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第5课 传达与展示图解的秘技 图解时别忘了,要站在读者的观点上

书籍名:《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作者:邢群麟



图解,是为了传达给读者而画


图解有助于提升理解力、企划力与传达力,无论哪一种能力,都是职场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所以,我认为一旦学会使用图解,任何商业流程都能顺利进行。

首先,图解为什么有助于理解?如果我们在读一本书或看报纸时,以内容为素材进行图解,借由结构化与立体化的方式理解内容,将有助于掌握内容本质。在制作商业文书时也是一样,不要写成文章,而是改以图解呈现。如此一来,问题的结构在图解的过程中就会浮现,从而使我们能以鸟瞰的方式理解整体。

其次,图解为什么有助于企划?“这个和那个要用什么方式连在一起?”绘制图解时,我们会一边绘制一边如此思考。此时,如果试着进一步思考“那么,把这个和那个联结起来如何?”或“这个空间具有什么含义?”自然而然就能够涌出许多新思维。随着图解思考变得越来越深入,新想法或新方案不断诞生,思绪会变得越来越宽广,这也是在图解的过程中企划新事物。此外,也会有另一种情况——随着我们仔细思考整体架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能自然浮现。

图解可以为我们的思考加上辅助线,所以对企划也有很大帮助。

最后,图解为什么有助于传达?将图解作为传达工具,让其他人了解或认同我们的看法,其效果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前也跟各位提到了,图解也是促进沟通的工具。图解能引发讨论与沟通,使参与讨论者更容易达成共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图解是非常重要的传达工具。

不过,用于传达的图解与用于理解或企划的图解略有不同。在本课中,为了提高各位的传达力,我将介绍一些有用的图解技巧。



图解的表达方式随着传达对象而异


以传达为目的的图解,与以理解或企划为目的的图解,差异之处在于前者必须意识到“究竟谁是这张图的传达对象”,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理解或企划之用,完全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进行图解。

但是,当意识到谁是图解的传达对象,就必须在表达方式上下功夫。首先,重要的是思考这张图解是给谁看的。

手边的图解准备呈给上司,还是给客户看?答案不同,图解的表达类型必定有所不同。

准备给客户看的图解,需要下的功夫包括:将客户放在图解的正中央位置、使用的词语必须较为正式、选择较具冲击力的标题……而且,客户指的是大量采购的企业客户还是少量购买的个人消费者?传达对象不同,图解方式也会随之不同。如果是给一般消费者看的图解,有时候放一些插图进去,目标对象可能更容易理解。

况且,即使同样是个人消费者,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消费特性也会有所差异。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与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关心或认同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要求的重点会随着对象而改变,因此图解的表达方式也会跟着改变。除此之外,还会随着性别、年龄等目标对象的属性不同而产生变化。

比方说,即使对象跟自己是同一个国籍,对于曾经长期旅居英国的传达对象,如果能够用“在英国,……”的方式对他说明,应该比较容易让对方理解。曾经旅居英国的人,脑中已建立起一张“英国地图”(我们暂且用“地图”来形容),所以以合乎这份地图的方式进行说明,更容易传达信息。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兴趣地图”,或是自己过去的“经验地图”。所以,配合每位读者的“地图”绘制图解,能够提升图解的传达力。

当然,无论是理解力、企划力或是传达力,基本的图解都是共通的。开始时,可以不用太在意如何传达给目标对象。呈现基本架构,让图解有足够深度才更重要。当架构稳固之后,再思考信息的传达对象是谁,并进行一些促进传达的细节调整,这个顺序才是正确的。



善用圆圈和箭头的形状与颜色


在第2课中曾经提到,基本上图解有圆圈和箭头就已足够。但是,在这一节,针对“让图解更加浅显易懂”的表达方法,我将为各位介绍使用圆圈和箭头的技巧。

首先,我们从圆圈开始(图5-1)。虽然我们简单地把“框”统称为“圆圈”,但其实其中有圆形,也有椭圆形。使用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判断基准,原则上依照放入圆圈中文字量的多寡,决定使用圆圈还是椭圆。

图5-1 各种形态的圆圈

想要强调圆圈时,可以将圆圈的框线加粗或加入底纹、底色、阴影等样式,让圆圈看起来较为立体。如果是假设,也可以将框线从实线改为虚线。

依据内容的不同,不只是用圆圈,有些时候用方框会更好。相较于圆圈,方框更能给人一种安定感。另外,要表达组织的金字塔形结构时,用三角形会很容易让人理解。把要特别强调的信息放在锯齿状的星形框里也是一种图解技巧。另外,想要有效凸显结论时,可以试试使用对话框(案例详见第11课)。

