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第8课 图解就是“换句话说” 如何完成一张图解?

书籍名:《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作者:邢群麟



换句话说──将素材翻译成自己的语言


第8课中的案例,以《信息焦虑》一书第7章的部分内容作为素材。这部分描述了智力测验与人的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我们以其作为图解对象。

简单总结一下沃尔曼在这段内容中的描述:我们向来都以智力测验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就算智力测验能够预测这个人的考试成绩,也无法预测这个人在工作或人生中的表现。(中略)本质上,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顺利这一才干,和学校的智力测验几乎没有关联。

Step  1把出现在书中的文字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图解的关键词使用,在整体框架方面没有什么错误。

Step  1

然而,“才干”以及智力测验中的“处理能力”未免都太过宽泛,让人抓不住具体意象。

“换个更浅显易懂的词如何?”跟画出这张图的学生讨论时,我第一个指出来的问题就是这个。不要把原文中的词原封不动拿来使用,要把它转换成自己也容易理解的语言。如此一来,才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本质。

所谓图解,就是把对方的世界转换成自己世界的一道手续。在别人的势力范围里打仗,肯定会吃败仗,所以要把对方从他的地盘拉到自己的地盘。不被对方的思考迷惑,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才是图解的基本。

首先我们可以想想,左侧“学校成绩”里的内容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词语表达?和学生讨论后,我们认为学校成绩应该可以包含读、写、计算;另外,由于最近常说“思考”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纳入了“思考”。

“智力测验”底下的“处理能力”这个词也让人看不大懂。沃尔曼的原文中对智力测验是这样描述的:智力测验能够测出一个人在词语、逻辑、推理与算术方面的处理能力。因此,我们把智力测验底下的内容换成词语、逻辑、推理、算术。虽然不见得多么简单易懂,但这样比较具体。

另一方面,位于图右侧的“才干”也是不容易理解的词语。我们认为这个词指在学校没有教,但是能让人生更顺利的重要能力。具体列举即为沟通力、执行力、企划力与创造力。

以这些讨论为基础进行修正后,得出了Step  2的图解。然而,Step  2虽然修改了所有的讨论内容,但概念还不够明朗。

Step  2

智力测验框里的词语与算术和位于其上的读、写、计算其实是重复的概念。另外,在智力测验测度的能力中,其实也包含“思考”的能力。总而言之,图解左侧的内容让人觉得难以表达出关联性。

而右侧字段的“才干”其实可能也包括学校成绩在内的所有能力。

再者,我们对右栏和左栏的关系,也就是“才干”与“学校成绩”的关系存有疑问。沃尔曼在书中说这两者彼此没有关系,但实际上也许存在对立关系或相互影响的双向关系。

令人遗憾的是,越想让各个概念更为明确,就会让人越陷越深。从这个例子来看,无论是我还是学生,即使经过讨论,仍无法让概念变得更明朗。

所以,最后我们只好放弃Step  1的图解,换一个方式继续讨论。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绘制出来的图解复杂到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或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无法解读时,直接修改图解反而容易走进死胡同。所以,万一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各位还是干脆一点,重新再画一张图解。把所有文字转换成自己能充分理解的词语,图解到自己能充分理解的水平之后,再重新思考看看。

无论再怎么苦思,对于不懂的事物还是不会懂的。绘出一张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图没有任何意义。



无法理解图解时,干脆从头再画一次


重新绘制这张图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找出自己一看就懂的简单词语。我想到以对比IQ和EQ进行图解。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IQ(Intelligence  Quotient)指的是智力商数,EQ(Emoti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情绪商数。EQ表示一个人理解他人情绪,与他人情绪产生共鸣、体贴、沟通的能力。这个词最早在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与他人合著的《情商4:决定你人生高度的领导情商》(Primal  Leadership)一书中提出,并一时成为话题。

如果把人的能力简化为IQ和EQ,似乎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们用IQ和EQ做了一个简单的图(图8-1)。

图8-1 用IQ与EQ思考人的能力

我们还绘制了图8-2,将“学校教育”的内容简单化,用读、写、算与思考进行对比。为什么分成两个图?因为我们觉得,把原本的概念拆成这两个非常简化的图解之后,有助于理解原主题“人的各种能力”。分解一个概念,并将它简化到这个程度,就能将图解拉近到自己的理解范围之内。

图8-2 用图解思考“学力论战”

事实上,只要绘出这两张图,图解就已经合格了。我们并未完全忠实地反映沃尔曼的论点,因为其文章只是基本素材。与其绘出一张忠实反映沃尔曼原话的图,不如绘出一张能作为自己深入思考的基础的图,这更有价值。

相信也有读者无法置信,想不到两张如此简单的图解竟然称得上及格。但是,看起来既复杂又庞大的图解不见得是一张好图解。简单易懂,包含许多重要意义的图才是好图解。

这两张图充满众多含义,我在接下来的部分将为各位说明。



试着改变大小和配置,有助于深度思考


与第7课相同,接下来我们要用这两张图思考各种事情。

在这里,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图解思考的诀窍。用图解进行思考时,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图解里各个要素的大小或配置,思考那代表什么意思。

事实上,在第7课中我们看到的图7-1只不过是微调过圆圈大小的图解。这么简单的一个调整却让它具备了深刻含义。

在这里,我们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思考。图8-1中,上部分是把IQ和EQ单纯并列对比的基本型,IQ与EQ的大小一致。下部分分别有两个变化型,左边加大了IQ比重,右边加大了EQ比重。

请思考看看,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站在教育的角度来看,左下方的图由于IQ比重较大,所以可以想象其代表的是“重视知识教育派”。右下方的图由于EQ的比重较大,所以可以说它代表的是“重视心灵教育派”。

