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第2课 圆圈与箭头,让任何事物都能图解 表达结构和关系的图解流程与技巧

书籍名:《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作者:邢群麟



如何以“图”解读“文章”?


在第1课中,我们已经说明图解的答案不会只有一个。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它,完全是绘制图解者的自由,并没有任何绘制图解的特别规定。

话虽如此,对第一次尝试图解的人来说,也许会对究竟该如何着手毫无头绪。所以,虽然图解方法会因目的是理解一件事情或思考解决方式,还是传达给别人而有所不同,我还是会在本课为各位大致解说图解的基本画法。

首先,假设我们要图解的是一篇现成的文章。

需要准备的工具包括一支好写的笔、做记号用的荧光笔,还有几张A4大小的白纸。如果会操作办公软件,也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画图。

在图解的开始,先阅读整篇文章,挑出核心论点或重要之处、有趣的表达等,在这些地方画线。对自己无法理解的地方,用另一种颜色画线。总而言之,先把文章通读一遍,以掌握其整体内容。

接下来,把画线部分重新再读一次,认为是关键词的词语,就以圆圈圈起来。

这样就完成初步准备了。

接着,我们要以这些素材为基础绘制图解。绘制时使用的表达符号,基本上只用圆圈和箭头就可以。对图解来说真正必要的,一是思考各要素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二是思考各要素的权重有多大。要表达彼此间关系与权重,只要靠圆圈和箭头便足够了。请大家记住,图越简单,越能发挥传递信息的功能。

接下来,请各位把刚才圈起来的关键词与画线的地方全部抄写到白纸上。这个步骤是把能够成为图解素材的部分写到同一张纸上。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就与条目式写法几乎相同了。

所以,我们要思考在这些要素中,哪些要素互有关系?哪个要素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概念?要用这样的思路检视从文章里选出的素材。

首先,找找看写出来的这些要素是否有特质或相似内容。有的话就把它们分类,将每类放进不同的圆圈里。

与其继续用原来那张已经写满了各要素的纸,不如用一张新纸。先在上面画几个大圆圈,再把各要素填进去。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将成为架构的几个类别。

接下来思考各个类别的大小,对重要性较高的类别或较大的概念,就改画一个更大的圆圈。

进行到这里,构成整体的素材基本上已经定好了。当然,之后可以随时修正。

下面,我们要思考各类别之间的关系,在脑中一边思索“这个与那个是怎样的位置关系”,一边重新配置各个圆圈的位置。



用6种圆圈表达关系、位置、结构


表达结构关系的圆圈,有几种不同的配置类型。我把它们整理在图2-1里。

1.  包含:大圆圈里包含小圆圈的结构。

在图2-1中,我们可以看到“资产”这个大圆圈中包含“流动资产”;而“流动资产”里包含“现金存款”。如果改变圆圈的大小,就能表达彼此所占的比例。

图2-1 6种圆圈的使用方法

大部分事物都有所谓的上层概念存在,把它找出来,包含关系就能变得更清楚、更容易理解。

2.  邻接:表达各要素彼此之间有接触点、彼此邻接的结构。

如果用图来表示金融大爆炸前的金融行业的话,银行、证券、人寿保险、损害保险处于彼此不重叠但邻接的状态。

如果把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大致的位置关系用圆圈表示的话,也能用邻接的关系来表达。只不过在大部分情况下,各种要素之间多少会有一些重叠的部分,完全邻接的关系并不多见。

3.  重叠:圆圈重叠在一起的结构。有两个、三个或四个圆圈相互重叠等各种不同类型。

金融大爆炸以后,银行业界与证券业界重叠的部分便增加了。比如投资信托商品的销售,就是典型的跨售业务系统。

4.  分离:圆圈彼此分开的结构,在表示各自独立的关系时使用。

在图2-1中,我们以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状态为例。但是,本例中这些要素虽然彼此是分离的,但并非毫无关联。在后面我们会说明,必须另外用线和箭头把这些关系联系起来。

5.  并列:把两个圆圈排列在一起,借以比较两件事物。

为了比较美国的两大政党,我以并列的方式将民主党和共和党排列在一起。

并列关系并非只是单纯表示两者地位对等,也可能表示两者处于对立关系。像民主党与共和党,在许多情况下是彼此对立的。

不过,在政策方面,这两个政党之间也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也可能会使用到重叠结构的图。而如果打算一并表示两者在参议院与众议院的议席多寡,可以通过调整圆圈大小来表现。换句话说,绘制图解者必须先自问“究竟想透过图解表达什么”,再依据目的改变图解架构。

6.  群立:大圆圈和小圆圈成群聚在一起的结构。

比方说,母公司、子公司与关系企业这种企业集团关系,就能用“群立的关系”来表达。若是再配合各公司营收规模来调整圆圈的大小,就能让人一眼就明白整个集团的状态。

只要运用这6种圆圈,就能表达大部分的关系结构。

我教学生如何用圆圈制作图解时,有人问过:“难道用方框就不行吗?”方框当然也可以。

不过,用方框的话,传达给人的印象会变得比较僵硬。依据心理学的研究,似乎人在看到有棱有角的东西时比较容易紧张,而面对圆形的东西则不会有敌意。所以,无论是人类或动物,小时候都长得圆滚滚的。各位应该没看过长得方方正正的婴儿吧?据说,这也是人类在自然界中为了自我保护、不受攻击才如此进化的。

