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文明化的社会学基础:国家的形成

书籍名:《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作者:仲英涛



“我想问大家,在中世纪的西方社会,社会的基础是什么?”

同学们踊跃回答,说:“是自然经济与土地!”

“不错,所有中央集权的代表及其侍从,都是以他们拥有的或由中央集权册封的土地为生的。这种局面——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相互依赖的缺乏使得领主们很快就在政治、经济上独立于君主,而只有在遭遇外来威胁时,才向中央集权靠拢;而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央集权的权力被削弱。”

陈艳小心地问:“这应该算是一种军事整合吧?”

埃利亚斯说:“不错,是对抗一个共同敌人的联盟!”

“这种联盟一定不稳定吧?”

“不错!就本质而言,欧洲封建主义的动力学,就是中世纪统治结构内部集中向心力与分散离心力的相互交替。”埃利亚斯稍作停顿,“在中世纪的欧洲,离心力的优势比较明显。然而,人口稳定增长,土地压力增大,这势必会导致社会扩张。”

又一个同学问:“上层阶级发动十字军,是不是社会扩张的一个表现呢?”

“没错,不过社会扩张不只是意味着人口向外迁移,也可以在社会内部发生,比如劳动分工的出现,新的经济领域被开辟了出来,新的社会细胞与形式、新的机构与城镇相继产生了。



谭日辉老师评注


人口向外迁移固然是社会扩张的一种体现,不过社会扩张也可以在社会内部发生。

“这种内外扩张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对了,社会那原本蜂窝式的结构,就会渐渐转变成分化的结构,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也得以削弱,而货币经济则进一步发展。如此一来,经济性依赖与整合也就得到了加强。”

“老师,您看我说得对不对:在封建化过程的最后阶段,商业化与货币化的增长,导致了松散的重新整合形式……”陈艳嗫嚅道,害怕自己说得不对。

埃利亚斯见状,便鼓励道:“说得很好,接着说!”

“结果就会导向独裁专制和国家整合!”

“很好!国家整合之所以能够形成,是需要以社会财产作为基础的。欧洲在中世纪以后,随着货币经济的扩张,自然经济被抑制。这导致了什么状况呢?我们都知道,封建主主要依赖的是地租收入,这时候渐渐处于不利地位;至于市民阶级,其收益却不断增加。尤其是君主,因为垄断着税收机器,更是如此。”

一位同学问道:“这是否就为专制化过程提供了条件呢?”

“不错,后果便是中央机构对军事权力的集中。对于国王而言,其经济实力不断增长,能够雇佣更多战士,同时对封建诸侯战争服务的依赖大大降低了。”

那位同学接着问:“骑士阶级呢?他们的力量是增强,还是被削弱了?”

埃利亚斯笑笑,扫了一眼教室,说道:“谁能帮助回答一下?”

一些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削弱啦!”

“对呀!”埃利亚斯说,接着解释道,“骑士阶级原本是相对自由的武士或封建主,这时候却变为受雇佣的武士、官僚,为中央政权与君主服务。另外,市民阶级虽然获得了旧贵族失去了的社会权力,然而二者都没有强大到能取得对另一个阶级更大的掌握。这种力量的均衡状态,也是专制化过程的一个先决条件。正是在这诸多条件下,欧洲社会最终得以摆脱封建状态,而走向专制政治,并形成国家。”



从自由骑士到宫廷卫士


骑士阶级原本是自由的,不受雇佣的,但是在进入中世纪以后,情况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为中央集权服务,为群主服务,骑士阶级的力量削弱了。

“在我看来,这种专制化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垄断形成的过程,就是占有关系的变化。在起初,在一个主要社会单位里,相互依赖而结合在一起的大量更小的社会单位,其社会权利大致是平等的。它们为获得社会权利的方式,相互之间进行着自由竞争。”

“那么竞争的结果是什么呢?”

“其中一些获胜,而其他一些自然就被排除,这就会使得机会越来越集中。也就是说,越来越少的单位,控制着越来越多的机会;而越来越多的单位,则于竞争中被排挤出来,只好依赖于那些越来越少的单位。人类形态在这种运动中,如果不出意外,会产生何种结果呢?”

