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第18课 动手练习图解广告 如何兼顾图解的逻辑与趣味?

书籍名:《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作者:邢群麟



插图,让大家都能轻松一下!


本课的图解素材是日本石川县的知名酒厂“菊姬”刊登于《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12月15日)的一则广告——“‘菊姬’从新酒品鉴会消失的原因”(原文刊载于本课最后)。

菊姬是连续在日本国税厅酿造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新酒品鉴会中拿下大奖的日本酒。但是,自平成十三年(2001年)开始,菊姬不再参加日本全国新酒品鉴会。原因据悉是主办方换为独立行政法人酒类综合研究所,改变了新酒品鉴会的内涵与评价标准。

当初我任职于日本航空宣传部时,曾经参与“在头等舱供应大吟酿”项目组。这是电子合成器演奏大师富田勋先生向当时的日航社长提出的建议,也因为这个项目,让我深深地被菊姬、西之关、香露等日本酒的魅力所吸引。由于这是一则与我有上述渊源的“菊姬”刊登的广告,论点也清楚明了,再加上酒对参加图解教室的学生们来说也是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我让学生们试着图解这则广告。

在3张图解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图18-1,图中日式酒杯的插图充满趣味,我觉得非常好。

图18-1 学生O图解广告“‘菊姬’从新酒品鉴会消失的原因”

基本上,我教给大家的是以逻辑为主的图解,很容易变得过于理性、平淡且严肃。此时不妨加进一点插图,创造轻松而充满趣味的气氛。

配合主题与目的适当加进一些插图,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尤其是这张图,正好把“饮用享受”这个关键词摆在酒杯插图里,更是绝妙的搭配。也有许多类似的做法,比如讲到金钱时,就加上纸币或硬币的插图等。

不过图18-1在逻辑表达方面,还有一些改善的空间。

左侧区块应该是在表达参加标准及金牌的评选标准从“激烈的初赛中的胜出者才有资格参加,再从参加者中评选出特别优秀的酒”变成“付费就可参加,在参加者中排名前1/4的酒都能得奖”。但是,由于图中使用了幻灯片等展示软件中常用于表达时间顺序的流程图符号,反而不易懂。用圆圈和箭头重新做一张图的话,应该能易懂许多。

右侧区块也是如此。“纯熟的酿酒技术、制曲、低温发酵”的部分和“人为的酵母开发、突变、繁殖”的部分之间,让人看不出彼此的关系。更好的表达方法是“左边的部分是○,右边的部分是×,菊姬属于左边区块”。而右边区块有“不自然”这个关键词,所以如果在左边区块能加进“自然”这一关键词的话,对比关系会更清楚。用成对的词语表示对比关系,能让读者心安,图解看起来更具稳定性,论点也会更清楚。



明确列出结论


图18-2是把“过去”与“现况”分开图解的一张图。分类方式相当明确,但左侧区块中有错误。左侧区块有个箭头从“过去”引出来,连接到“参加不再有意义”。其实这个箭头应该从“现况”引出来。因为“这项比赛以往参加很有意义,但是现在完全失去了参加的意义”,所以箭头应当从现况引出来。

图18-2 学生P图解广告“‘菊姬’从新酒品鉴会消失的原因”

此外,这张图的论点比较清楚:原本是想通过酿造专用于品鉴会的吟酿酒磨炼技术,让师傅们之间彼此切磋精进,以酿造香味、口味和余味俱佳的酒;现在则变成用谁都能酿得出香气的酵母,为酒加上了不自然的香味,以致即使刚开始的几口喝得下去,后来也会因为香味太强而难以入口。不过,菊姬未来也会继续坚持,走在一直以来酿造吟酿酒的正道上。这张图解充分表达了广告的含义。

图18-2以“新酒品鉴会”及“酿造吟酿酒”两个角度分别对过去和现况进行比较,因此“过去”和“现况”的关键词各有两个,但这可能会使读者感到混乱。如果有办法的话,把过去和现况统一起来,应该会更容易令人了解。

但是,图18-2明确导出了结论,这一点很值得称许。相较于其他几张图,图18-2传达的信息更明确。而且,结论以大字写在下方正中央,也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是结论。只要读了结论,就已经能大致了解这张图的论点。



不懂的地方,先留白也无妨


图18-3在左侧区块对新酒品鉴会“到去年为止”和“从今年开始”的差异进行了图解,并在右侧区块表达了酿造吟酿酒应有的样貌,这也是清楚易懂的表达方式。而且,明确标示出原本该有样貌的图解只有图18-3。

图18-3 学生Q图解广告“‘菊姬’从新酒品鉴会消失的原因”

这张图解画了“口味”“香味”“余味”3个圆圈相互交叠的图;但我曾经听说,酿酒时要平衡的3个重点分别是“口味”“香味”以及“颜色”。原文的广告中写的是“香味与口味能取得平衡,且喝下去后的余味非常好的酒”,也许因为是日本酒的关系,所以没有颜色,香味及口味成为了重点。

