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第1章 Back to Basics 基础篇

书籍名:《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作者:邢群麟


  关键词、圆圈、箭头──从图解的基本技巧开始学起


第1课  欢迎进入图解思考、图解沟通的世界!  以图解锻炼思考力与构思力


再见了!条目式写法


“不要写成一长串文章,以条目方式简洁写出即可。”在撰写商务文书时,相信有不少人曾被这样指导过。的确,站在阅读者的角度来看,与其花许多时间看好几页冗长的文章,不如让资料准备者直接列出重点,这样更容易迅速有效掌握内容。

我想,应该有许多上班族打从进公司以后,就不断被灌输这个观念,从而不知不觉地在脑中形成了一股“条目式写法清楚易懂”的“条目式信仰”。无论是准备资料还是提交报告,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采取条目式写法。

不过,话说回来,条目式写法真的清楚易懂吗?

其实,条目式写法存在很大的缺点。不仅列出来的各项目所占的比重会被视为相同,而且无法清楚表达各项目之间的关系。

仔细检视以条目式写法汇总的资料,我们会发现常有各项目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或某个项目比其他项目更为重要的情形。

比方说,造成问题的原因共有A、B、C三点。在条目式写法的情况下,这三点原因呈并列的状态。以比重来说,实际上A占了七成、B占了两成、C只占剩下的一成,其影响程度有很大差异。也许A和B是远因,正是因为A和B才导致C这个近因。因此,条目式写法是一种完全忽视项目之间比重大小或彼此关系的表达方式。

用条目式写法汇总数据时,无须思考结构和关联性等因素,只要把各个项目列出即可,不太需要用到头脑。如果习惯了条目式写法,甚至会有对各种事物失去自主深入思考能力的危险。

能够自己动脑思考、找出问题解决方案的人,才能在这个时代胜出。充分运用自己的头脑,对各种事物进行深度、有逻辑的思考将变得更加重要。

那么,如何更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头脑、对事物进行逻辑思考、构思新想法呢?这是个难题。针对这一点,我推荐的方法是“图解”。

要想图解某件事物,就不得不对它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什么与什么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什么与什么之间有因果关系?什么与什么是对立关系?什么与什么是包含关系?哪个项目更为重要?需要检视的事情非常多。相较于条目式写法,这是相当棘手的作业。

然而,经过如此的图解作业,常能使人对事物的架构看得更透彻,或是让自己的想法或立场变得更明确。



图解有利于表达,也能帮助思考


举例来说,我上一本著作《图形思考:依靠图形解决问题》的责任编辑为我准备了一份资料。这本书在日本大卖8万册(截至2002年11月),《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日文版委托我,希望能以图解的方式,分析这本书为什么畅销。我请责任编辑将读者的意见转达给我,他汇总后送过来的是图1-1。

图1-1 逐条分析《图形思考:依靠图形解决问题》成为畅销书的原因

看着图1-1,我半开玩笑地对他说:“这根本是条目式写法嘛!”

他笑着回答我:“我不会画图。”

当然,并不是说条目式写法就一定不好。在有些情况下,条目式写法的确更清楚易懂。不过,作为让各位学习“图解”这种思考法的实例,我试着用我的方式,把图1-1绘成图1-2。

图1-2 图解分析《图形思考:依靠图形解决问题》成为畅销书的原因

为了让各位一并了解条目式写法和图解的过程有什么不同,接下来我将简单说明怎样把条目式信息做成图解。

首先,为了看清楚整体架构,我把各条目进行分类,作为图解作业的开始。

如果把相似的信息归在同一类,我发现基本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认同“绘成图解的效果”。也就是说,即使是同样的内容,相较于用文章表达,制成图解信息在会议或报告等场合使用,常常更能增加说服力。再加上目前幻灯片与办公绘图软件已非常进步,学习如何用图解表达,才能跟上时代。

