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反惯性思维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反惯性思维

多数人正因焦虑而冲动

书籍名:《反惯性思维》    作者:任白



购物冲动是怎么对你的思考进行洗脑的

在购物这件生活中最稀松平常的事情上,每个人都有过鬼迷心窍的经历。当看到一件爱不释手的物品时,急剧上升的肾上腺素会令你头脑发热,对商品真正的价值产生错误的判断——这件物品超值,不买我会后悔的。这时你作了一个冲动的决定,并且是基于惯性的大众化认识——别人也在买,我不买将错过一个好机会。

结果东西买回家,你才站在自身需求的角度慎重地考虑这个产品的性能、价格、实用性——这一切本该发生在购买行为之前。此时的你才会突然意识到自己上当了,或者想到商品的价格应该更低才合理,或者发现自己买了一件根本不需要的物品。

“我应该考虑一下再买的,下次一定不能那么冲动了!”这种自责每天都在上演,我们的思维总是在重温上一次的台词。但即便你下了狠心,发了毒誓要改变这种情况,下一次可能还会如此。因此,生活中才多了那么多的“剁手党”。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剁手执行机构的话,我相信满大街都会是断手断脚的人。

埃里克就是这样一个无法控制购买冲动的人。最近,他正因经济状况和自己的妻子争吵不休。而在最近的一次争吵后,妻子提出了离婚。这件事错在埃里克身上,因为在家庭财政已经持续半年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他竟然偷偷地向银行贷款买了一辆昂贵的山地车。

“每次买完东西我都很后悔,但如果不把它们买回家,我就会陷入空前的焦虑,彻夜难眠,就像有人对我施了诅咒。最终我只能用一种购物魔法来平复这种冲动。”埃里克认为,购物对他而言是一种情绪平复机制。可现实是,这一机制钝化了他的判断能力,让他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

听听大脑怎么解释

人类特别是女人为什么会无法抑制购物的冲动?有时甚至会感觉购物的冲动就像自己与心灵进行的一次关于意志力的战争?

杜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购物冲动可以通过我们的大脑构造得到一个科学的解释。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部位同时控制着情绪和价值判断。这个部位就在我们的两眼之间,被称为腹正中前额皮质(vmPFC)。它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会利用情绪的作用蒙蔽人的眼睛,并且削弱我们对经济价值进行理智公正判断的能力——如果判断力出现误差,我们将眼见不为实,购物时的冲动性更强。

我们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总会接触到广告。在发挥广而告之的宣传作用时,你会发现任何广告都有夸大产品真实价值的嫌疑。并非所有的商家都不够诚信,而是他们普遍学会了利用情绪的产物  来吸引人群:情绪可以产生诱导,能让消费者认可他们的产品以及吹嘘出来的神奇作用。

当情绪控制的目的达到后,消费者的价值判断就会出现偏差——会在内心深处自发地认为:这是一个好东西,买了肯定没坏处。  所以,你的家中常常堆积了一些你并不需要的东西,有的甚至很昂贵。占有它们所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减少了家庭空间、消耗了精力,因为你得找个地方存放它们,有些东西还要时时维护。

对于冲动购物的顽固行为模式,斯坦福大学神经学家布赖恩·奈森(Brian  Knutson)给出了一种更为形象的解释,他说:“当人们决定是否要买某件东西时,大脑里有两个系统会影响他的决策:奖赏系统和疼痛系统。通过观察哪个系统更兴奋,就可以准确地预测到他是否掏出真金白银去购买某样东西。”

冲动的奖赏系统

当你不可遏制地想要购买某种物品时,一定是奖赏系统在发挥作用,它对人有着强大的无与伦比的惯性推动力。如果我们能够真切地观察到大脑反应的话,你会看到自己的大脑因为一件高价值但又打折的商品兴奋得上蹿下跳,让你急不可耐地采取行动。一旦奖赏系统被激活,你的大脑就开始专注于为你达成目的——想方设法帮你获得奖赏。

毫无意外,这时你会极少关注成本,甚至是隐藏风险的存在。疼痛系统的功能此时被无限弱化,这个状态就像一架完全失衡的天平,即使已经计算过购物成本,并且料到未来可能会为此后悔,但奖赏系统此时完全占据了上风——不管理性如何警告你这么做会付出代价,你依然会坚持自己原始的冲动。

如此看来,奖赏系统是狡猾商家的最大帮凶。如果我们不对这个“煽动分子”加以控制的话,等待我们的永远会是刷爆的信用卡和买不完的冲动。所以,我们必须激活大脑中的疼痛系统,令其正常地发挥作用,以此来遏制奖赏系统的扩张。打破这个惯性,才可能从冲动的模式中摆脱出来。

那么,如何激活内在的疼痛系统呢?心理学家同样给出了科学的答案和切实可行的做法。

1.只要情况允许,使用现金支付

你一定有过这种体会——面对大额消费,如果使用现金支付,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大出血或者割肉的感觉。但刷信用卡却不会产生这种感觉——你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动而已。所以,为了控制购物冲动,如果不是必要的支出,应该多使用现金支付。改变携带信用卡的习惯,不要担心带了现金更能为消费的冲动提供便利,因为当你的钱包越来越干瘪时,你一定会自主地阻止钱包继续瘦下去。

2.通过具象的丑化对比思维来打压不必要的购买欲望

L小姐是一位知名购物狂,但后来她用一种方法成功地从购物陷阱中走了出来。L小姐有一次穿了一件某品牌的新款连衣裙上班,结果与同办公室的一位肥胖同事撞了衫。当时的场景给她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你能想象一条鲸鱼被塞进丝袜里吗?她的嘴角还沾着面包屑,那就是她!日后每次购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天令人难堪的情景,有了这个教训,即使再冲动,我也会立刻打消自己的念头。”

这种具象对比的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物品先前的拥有者,会影响我们购买该物品的欲望。当然了,这种拥有并非一定是真实的,你完全可以通过想象来实现目的。想象的场景越形象,就越有效。

就像L小姐的例子一样,当你因为一件商品欲罢不能时,不妨想象一下那些令你讨厌的家伙——你们正同时拥有一件物品,而且某天就会不期而遇。假如是真的,这样的场景你能接受吗?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为伍,哪怕只是购买和使用同样的物品。于是,思维就冷静下来了。

3.给自己10分钟的考虑时间

强制性地给自己一些时间,思维便有机会自己调整。研究证明,我们在购物时,哪怕允许大脑进行10分钟的深思熟虑,都会减少奖赏反应的热度。如果此时你能立刻转身,马上走出商店,到室外做深呼吸,或者去别的店里转转,奖赏反应的目标性也会被转移。如果你经常网上购物,当看中一件商品时,不要急切地放到购物车里,多看看其他店铺的商品,也许你会发现更低的价格,甚至能从购买评论里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用户的负面评价,更低的价格会让你重新评估一件商品的价值,而负面评价则会彻底打消你的购买念头。这就是疼痛系统在发挥它的作用。

记住,永远不要在大脑中建立这东西可真够便宜的概念,要树立一种我需要  而不是我想要  的购物意识。在购物时多看看、慢行动  ,如果怕自己控制不住,那就不要去看购物网站或者减少去商场的次数。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战胜顽固的冲动——有时候你可以把自己抑制不住想买的物品介绍给朋友。在推荐的过程中,除了商品的优点之外,我们还会发现很多缺点,你的朋友可能对你的介绍毫无兴趣,甚至还会指出商品存在的一些你没有看到的问题。有了这个过程,我们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综合这些不同的方法,你会慎重地对待自己的购买欲望,这样,控制购物与克制冲动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