所谓的口味及余味,恐怕是不一样的感觉。口味是由舌头尝出来的,余味则来自喉底深处。依照图中的表达法,要在3个圆圈中画一个从香味开始的箭头;也可以用人脸表达口味、香味、余味分别是哪个阶段感受到的,说不定也很有趣。如此一来,就能了解到品味日本酒的顺序依次是香味(鼻子)、口味(舌头)和余味(喉咙)。

当然,话说回来,关于品酒的部分,如果不向专家进一步确认,就无法真正了解。此时不妨以“目前基本是这样”的态度暂时搁置,之后再请教专家或研究相关资料。图解时遇到不确定的地方,“暂时留白”也是技巧之一。

写文章时,很难运用暂时留白的技巧,一般来说,只要遇到弄不清楚的地方,当场就会卡住。实际上,写文章很难实现“不懂的地方先搁着,跳过去继续往下写”这种事情。

但是对图解来说,由于已完成整体架构,所以细节部分即使有不明之处,也很容易留白。即使有少数空白的地方,也不至于对整体有太大的影响。对于空白之处,等弄懂之后再补入即可。因此,在图解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暂时留白。

另外,图18-3既然已经明确表达了“吟酿酒应有的样貌”这个概念,就应该以此为施力点继续发挥,将菊姬的愿景(理想中的吟酿酒)、品鉴会的评选标准等也画进图解里。这个时候,要把身为主角的“菊姬”配置在图中的主要位置,表达出虽然菊姬的愿景并没有改变,但是新酒品鉴会的方向却改变了。



重组素材的方式正是所谓的思想


比较这堂课中的3张图,会发现图18-1抱持着玩心,明确标示了菊姬的愿景;图18-2则清楚图解了过去和现在的差异;图18-3勾勒出了吟酿酒应有的样貌。

虽然图解素材相同,但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根据角度的不同,以及素材组合方法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呈现。这就是所谓的“思想”。我们也可以说,组合方法的差异,其实就是“个性”。

我们读一本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了解别人的想法,而是拥有自己的想法。目前的学校教育,一向都把“正确了解别人的说法”作为学习目标,从而使得“自己的想法”无法受到瞩目。

然而,我们终究无法做到正确了解别人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了解别人的,所以可能误判事实或揣测失准。因此,想要正确了解别人的想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我认为,与其要求完全了解别人,不如以目前能够了解的部分为素材,将它们作为自己当下想法的基础,再具体表达出来,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自己不先主动打好基础,就无法在上面组建任何东西。即使是勉强拼凑,那些用来凑数的别人的意见也会马上崩解。希望大家能运用图解的技巧,养成对事物深入思考的习惯,为自己构建意见的基础。

这样图解就对了!

•  图解是设计逻辑的过程,不过配合主题与目的加点玩心也不错。

•  图解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暂时留白也没有关系。

•  图解有助于构建自己的思考基础。

◎自己动手做图解◎广告

加贺菊酒本铺 “菊姬”从新酒品鉴会消失的原因(2001年12月15日刊登于《日本经济新闻》的广告)

新酒品鉴会的内涵已经改变

从2002年开始,日本国税厅不再主办全国新酒品鉴会,而是由酒类综合研究所取而代之。最大的改变是,只要支付参加费,什么酒都可以参加品鉴会。原本需要在各地区经过激烈的初赛,从中脱颖而出者才能得到的参加资格,现在已经不再需要。

另外,过去会对通过初赛的参赛酒进行二度评选,从中选出的特优酒才有获得“金牌”的荣耀。但是,从2002年开始,虽同样叫作“金牌”,却变成在参赛者良莠不齐的环境下,排在前1/4的酒都可得到的称号,变得没有一点价值可言。

追本溯源,品鉴会原本的目的纯粹是为了磨炼酿酒师的技术。也正因为这样,历经辛苦得来的金牌才有价值。

现在的新酒品鉴会乍看之下似乎一样,但内涵却已完全不同。

对于生产菊姬的酿酒厂来说,如今的品鉴会已没有任何参加的意义。

原本的“吟酿酒”的意义

吟酿酒原本是专为品鉴会酿造的酒,而不是以饮用为目的制造的日本酒。吟酿酒要经过酿酒师夜以继日的制曲、在酿造失败边缘的“腐造”环境下进行低温发酵的过程,才能产生丰富的香味与良好的余味。没有炉火纯青的酿造技术,是无法制出吟酿酒这种佳酿的。

近几年,日本全国各地都开发出经由人工制造的酵母突变或繁殖而来的酵母,这些酵母能酿造香味强烈的酒,也已被实际用在酿酒工序里。然而,用这种谁都可以酿出香味的酵母来酿酒,究竟有何意义?如果这种酿酒方式继续下去,原有的人工酿造技术迟早会消失。酒厂的本分是酿造出美味的酒、消费者喜爱的酒,不断磨炼酿造技术,这才是酿造吟酿酒真正的内涵,不是吗?

带有不自然的强烈香味的酒,即使刚开始的一两口喝得下去,接下来也会因为香味太强而变得呛鼻,渐渐难以入口。香味与口味相互平衡,喝下去后的余味非常好的酒,才能让人百喝不腻,不断想举杯再饮。

菊姬,当然是以后者为目标。

菊姬未来也绝对不会背叛各位的期待,将全心全意坚持酿造用来饮用享受的吟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