提出这一类意见的人,可以说是从“表达技术”上感受到图解优点的读者。

第二类,是“以图协助思考的效果”。为了绘制图解,必须全面掌握事物架构,这自然而然会让人深入思考事物。在我收到的读者意见当中,有好几位都提到“原本觉得图解只不过是表达的工具,不过,试着实际绘制以后,却发现思绪在脑中得以整理清楚,之前没想到的点子不断地涌现出来”;或是“我本来不曾深入思考自己的工作,但是,当把自己的工作绘成图解之后,变得能进一步深入思考事情了”,等等。

提出第二类意见的人,可以说是在“思考”这一点,感受到图解优点的读者。

第三类,是认同图解对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所帮助。有好几位通过网络把意见传给我的读者,都提及他们不只试着把图解应用在工作上,也尝试应用在家庭生活中。

比方说,有一位读者提到,他对“图解沟通能否降低夫妻吵架频率”进行了实验,这真是个有趣的切入点。在决定小孩就读哪家幼儿园时,夫妻用图解进行讨论,结果渐渐看清了问题的症结。据他说,在比预期还要短的时间内,就让夫妻两人取得了共识,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提出第三类意见的人,可以说是在现实的工作场合或家庭生活中,亲自体验到图解能帮助沟通或解决问题的读者。

把信息分成这三大类后,接下来要找寻关键词,为每个分类定个名称。关键词的取法当然有很多种,在这里让我借用日文书名中的字眼,选用“图”“思考”“事半功倍”三个词为各个分类取名。

把这三个关键词分别用圆圈圈起来,再把分类后的读者意见放进去,并加上箭头,就成了图1-2的架构。

接下来,把关键词加上线框,再把几个切入点比较特殊的读者意见,如“让人茅塞顿开的构思法”或是“好像连我都办得到,觉得很有亲切感”等放在线框外面。最后,再用一个大框把所有东西框起来,拉一个箭头到“读者的支持”,完成整体的架构。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看出来,为了完成图解,需要进行一连串复杂的思考过程?和只要把要素列出即可的条目式写法比起来,制作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吧?

那么,接下来不要再看过程,让我们来看看条目式写法和图解呈现的“产品”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比较一下图1-1和图1-2。

通过比较这两个图,相信各位马上就可以发现,用条目式写法汇总出的资料,在内容上都是非常重要的项目,但却无法让人看出整体架构以及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图1-2与图1-1的呈现方式大为不同,大家应该可以从中看出结构差异。

文章或条目式写法在结构上是排列在一起的无数条直线,无法让人看清整体架构。但是,画成图解后,由于圆圈和箭头是分层排列的,能给人留下立体的印象。

换句话说,这是一度空间与二、三度空间呈现方式的差异。图解,是一种比较具有空间感的表达方式。

要把一度空间的概念转化为二度空间或三度空间,必须加上另一条轴线的角度。这个步骤是把隐藏在一度空间即直线中的要素,升华至二度空间或三度空间的作业。换句话说,这个步骤其实就是“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图解的过程能帮助我们增加思考的深度。

图解和条目式写法,不仅是两者呈现的结果有很大不同,其思考过程也有很大差异。

因此,图解不只是表达的工具,也是思考的工具。



没有所谓“完美的图解”


如果问我图1-2是否称得上完美,答案是未必。再回头仔细想想,“让人茅塞顿开的构思法”这个意见,似乎也能包含在“思考”这一类别里。而若是“让人茅塞顿开的构思法”被分到“思考”这个类别,那么“思考”的比重就会变得相当大。如此一来,“图”“思考”“事半功倍”这三个圆圈中,“思考”的圆圈应该画得更大才对……因此,即使画完图的当下觉得画得很好,过几个月之后重新检视,又会发现许多想要动手调整修改的地方。

不仅如此,之后有一次举办读者讲座,听众们都读过我的书,他们写下的读书心得让我又想修改图1-2。因为有一位读者在心得中写了“简单”“明确”“亲和”这三个关键词。

图1-2里,“好像连我都办得到”这个意见,其实就是“简单”;而“很有亲切感”不就是“亲和”吗?所以,那张图其实也能以“简单”“明确”“亲和”分类。

对我来说,这是刺激也是新发现,让我想试着用“简单”“明确”“亲和”三组关键词,再绘制一张新的图解。像这样能在接收到许多刺激后,让图解继续进化,也是图解的有趣之处。图解的变化无限,并不存在已成定案的图解。