不过,要注意的是,表达对比概念时,要素的外框形状应该统一,否则很容易造成读者的混乱。如果其中一方用的是圆形,其他也要使用圆形;如果其中一方用的是方形,其他也要跟着使用方形。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箭头(图5-2)。要强调箭头时,我们常用的方式是加大箭头的线条宽度。在使用箭头时,各位可以依据不同的内容,把细箭头和粗箭头都试着用一下。另外,改变箭头的样式、为箭头加上底纹或颜色等方法也都可以使用。如果要表达假设,也可以把箭头的线条用虚线表示。

图5-2 各种形态的箭头

不过,箭头这种符号,很多时候是画的人自己知道它表达的意思,但是看图的人却弄不懂绘图者的用意。所以,视情况在箭头旁加上“所以”“但是”“由于”等说明词语避免读者误解,效果会相当不错。对初学者来说,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关系”,可以在箭头里或箭头旁附上这类说明(案例详见图16-1)。



明确标出顺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种不知从何看起或顺序不清不楚,让人实在看不下去的图解。

其实,如果图解能做到让人无论从哪里都能开始看,不强求一定要从哪里读起,就是最好的情形,而且这也是增加读者参与感的技巧之一。但是,有的图解因为画得实在太乱或信息量太多,让人不知从何读起,甚至根本提不起劲读它。如此一来,图解就失去意义了。

若是框架原本就很复杂,为了让阅读顺序明确,请记得加上辅助编号。只要加上①②③等编号,阅读就会变得容易(案例详见第11课)。

此外,我们在阅读横向文字时,通常习惯由左往右、从上到下阅读。绘制图解时要意识到这一点,在表达由过去到未来的时序或因果关系时,尽可能按由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由于人类的双眼属于横向排列,追踪左右移动的物体相对容易。如果要追踪上下移动的物体,就得连头部都跟着上下运动了。所以,为了减轻读者的负担,绘图时尽可能把纸张横向摆放,并让顺序以横向进行,较为符合人体工学。

只有当横向图解在纸上实在写不下时,才能把纸张竖向摆放使用。本书中,也只有第16课的图16-3是采用竖式绘制的图解。最后再提醒大家,纵向图解的顺序应该是从上到下,千万别画成由下到上。

如果绘制图解时能够遵守“由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图解的整体架构就会变得非常清楚易懂。

此外,有些读者对于图解里面的文字究竟应该竖写还是横写感到非常烦恼。虽然这个问题很琐碎,但我建议大家,由于图解也常用到数字或英文等半角字符,因此横写比较恰当。



数字和图表赋予图解生命


图或文章有个很大的优点,是能让看的人自由诠释、驰骋想象,但是因此也有个坏处,就是不够严谨。

所以,为了增加说服力,在图解中放入数字是个不错的技巧。放进一些具体数字,便能让这张图解在读者眼中的可信度大为提高。尤其是用于商业领域的图解,很多时候放入数字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不过,放进太精细的数字,有时候反而可能造成副作用,所以使用概数就可以了。比方说,与其详列到小数点后两位,写成“能增加营收3.17亿日元”,不如改为“能增加营收3亿多日元”,这样更容易在读者的脑海里留下印象。

运用图表也是赋予图解生命的另一个方法。把数据用图表的形式表达,能让人一眼就掌握其内容。尤其是表达比例、比较、变化或趋势时,善用图表可获得极大的效果。图表的种类有很多,比如饼状图、柱形图、折线图、雷达图等,大家可以从中选择最适合的图表使用。

不过,如果不想表达比例或变化,只是单纯传达数值的话,与其使用图表,直接列出数据的效果会更好。



在图解里使用插图的技巧


在绘制图解时,有些人一开始就用插图或剪贴画代替文字。然而,我希望各位尽可能避免这种方法。

为什么呢?因为人很容易被插图中的意象牵着走,变得无法深入思考。如果一开始就使用插图,常常会导致整体的逻辑失焦。

我建议各位在搭建框架、建构细节的阶段避免使用插图。等到整体架构都完成之后,再依图解的制作目的点缀一些插图。

插图的优点是容易传达意象,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也很容易导致读者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应该特别留意这一点。

比方说,我们在图解中插入汽车的插图时,那幅插图里的汽车看起来如何,会让读者产生不同的印象。有可能出现我们是针对所有汽车做的说明,但读者想象的却是高级汽车的情况。插图代表的究竟是高级汽车的意象、普通汽车的意象还是进口汽车的意象,读者通常很难弄清楚。大家千万要小心,别让想表达的意象被插图喧宾夺主,使含义混淆。

请各位记住,插图绝对不是图解的主角,只是在图解进入细节修正、发挥传达力的最后阶段,针对传达对象在表达方法上再多花些工夫修饰的配角(案例详见第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