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内部冲突有助于群体内的整合

书籍名:《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作者:仲英涛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群体之间的冲突,对各群体内部团结与统一,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那么,如果冲突发生于群体内部,是否也会产生同样的积极作用呢?”科塞向大家提出了这个问题。

“应该不会!”有人说道。

“不会!”其他同学也都附和说。大家心想群体内部产生冲突,只会破坏一个群体的安定、团结,怎么会有利于成员之间的统一呢?

科塞沉稳说道:“实际上,群体内部的冲突,同样也有助于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与统一!”

大家议论起来,心想科塞说的话没有道理吧?

“大家是不是很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科塞微笑着说,“我知道,这听起来似乎难以理解,但是群体内部某些条件下的冲突,有助于‘排泄’社会关系中积累起来的紧张情绪与敌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排泄’程度不够,这些敌意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势必会瓦解整个群体。而在很多时候,群体内部产生冲突,就有利于群体的存在于维持,成为一种‘安全阀’制度。”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冲突对它发生于群体中的关系,并不总是反功能的,而常常是为了维护这种关系所必需的。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如果缺乏发表不同意见的渠道,或者缺乏发泄互相间敌意的关口,群体成员是否会感到不堪重负呢?答案是必然的!因而不难看出,通过释放被封闭的敌对情绪,冲突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维护关系的作用。”

科塞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张梓却还在想他刚才所提到的“安全阀”制度。他不禁举起手来,想要请教“安全阀”制度是否只有一种类型。

“‘安全阀’制度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在不破坏群体内关系的前提下,允许针对原初对象的敌意或冲突行为,在社会所认可的手段或限度以内,表达或表现出来……”

陈艳这时一个激灵,打断老师说道:“照老师这么说,那么决斗制度是否可以算作这种‘安全阀’制度的体现呢?”

科塞突然被打断,心里本有些懊恼,但听得陈艳这一说,却不禁赞许道:“说得很好!这位同学的理解力很强!决斗制度便是这类‘安全阀’制度的一种很好的体现。此外象征性复仇制度也是一样的。就决斗制度而言,实际上是把一种毁灭性的、进攻性的自助置于社会控制之下,并成为社会成员之间发泄敌意的直接出口。毋庸赘言,这是一种由社会进行控制的冲突,能够通过‘净化空气’而重新建立双方的关系。参与决斗的人如果被对方杀死,事情就了结了,其亲属、朋友也不能继续仇视、打击对手。大家对此能理解吗?

“能理解!”同学们都说。

“好!”科塞稍作停顿,继续往下说,“另一种类型则是设置一些替代目标,使得已产生的敌意不是针对着原初对象,而是寻得一个替代对象去表达。”说到这儿,科塞老师便带着探寻的目光望向陈艳,不知道她这回还能否再举一例。

陈艳不负所望,从容答道:“体育竞赛应该是这一类型‘安全阀’制度的一种吧?”

科塞笑着点点头,再次赞道:“回答得很棒!”

张梓扭头望向陈艳,心里对这位同桌很是佩服。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科塞说。

“我叫陈艳!”

科塞接着说:“正如陈艳同学所说,体育竞赛是这类‘安全阀’制度的一种,此外诸如巫术制度以及现代社会中允许政治笑话流传、允许讽刺艺术存在的制度,也都属于‘安全阀’制度。”

“‘安全阀’制度有两种类型,而与其相呼应,冲突也有两种类型,即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所谓现实性冲突,是指那些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冲突。从本质上来讲,它只是人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至于非现实性冲突,则是以表达敌意、发泄不满本身为目的的。大家对此能理解吗?”

张梓鼓足勇气,说道:“现实性冲突总是指向确定的冲突对象,而非现实性冲突并没有确定的对象——我理解对了吗?”

