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第2章 Step by Step 实践篇 图解思考,就是深度思考──分解图解步骤,从修改过程学习图解思考

书籍名:《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作者:邢群麟



第6课  图解,让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动手图解之前,你该知道的事情


用图解进行讨论,享受创造知识的乐趣


我对研究生或本科生进行的一项训练,就是请他们在读书或看报后,将内容进行图解。从第7课开始,我将从学生提交的图解中挑出几篇能够让人清楚掌握整个图解发展过程的实例,为各位逐步解说。

以往在我执笔的书里,使用的图解范例主要是已经绘制好的完成图。但是,为了让各位在本书看到图解的过程,我刻意选择了仍有调整空间、完成度不高的图解,让各位实际看看图解的变化过程,相信更有助于大家的理解。

虽然案例中图解完成度并不高,但并不是说这些图解不正确。图解本来就是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的领域。

如果拿着完成度不高的图解和周围的人讨论,图解就能继续往下发展,思考会愈加深入,框架越整理越清晰,构思也会越来越广。我希望在这堂课中,让大家看到图解背后的过程。

在我的图解教室中,通常以学生绘制的图解为主题,进行一对一的讨论,或是以小组进行集体讨论。我会列出一个题目,让20多个学生分别制作图解,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大部分情况下,就算有20个人,画出的图解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切入点,所有图解都有每个人的特色。对我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因为其中会有许多我原本没想到的切入点,能在里面找到许多新鲜的发现。借由讨论的过程,接受能够说服自己的部分,就能发展出水平更高的新图解。

换句话说,图解教室是一个大家共同享受创造知识的乐趣的地方。



图解是你沟通时的好帮手


在第2章实践篇的课堂里,绘制图解的素材均出自理查德·沃尔曼(Richard  Saul  Wurman)所写的《信息焦虑》(Information  Anxiety)以及《信息焦虑2》(Information  Anxiety  2)这两本信息设计领域的名著。

为了准备图解沟通这门新课程,我搜寻过许多资料,但始终找不到深入思考图解进而建构相关理论的人,也找不到实践图解而有所成就的大师级人物。

在学术界,认知心理学领域确实对图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并无专门钻研图解的学者。那时我刚好有机会拜读理查德·沃尔曼的《信息焦虑》,发现我和他的想法非常接近。沃尔曼是一位建筑师、制图师与平面设计师,不但构想出“信息解读业”如此崭新的商业模式,也针对解读信息和设计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美国有许多非常专业的领域,而要让门外汉了解这些高度专业的内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究竟怎么做才能让外行人“不仅看热闹,也能懂门道”呢?沃尔曼思考的就是这件事。沃尔曼认为,为了让人理解信息,编辑信息是必要的一步。

这与我做的事情非常类似,所以我把沃尔曼的著作当作思考图解沟通的参考。在研究生院开设的“商业沟通论”课程中,我以沃尔曼的著作为教材,出了一道题目给学生练习。我要求学生阅读沃尔曼的书,对其中印象较深刻的部分进行图解,希望一边和学生讨论,一边自行思考。



图解的终极目标是拥有自己的主张


事实上,我并没有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忠于原书作者想法的图解,反而要他们在图中加入自己的想法。

在图解书籍内容或报纸新闻时,常会有让人觉得“这里好像有点怪怪的”或“这里没弄懂”的地方。这时,大多数人会认为“权威大师讲得一定不会错”或“看不懂大师的著作,应该是因为我自己能力不足”。也就是说,我们无形之中会被作者的想法牵着鼻子走。

我把这种状态称为“滑翔机式读法”。简单地说,滑翔机之所以能飞上天,是因为有风,风一停,滑翔机就会掉下来。

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靠自己的能力飞上天空,也就是独立思考。

作者的想法也会出错,或者作者的想法虽然正确,自己却无法赞同——应该会有人提出比作者更好的想法。因此,阅读一本书时千万不要有作者说什么都对的想法,而要抱持与作者平等对话的心态,甚至站在比作者更高一层的视角,以作者的想法为素材,提出自己的主张。

我认为,阅读的终极目标并非正确理解作者的想法,而是借由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想法触发思考,进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主张。

话虽这么说,想要完全不受作者想法的影响,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技巧。其中之一,就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分析作者的想法,进而画成一张图解。

我希望各位能够学会图解的技巧,让自己不受作者想法的影响,以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进而拥有自我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