“形成国家?”

“不错!最终,所有机会被单一的权威所控制。说得更确切一点,就是一个机会开放的系统,变成一个机会封闭的系统。这是不是意味着垄断形成机制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过了片刻,埃利亚斯接着说:“其实我们不难理解,专制化过程是人类相互依赖增长的产物;而另一方面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专制化过程反过来又强化着人类的相互依赖。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整合与控制功能的增长,反映着社会发生结构性变革。”

“与这种结构变革相对应的,”一位同学站起来,谨慎地说,“行为方式与情感生活的性质以及人格结构,也必然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的确如此!总而言之,文明化过程与社会结构变迁过程,所呈现出的过程实际上是同一趋势的。”



文明进程的研究途径


“有人以为,文明的过程是‘理性化’的结果。”埃利亚斯转而问大家,“对于这点,大家怎么看?”

不待同学们做出回答,埃利亚斯接着说:“我却不这么看,因为历史证明,文明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计划性的。人类相互依赖,加之人类冲动的相互关联,正是这种社会秩序决定着历史变迁的过程,而文明进程也便有了基础。”

“在竞争压力下,社会功能不断分化,功能数目不断增长,而个体在其余全部行动中所依赖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在这一过程中,有一点也很显然,即所依赖者由最初的简单一致,变得愈加复杂多样。为了在不断分化的礼仪中保全自身,人就需要更有规律、更稳定地对其行为加以规范。更复杂一贯的行为控制,不断地在个人心中内化。”

“老师,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一个男生站起来。

“这位同学,你请说!”

“按照老师所讲,行为网络是不断复杂、扩展的,在其中要求行为‘精确’的努力也不断增强,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问得好!”埃利亚斯赞许地说道,“这样一来,除了个人有意识控制以外,一种自发的、盲目运行的自我控制机制,也得以坚固地建立起来。在这种自我控制机制中,人们试图用‘惧怕’来防止对社会接受的行为的侵扰。我们说,这种自我控制机制是自发的、盲目的,所以常会导致行为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老师您说,文明并不是理性的,那么它是如何被推动的呢?”

“以我之见,推动文明向前者有二,一是人类联系网络的自发动力,二是人们生活在一起的方式的特定变化。社会形态的基本规则,是个人理性的‘意识’的规律吗?明显不是,而且也不是所谓的‘自然’法则。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人们行为方式与人格结构的‘文明化’呢?对,是人类联系的整体性重组。”



谭日辉老师评注


推动文明向前者有二,一是人类联系网络的自发动力,二是人们生活在一起的方式的特定变化。

“老师,我这样说是否正确——文明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心理事件,而且也是一个社会事件;不仅涉及意识内容的变化,又涉及整个人类机构的变化?”

“你说得不错!那么如何才能理解、解释文明的进程呢?依我看,这既需要对人格结构的变迁进行研究,也需要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予以研究。从微观层面上来讲,心理研究需要把握个体心理能量的整个领域以及各种功能的结构和形式;意识或无意识单独的功能也罢,各种冲动由一个至另一个的连续性循环过程也罢,都要考虑在内。”

“那么从宏观层面而言呢?”

“只有对整个结构进行久远视野的社会研究,才能准确揭示文明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当然要研究单个的国家社会,但仅此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分化且充斥紧张的社会领域的整个形态予以研究。”埃利亚斯说。

“那么如何来把握这两个层面的研究呢?”

“我的观点是,对于社会过程的充分研究,”埃利亚斯说,“要为心理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范围取决于彼此依赖的范围,或者起码取决于彼此依赖的关键节点。我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想清晰把握文明的进程,就只能通过这种途径。”

说到这里,埃利亚斯停顿良久。他默然看了看同学们,然后一合掌,说:“好啦,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啦!大家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下里找我交流。现在,下课!”

同学们鼓起掌来,欢送着埃利亚斯走出教室。



埃利亚斯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论文明的进程》 埃利亚斯著。出版于1939年。埃利亚斯最突出的贡献,是围绕社会的“文明”过程所做的系统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论文明的进程》一书,便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