“完全正确!对于现实性冲突来讲,其目标对象是不可替换的,不过追求这种目标对象的手段则是可以替换的,这也就意味着,人们一旦找到一种达到目标的同样有效的替代方式,冲突就会被放弃;而非现实性冲突则不能被别的手段所替代,但其具体冲突对象却可以替换。现实性冲突一旦得以解决,而不是压抑,那么就有助于社会关系的长久维护;至于非现实性冲突,由于转移了冲突的原初对象,回避冲突的现实根源,因而即使允许其存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冲突的根源,而只能短时间缓和一下冲突者的紧张情绪。”

科塞说的这些内容,很多同学都感到难以消化,觉得未免有些艰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科塞只停了片刻,又接着说:“我们这之前所讲的,都还只是群体内部冲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的一个层面。接下来,我们再说另一个层面,即内部冲突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另一个体现: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有助于不断消除成员之间非基本利益方面的分歧,进而使得成员间的关系更加稳固,更加协调一致。”

“一般说来,关系越是紧密,冲突的机会也就越多。比如恩爱夫妻之间,总是容易发生小口角一样。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如果害怕冲突会瓦解彼此间的关系,就往往会抑制冲突,但这种抑制却容易带来不良后果,因为它会阻塞双方沟通和消除分歧的渠道,这就会使得敌意、分歧积累起来。在这种状况下,一旦爆发冲突,那么就可能破坏关系的存在。

“只有当关系相对稳固的时候,人们认为冲突不具备危险性,冲突才可能发生。这种冲突因为是由细小分歧引起的,能使分歧经营获得解决,进而便可加强冲突双方的协调与一致,这便使得他们的关系更加牢固。我以前就说过,没有冲突这件事,不能作为关系稳定和牢固的标志。而今我依旧这样认为!”

听到这儿,同学们都不住地点起头来,好像有醍醐灌顶之感。科塞眼睛焕发着光彩,看上去十分欣慰。他略微停顿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我们已经讲了内部冲突的两个积极功能,实际上其对群体内的统一,还有一个良好的作用,即多重交错的局部冲突,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性。”

听到这儿,张梓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老师是不是糊涂啦?要不他怎会“信口雌黄”呢?其实这时感到疑惑的,何止是张梓一人,他的同桌陈艳也是如此。其他同学也不例外,大家都感到吃惊,认为要不就是自己听错了,要不就是科塞出现了口误。

科塞这时微微笑着,接着说:“当然,并非所有的局部冲突都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统一。我的意思是,那些非基本原则问题上的冲突,会对群体内部的关系有积极功能。”

陈艳长吁了一口气,心想这科塞应该早说这点的。不过张梓仍未能信服老师的观点,觉得自己实在难以接受。他竖起耳朵,打起精神,不知道老师接下来还有哪些惊人的言论。

“在基本原则问题上一旦发生分歧,产生冲突,就存在群体被瓦解的可能性。然而在一个群体中,如果个人与多种更小的群体相关联,具有多重身份,那么个人之间或更小的群体之间所发生的冲突,就可能是分散的、交叉的,分歧就不会沿着唯一的裂线发生,而是沿着多重交叉的裂网发生。这么一来,社会内部的敌意、危险,就得到了分散。”



偶尔的争吵有助于婚姻稳固


一对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口角是正常的,甚至还有很大的好外,因为这样一来,就不会使得闷气郁积心中而不堪重负,因此反而有利于感情稳固,这说明,内部冲突有助于群体的维护,至少常常如此。



冲突有助于群际关系的整合


“在前面,我们谈了外部冲突、内部冲突有利于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统一与团结。此外,我需要给大家指出,发生在群体之间的冲突,对群际关系的整合也很有帮助。”科塞这样说。

张梓心里纳闷极了,不住地想:群体之间发生冲突,应该只会破坏群际关系,怎么会有利于群际关系的整合呢?这老师是在乱说吧?我倒要看看,他究竟如何来自圆其说。

“我确信,冲突能使冲突各方结合在一起。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通过冲突,原本毫无联系的双方就走到一起了,这就奠定了一个基础,使得双方开始其他形式之间相互联系。起初是敌意的互动,却常常导致后来友好的互动。冲突成为了一种手段,用以检验、了解陌生人。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不打不相识’,说的就是这一点。

“冲突有一种倾向,即倾向于产生支配它自身行为的规则、规范,同时还约束解决冲突的斗争形式。我们应该看到,冲突发生的过程,其实也是新规则不断被创造的过程,是旧规则不断被改进的过程。新规则的应用,又导致产生的新的制度结构——围绕这种新规则和法律的实施的增长。”

一位同学说道:“冲突是否也会激发起人们对已潜伏着的规范、规则的自觉意识呢?”

