家讲求的‘慎独’,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内在控制。通常来讲,社会控制总是由外在控制转向内在控制的。”

“老师,社会控制看来是种种样样,它们的约束力也是不一而足,对吧?”

“不错,依据约束力的程度,我们还可以将社会控制分为强制性控制与非强制性控制。”福柯说,“强制性控制所依靠的是社会强力,包括政权、法律等。”

张梓心想,是的!社会成员必须遵纪守法,服从政权的管理,否则就不妙了,会面临着各种手段所施于的惩罚、制裁。

“非强制性控制所依赖的,是习俗、道德等这些非强制力的方式。对于那些习俗与道德,社会只是提倡而非强制人们来遵守。有些人不遵守社会规范,人们会用舆论来谴责他,而不能依靠强力来制裁。”

“这么说来,”一位女生问道,“正式控制应该多是强制性的,而非正式控制则多是非强制性的,对吗?”

“不错!”福柯肯定了她,然后作了短时间的停顿,“总而言之,对于社会控制的分类,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而每一种社会控制的分类,都有其价值、意义。”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社会控制方式多种多样,分类不一。”福柯说,“不过,如果从类型学角度来划分,我们又可以将种种控制方式分为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我们下面所要谈的,就是关于这两种控制的若干主要方式。”

张梓心想:老师的意思是,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各自都有一些主要方式。

“非制度化控制方式有哪几种呢?像习俗、道德、宗教以及社会舆论,都包括在内。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习俗。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习俗?”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福柯对坐在前排的一个男生说:“这位同学,你能尝试回答一下吗?”

那位同学回答道:“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会逐渐形成一些行为准则,大家共同来遵守,而这些准则应该就是所谓‘习俗’吧?”

“回答得很好!”福柯高兴地说,“可以说,在人类生活中,习俗是一种最基本、最原始的社会控制方式。那么,大家知道习俗有哪些社会控制作用,或者说它的控制作用有哪些体现吗?”

一位同学立即做出了回答,他说:“我认为,习俗具有一定的社会凝聚力!”

福柯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因为习俗所反映的是一定地域内的人们形成的对社会等问题较为一致的看法,人们对具有地域特征的习俗具有认同感。所以我认为,习俗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凝聚力。”

福柯点点头,问道:“还有呢?”

那位同学想了想说:“没有了!”

“说得不错,请坐!”福柯说,“哪位同学能稍微补充一下?”

陈艳当仁不让,回答道:“还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习俗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约束力。可见,遵从习俗会使得人们的行为趋向一致,而认同感便也得以在群体内部产生,这无疑对社会整合有促进作用。而相反,一个人违背习俗会怎样呢?可能就会被排斥、指责、孤立。违背习俗,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习俗自有其约束力。在传统社会里,习俗所发挥的社会控制作用会更加明显。”



谭日辉老师评注


习俗自有其约束力;违背习俗,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压力,会被排斥、指责、孤立。

“说得好!”福柯朝她点点头,“不过我要提醒一点,就是习俗有优劣之分,所以其社会控制作用并不一定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所以需要区别对待。”

过了一段时间,福柯说:“道德是非制度化控制的又一种方式。大家如何来定义道德呢?”

张梓回答:“道德是一种标准,或是一种尺度,来衡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

“你这么回答,算比较到位了。”福柯说,“那你能接着回答一下,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有哪些表现吗?”

“道德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社会控制作用。嗯,它还可以与法律相互补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对!人们一旦从内心认同道德规范,就会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对不对?另外,道德与法律相互补充,共同维持社会秩序。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道德虽然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但其约束力却更广泛、更普遍。”

张梓心想:是的,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道德也可以发挥作用。

“我们现在来说一下宗教。我们该如何来定义宗教呢?从社会控制的意义上来说,它常常是通过一套信条和仪式,用以对教徒行为进行指导与约束。”

“那么,宗教有哪些社会控制作用呢?”一位同学问道。

“我们知道,宗教有一些礼仪与祭祀活动,”福柯说,“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对彼岸世界的认同就得以强化,信徒团结在神的光环下,现实的人际关系得以改善。再者,宗教可以对道德进行吸纳与升华,从而控制作用便会加强。最后一点,宗教还可以与政治相互作用,以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宗教的控制力量应该是削弱了吧?”

“不错,这一点其实很明显,对不对?”福柯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宗教对教徒的控制程度是不一而足的。那么,在什么时候,宗教对教徒的控制作用最强呢?答案就是在政教合一的情况下。现代社会,宗教的控制力弱化了很多。”

福柯清清嗓子,接着说:“我们最后说的一种非制度化控制方式,是社会舆论。大家都知道,社会舆论是众人针对某种现象或某一事件所发表的议论与观点,包含着是非曲直的评价。所以我们不难看出,社会舆论对人们的言行具有一定的约束与控制作用。那么,对社会舆论具体能发挥哪些控制作用,谁能说一下呢?”