圆形让人感觉有弹性,也给人较柔和的印象,容易让人认同。所以,我个人认为,图解时尽可能用圆圈比较好。

各位读者之中,说不定有人既想使用圆圈,又想使用方框。如果圆圈与方框出现在同一张图解,请大家至少要有“物以类聚”的意识,同类型的信息要用同一形状的外框表达。

如果不这样做,请试着想象刚才三权分立的例子。如果立法用圆圈圈起来,司法和行政用方框圈起来的话,可能会导致看图解的人误以为圆圈和方框分别代表特别的含意,如“立法特地用圆圈,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行政之所以用方框,究竟是什么意思?”“是指政治家身段圆融、见缝插针,而行政官员看起来九品中正、不知变通吗?”等等。所以,在一张图解中表达同类型的概念时,请务必使用同一外框。



用7种箭头表达移动、顺序、方向、关系


大致决定了以圆圈组成的架构之后,接下来就轮到箭头登场了。箭头是用来表示各个圆圈之间的关系、顺序、移动或方向的符号。
在逻辑构成上,最常出现的关系是“原因”→“结果”的因果关系。从原因拉一个箭头到结果,就能清楚表达其因果关系。另外,如果要表达时间的流动,也能用箭头来表示顺序。

接下来,我把箭头的几种不同使用方式整理在图2-2里。

图2-2 7种箭头的使用方法

1.  连续:用箭头表达从A到B、从B到C的连续顺序。

在图2-2中使用的例子,是业务人员取得订单的流程。我们使用箭头表达“拜访客户之后是报价,报价之后是签约”的连续关系。

在绘制图解时,首先必须思考各要素之间是否存在时间上的连续关系,或是因果上的连续关系。

不过,绘图时如果箭头忽左忽右或杂乱交叉,很容易让人眼花、错误解读连续关系。因此,要表达连续关系时,请记得尽可能让顺序朝一个固定方向发展。

2.  展开:以箭头表达情况的展开。

在图2-2中,以箭头表达情况展开的例子是“经营环境的改变,将引发企业做出什么样的应对措施”。经营环境一旦产生变化,会迫使企业进行企业改造,结果可能往两个方向发展:其一,企业经过改造之后,强化发展核心业务;其二,企业单纯裁撤亏损部门、进行人员削减,使得公司规模越来越小。

各种情况的展开,都能在图解中以箭头表达。箭头由直线分出两个方向、三个方向,就能表达展开的概念。

3.  顺序:表达思考的顺序时,也能使用箭头。

在图2-2中,我们使用的例子是商务沟通的流程。大部分的商务流程,起始于正确掌握信息,也就是“理解”;然后将信息加工、重组以创造价值,也就是“企划”;最后再把信息传递出去,也就是“传达”,从而完成一个循环。信息传达出去后,思考的顺序又重新回到“理解”,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4.  对立:表达彼此对立的两个要素时,使用两端都带有箭头的双箭头。

在图2-2中,我们用双箭头表达“年功序列”与“实力主义”是两种对立的概念。其他对立的概念,比方说高速发展与低速发展、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战争与和平等,也都能用一个双箭头表达。

5.  互动:表达双向关系时,使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箭头。

在图2-2中,我们以“互动”表达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都希望双方能维持良好关系。

大部分与沟通相关的概念,都能用两个箭头来表达双向关系。比如上司与下属间的沟通、家族间的沟通等,都能以互动来表达。

除了基本模式之外,箭头还有以下两种用法。

6.  扩散:表达向外扩展的意象。

在图2-2中,我们把“公开发行股票”放在最中间,因公开发行股票而产生的好处则配置于周围,如同是往外扩散。

看到这张图的人,很容易就能明白资金调度、提高知名度、招揽人才、提高士气等好处是从公开发行股票而来的。

7.  因果:表达诸多因素造成某个情况。

在图2-2中,表达因为客户偏好低价、法令松绑、全球化、经济形势恶化、竞争激化、通货紧缩等诸多因素导致价格破坏的情况。

像这样巧妙运用箭头,就能表达各种各样的关联性。

把作为基本素材的圆圈进行适当配置,再用箭头相互联结,草图就完成了。完成草图后,请各位重新仔细对整体架构进行一次检视,看看是否已经好好掌握了整体结构。



尝试用圆圈和箭头描述日常熟悉的事物


在第2课中,我们已经初步说明如何配置圆圈以表达架构,以及箭头的使用方法,也许会有读者觉得太简单。但是,得到知识并不等于已经习得了使用方法。所以,这里有个简单的练习,请大家试着思考看看。

你在公司所属的部门,与隔壁部门有怎样的关系?

如果用两个圆圈来表达的话,会是什么结构?是刚才提到的并列、邻接、分离、重叠、包含中的哪一种?

接下来,如果在你的部门和隔壁部门这两个圆圈之间画上箭头,又会是什么箭头?是双向、对立,还是工作内容上的顺序关系?

思考过这些之后,你的部门与隔壁部门之间的架构和关系,是不是稍微变得清楚了呢?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图解其实只用了简单的圆圈和箭头?

如果只把图解技巧当成知识来了解,根本无法将其变成真正的技能。所以,建议大家想想看,除了本书介绍的案例之外,还能运用在哪些地方?想要将图解技巧内化为实务技术,就要把它应用在自己的工作与身处的环境中,随时随地思考。

如果大家能养成随时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图解的习惯,那么必定能提升实践图解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