“什么?那张图解竟然称不上完美?”也许会有读者感到失望。但是很遗憾,图1-2的确不是一张完美的图。

我们每个人受限于当时的理解程度,也受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在每个时间点画出的图解都会有一个极限。对在某个当下觉得已经完美的图解,常常会在经过几个月,知识与思考更上一层楼后,又激发出更好的表达方式。更何况在绘图时,或会受到时间限制,或会被当时身心状况影响。所以,只要在每个当下画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图解就可以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先将其搁置也没有关系。放置一段时间,等自己的思考变得更成熟了,或是突然开悟了,再进行修正就好。有时候,在某个当下一直想不通的事情,可能在五年、十年后突然就茅塞顿开。

其实,一开始就不存在完美的图解。这么说可能比较贴切——图解,是陪着自己一起成长、持续进步的思考与表达工具。

那些自认为不大会画图的人,我发现绝大部分是因为过于追求最好的图解、完美的设计,反而导致什么都画不出来。然而,世上大部分事物原本就不是完美的存在。况且问题的正确答案并非只有一个,“这个是正确答案”“那个也是正确答案”。

图解也是一样。也许多多少少会有画得好或不好的差别,但基本上无论哪张图,都不会是完美的正确答案。当然,也不会有哪张图是完全错误的,每张图都有正确的部分。

我在教导画图解时,常对我的学生说:“我们有误会的权利、犯错的权利,也有深入思考的权利。”无论是图解知名学者的著作还是报纸社论,我们有误会作者原意或解读错误的权利,也有深入思考的权利,请抱着这种态度,轻松地试着画画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绘出一张完美反映作者原意的图解,更别在意对错与否,尽管放心动手并勤加练习。如此一来,思考自然能更深入,图解技巧也能不断提升。

抛掉“如果画出一张不怎么样的图,那多丢脸啊”的疑虑,毫无顾忌地自己动手做图解吧!



讨论,让图解更上一层楼


话说回来,大家看完我画的这张图之后,会不会觉得心里有几句话想说呢?比如“要是我,我会这么画”“这里好像不大对”“这里看不大懂”等,大部分人看了别人绘制的图解后,多少会有类似的感想。

相对地,看完图1-1的条目式写法后,情况又是如何?脑中应该不太会涌出“要是我,我会这么写”或“这里不对”之类的感想吧?想动手修改它的意愿并不容易浮现,不是吗?

在我的图解教室里,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在家里试着图解报纸社论时,之前从来没跟他在政治、经济这种艰涩难懂的话题上有过什么对话的妻子,在旁边指出“这里有点怪怪的”。他说,从此之后,夫妻之间拥有了过去不曾有过的新话题。我猜想,如果面对的是整片字海的文章或条目式的内容,也许这位妻子就不会对先生做出前述指正。图解,有种不可思议、让人想对它表达些意见的魔力。

这种魔力不仅对别人绘制的图解有效,对自己已经完成的图解也一样。比方说,已经写好的文章,就算几年后再拿出来读,也很难让人想对它进行修改,因为实在太麻烦。但是,如果是图解,即使几年之后不经意再看一次,也常会让人想再动手修改。

因此,图解是一种存在“刺激进步”与“激发沟通”装置的思考工具。用图解在职场进行沟通非常有用,我称它为“图解沟通”。一般来说,相比使用文字资料的会议,运用图解的会议更能激发与会者之间的讨论。尤其是如果刻意不把整张图完成,故意在图解上留白,就会促使大多数与会者想在留白处填入什么或提供意见。

图解沟通能让你有全新的发现,也能使你学习到未曾发现的切入点,进而让图解技巧愈加进步。

当然,凭借图解沟通,包括自己和参与讨论者在内,都能跟图解一起成长。因此,当你完成一张图解之后,请试着以它为主题和其他人讨论。如此一来,你的图解技巧与思考力都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