有一位同学抢先站起来,回答说:“舆论会对人们的言行产生环境压力,因为它是一种公共意识,是众人的议论与意见。为了与众人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有些人便会放弃自己原来的言行,或者说将自己的言行限定在舆论允许的范围内。如若不然,他们知道自己会遭受舆论的非议。”

“说得不错,不过还有吗?”

这位同学沉思片刻,说:“我认为,社会舆论应该还具有强化、鼓励某种现象或某种行为的作用。”

福柯很高兴,说:“说下去!”

那位同学受到了鼓励,便大胆说下去:“由于受到舆论的推动作用,人们就会强化那些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对不对呢?”

“不错!”福柯说,“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对人们的行为,社会舆论具有一定的引导、制约作用。”

过了一会儿,福柯说:“关于非制度化控制方式,我们已经讲清楚了,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制度化控制方式。我为大家总结了三种制度化控制方式,它们分别是政权、法律以及纪律。”

“政权是怎样一种权利形式呢?可以这样说,它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用国家机器实行阶级统治。其表现形式是什么?对啦,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机构,即政府。不用说,政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控制范围很广,是全体社会成员。那么它是如何来实现对整个社会控制的呢?

“在具体过程中,政权借助于国家机器以及权威力量,通过授权地方政权以各种社会控制权限,通过建立和加强种种样样的社会控制机构和组织,来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

“老师,我想问一下:您刚才提到‘国家机器’,所指的是不是军队、警察、法院、监狱?”

“是的!”福柯说,“而所谓权威力量,是指制度、法律、纪律等。现在大家能明白了吗?”

“明白啦!”

“很好,那么我们就来讲解法律——另一个制度化控制方式。”福柯说,“法律是这样一种社会规范——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有效实施。”

“就是说,法律一经产生,便超越个人而具有相对稳定性。可见,它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控制手段,从古代到现代一概如此。可以说,法律与法制是社会控制的根本手段。法律具有指导作用,因为它规定了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模式,将他们的行为纳入一定轨道。”

张梓心想:不错,这便使得社会生活有序化。

“法律当然还具有威慑作用。一个人一旦违反了法律,就会遭受惩罚。是不是这样?所以这总会对违法者产生很强的威慑作用,从而抑制其越轨行为的出现。嗯,事实上,我们已经提到了法律的第三个作用,那便是惩罚作用。那些无视法律者,必会接受相应的惩罚与制裁。这个很好理解,对不对?”

“对!”

“那好,我们就来说一说纪律,这是我们将要提到的最后一个制度化控制方式。”福柯说,“首先,我问大家,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纪律?”



社会舆论对人的控制


烧菜不用好油,而用劣质油,就会受到舆论的责难、大众的不满。饭馆老板因承受不了压力,就会改变错误的做法,这便是社会舆论对人的控制的一种体现。

张梓心想:我坐在这儿认真听讲,便是守纪律的表现。

“在我看来,纪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它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所规定,要求其所属成员必须共同遵守。毫无疑问,对于任何组织而言,都必须借助一定的纪律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没有纪律的组织,就不会正常地开展社会活动。那么,纪律有哪些特征呢?谁能尝试回答一下?”

陈艳闻言,立即回答:“纪律应该具有组织性与多样性。说它具有组织性,是因为指定和实施纪律的主体,就是某个社会组织,比如军队、学校、某个社会团体,等等。说它有多样性,是因为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纪律,比如军队有军队的纪律,学校有学校的纪律,公司有公司的纪律……不同的纪律,就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约束力。”

福柯微笑着点点头,说:“说得不错,请坐!有谁能补充一下吗?”

张梓犹豫了一下,终究站了出来,说:“纪律具有强制性!”

“哦?”福柯说,“说说你的理由!”

“纪律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有着共同的前提,便是约束与服从。成员不得违反纪律,不然就会遭到相应的处罚,他们的行为要与纪律要求保持一致,这不正是法律的强制性的体现吗?”

“不错!”福柯说,“组织性、多样性以及强制性,便是纪律的三个特征。”他作了一阵停顿,然后说:“现在,我们把三种制度化控制方式讲完了,那么这节课也该结束啦!”

同学们感到很不舍,都惊呼起来:“啊?”

“希望我讲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下课!”

“老师再见!”同学们站起来,齐声说。

“同学们再见!”说着,福柯踱步走出了教室。



福柯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规训和惩罚》 福柯著。出版于1975年,是福柯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奠基之作。在这一著作中,福柯对现代社会中的权力以及权力与知识的关系进行了集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