科塞笑着说:“说得不错,冲突的确也具备这一作用!如果没有冲突,许多规则会被一直遗忘,而不被意识到;但是一旦有冲突发生,各方对支配他们行为的规范需求的自觉意识就会苏醒。如此一来,对抗者就会认识到他们属于同一道德世界。”

科塞望着大家,问道:“我所讲的内容是不是有点儿难?大家听得懂吗?”

很多同学点点头,嘴上说听得懂。但是张梓却怀疑大家是否真的听懂了,他觉得老师讲得越来越艰深了。

“我认为,冲突也可以帮助对抗双方的组织以及一种公共组织的建立。很显著的一点是,只要冲突双方势均力敌,那么统一的一方更喜欢一个联合的、统一的对手。为了说明这点,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就拿雇主与工人来说吧,工人们确信与雇主的代理组织打交道,其结果不会被不受约束的操纵者破坏;而工人结成一个统一的工会组织,也是雇主愿意看到的,愿意与其打交道,这可以保证控制那些不守规矩的人以及一些不守规矩的非公会会员。对于一盘散沙的敌人,一方也许会常常取得一些局部胜利,然而却难以达到一种持久关系的决定性结果。”

张梓这时站起来,问科塞:“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老师的话:冲突要求建立一种公共组织,以便保证这种公共准则的顺利接受与履行?”

“你请坐,说得不错!”科塞表扬道。

这时候,坐在教室后排的一个高个子男生又问道:“老师,我想请问一下,冲突是否也是一种平衡机制呢?”

“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这么说?”科塞慈和说道,“你不妨仔细说说你的想法!”



谭日辉老师评注


冲突会激发起人们对已潜伏着的规范、规则的自觉意识。

那位同学鼓起勇气,回答说:“我想,在对抗各方之间,冲突有助于建立并保持力量的平衡,这对社会的巩固、维持是很有帮助的。哪种力量抑制冲突最为有效呢?我认为就是对各自力量的显示。一般而言,双方实力相当时,才会达成和解;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经过冲突,一方才会对另一方的实力有所了解。所以我想,冲突或许可以视作社会的一种平衡机制。”

科塞赞许地说:“这位同学说得很精彩,我们说冲突有助于群际关系的整合,这位同学所言也是一种体现。另外,冲突还可以促成联盟,把更多的个人、团体结合到一起。大家同意吗?”

同学们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只望老师接着讲下去。

“当面临共同的对手,或具有共同的利益时,几个人、几个群体就可能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暂时的却是相对协调统一的联盟。如此一来,更多的个人、团体就与公共生活领域联系起来,这无疑就扩大了社会联系的范围,而社会联系的程度当然也得到了加强。

“所以我说,对社会的统一和稳定、平衡与整合而言,冲突的发生未必就是坏事,冲突绝对算不得社会的‘病态’现象。只要社会内部成员的基本利益相一致,基本原则也相一致,那么冲突不但不会破坏社会的统一、稳定、平衡与整合,反而还会有所促进。倘若一味将冲突视为洪水猛兽,一味加以掩盖、压抑,反而会给社会带来更大危险。

“大家说,我说得对吗?”

“对!”同学们大声齐说。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完了。”科塞夹起书本,“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度过了这美好的时光!再次感谢大家认真听讲!”

说毕,科塞朝大家弯了弯腰,然后举步走出了教室。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送着他。



科塞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社会冲突的功能》 刘易斯·科塞著。于1956年出版。在著作中,科塞通过论述社会冲突对社会的维持及整合等过程所具有的意义、积极功能,来综合功能主义与冲突理论的思想,提出一种“冲突功能主义”。这一观点,引发了社会学领域的长久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