日本主管教育的文部科学省所说的“生存力”,以这张图来思考的话,是IQ加上EQ。日本过去的学校教育一直如左下方的图一样,以IQ教育为核心;但是文部科学省改变方针,认为今后也应该重视EQ教育,因此开设了像“综合学习时间”这样的科目。

在学校推行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活动时,也能用这张图为学生进行说明。比方说:“课堂上教的内容,主要是提高各位以IQ为核心的能力(如图8-1左下);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活动,则主要是提高各位以EQ为核心的能力(如图8-1右下)。在大家进入职场工作之后,这两种都是必备能力。”用这样的方式解释,也许学生会比较容易了解。



思考“这张图解是否能应用于工作”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看看图8-1是否适用于商务领域。

在日本的企业里,当一个员工还是新人时,公司着重于IQ能力,广义来说包括智慧与执行能力。当员工随着经验累积获得晋升,公司要求的能力会转变为着重EQ的领导能力。有人形容日本的领导者大多是萨摩型领导人,也就是把执行工作都交付给足以信赖的部下,一旦发生事情时,自己扛下责任的领导者类型。换句话说,身为领导者,仰赖的是以EQ为主的能力。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重视EQ的领导能力开始渐渐施展不开。当我还是新人时,大家普遍认为商务人士要以成为通才为目标。但是,最近却变成“身为一个专业人士,要以成为专家为目标”。在工作上,属于高IQ的智慧与专业变得更受重视,即使身为管理阶层,也不是只要有高EQ的领导能力就能轻松胜任。因此,人们追求的领导能力也许已经从图8-1右下方的状态略往左下方移动。某种程度上,EQ跟IQ的平衡也越来越重要。

当然,依工作内容和职位的不同,应该重视IQ跟EQ的哪一个,也会有所差异。

针对公司的各个职位重新评估职员应具备的能力,分析是IQ型职位还是EQ型职位也许会很有意思。同样地,我们也可以针对每一位人才,逐一观察他是IQ较高还是EQ较高的人才。

对经营者或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来说,甚至能以这张图解为基础,思考人力资源策略。“这个部门的课长需要高度的专业能力,所以应该选用IQ较高的人才”,或“这个部门的课长的主要工作是统领所有员工,应该选用EQ较高的人才”。如果以这张图解为基础思考,在人力资源策略的运用上,说不定能做得比现在更好。

关于职场的人才配置,仅用图8-1下方两个图之间的差异,就能说明大致情况。

各位读者是否已经体会到,如此简单的一张图却充满启发性,能将我们的思考拓展得更宽广呢?



思考“如果改变位置和箭头方向会怎样”


让我们来看一看图8-2,其内容分为“读、写、算”与“思考”。位于正中间的那一栏,“读、写、算”与“思考”的圆圈是同样的大小。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两个圆圈的大小与位置做一些改变,借此思考教育的意义。

图8-2左图表示重视读、写、算的价值观,有许多人认为读、写、算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也是思考力的支柱。他们主张如果缺乏思考的素材,就无法深入思考。因此,通过读、写、算来训练基础的学力是先决条件——过去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的想法。并且,对近来文部科学省提倡的“快乐学习”理论持反对立场的反对派也抱持同样的看法。

相对地,图8-2右图表示重视思考力的想法。“到目前为止,由于我们太过重视读、写、算的能力,造成了对思考教育的忽视。从今以后,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思考的教育上,如此一来,读、写、算的能力自然也会更加灵活。”最近文部科学省的态度也开始偏向这个立场。

正中间的图则是两者的折中,也就是“读、写、算与思考力双方都非常重要,应该进行均衡教育”。

另外,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应该依照不同的学习阶段调整教育内容。“到中学为止,应该彻底实施基础的读、写、算教育,必要时要求学生背诵记忆。但是,在之后的高中和大学阶段,则应该采取重视思考的教育方式。”换句话说,这个意见主张小学及中学的教育应该采用左图的方式,而到了高中及大学应该采用右图的方式。

这个图解充分表达了学力论战的激烈场面,无论主张哪一方的人,都认为两者很重要。但是,论战的焦点在于找到两者平衡点和先后顺序的差异。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个架构,所谓的学力论战说穿了就是平衡点的论战。

不过,话说回来,你对于教育的看法是三种中的哪一种呢?还是会画成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图解?你自己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又属于其中的哪一种呢?

仅仅思考这些事情,就能增强对图解的感受力。

这3个图只不过是圆圈的大小和箭头方向有所不同,从图案的角度来说,实在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就其意义来说,却蕴含着足以引发论战的巨大差别。所以,即使是单纯的图,只要改变圆圈的大小、位置和箭头方向,就能让思考产生丰富的变化。

沃尔曼的文章描述的是IQ与人的各种能力。读完那篇文章,若是只在心中想着“原来如此”,根本无法把文章内容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但是,动手把它画成一张自己能够理解的图,甚至将图做一些变化,从中思考自己周遭的事物,例如职场或教育,才能将阅读的内容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像这样的训练累积越多,思考就能越深入,应用范围会越广,从而越能成为一个想法丰富的商务人士。

图解,是借用别人说的话构建自己想法的过程。所以,别人怎么说最终没有太大的意义。以别人的话作为催化剂,整理出自己的想法才是重要的事情。

这样图解就对了!

•  用在图解中的关键词,要转化成自己能理解的词语后再使用。

•  即使是简单的图解,只要改变圆圈的大小、位置和箭头方向,就能让思考产生丰富的变化。

•  图解是借用别人的观点构建自己想法的一套作业。练习绘制图解,进而锻炼自己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