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第3课 胆大心细是图解的基本原则 以鸟瞰的视角从整体架构着手

书籍名:《图解逻辑思维一学就会》    作者:邢群麟



鸟瞰,就能看清整体


绘制图解的基本要求,就是胆大心细。一开始,先在较大视野下掌握整个图解的结构;着眼于大架构,大胆利落地删除多余要素。如果不这么做,画出来的图可能会充斥旁枝末节,让人弄不清楚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有句话叫“见树不见林”。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状况,我们必须让自己拥有鸟类的视野。鸟类能翱翔天空,一眼望尽整座森林的全貌,我们也要像鸟类一样,用又高又广的视野鸟瞰事物的整体架构。如果只用小虫的视野观察事物,就只能看到眼前那棵树,甚至只能看到树枝和树叶。为了看清整座森林,我们需要以鸟眼俯瞰,而不是以虫眼微观。

但是,是不是视野越高就越好呢?那可不一定。如果是喷气式客机的视野,由于比鸟类飞得更高,似乎又显得太高了一点。因为视野实在太高,使得森林看起来都不像森林,而是芝麻绿豆大小。基于喷气式客机的视野绘制的图解,可能会脱离现实。因此,我所说的从高处俯瞰,不是请大家从几万米高空往下看,而是指以鸟类飞行的视野看清楚整体架构。

商务人士常常被要求具备比目前更高一级职位的视野,也就是说,组长处理手中的工作时,要有课长的视野;课长处理手中的工作时,要有经理的视野。不过,我认为具备比目前高两级职位的视野更为适合。身为组长,要有经理的视野;身为课长,则应有副总经理的视野。

在绘制图解时也是一样,采用高两级的视野更为恰当。比方说,课长在思考人力资源分配的图解时,不应该只考虑自己这个课,而应该假设自己是副总经理,试着用副总经理的视野把目前所属部门与事业部放在一起考虑。或者,在绘制比较自己公司与竞争公司的图解时,应该从高一层的“同行业”,以及高两层的“日本经济”的角度对架构进行思考与分析。如果身为经营者,那么不仅要考虑“同行业”,还要从高一层的“日本经济”,以及高两层的“世界经济”进行思考。

可是,课长在思考人力配置时,若是从“世界经济”的角度进行思考,视野未免就太高了些,显得不切实际。

在绘制图解时,以高出两层职级的视野进行分析,差不多刚刚好。所以现在请各位想象自己变成一只鸟,用高两级的视野把自己之前画好的草图重新检视一遍。



完成分组之后,加上关键词


在第2课中,我们教各位的图解基础步骤,是在找出各要素之后进行分类,再整理到圆圈里。在此提醒各位,在进行这道作业时,别只是忙着分类,也要试着为每个类别加上关键词,这个步骤有助于思考更大的概念。

我们很容易认为,既然已经把同类型的要素圈在一起了,那么看那些圆圈就能了解各分类是什么。但是,对于看图解的人来说,在没有任何标示的情况下,要看懂这些要素是以什么观点进行分类的,或每个圆圈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比方说,把“图像”“声音”“文字”放在同一个圆圈里时,看图解的人很难理解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如果我们为分类加上一个“信息”作为关键词,或是加上“多媒体”作为关键词,就很容易让人看懂了。

以这样的方式探讨上层概念,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让思考变得宽广又深入。



凸显核心主题


要让整体架构清晰,就必须凸显图解的核心主题。首先,重新仔细定位,想一想最想透过自己正在绘制的图解传递什么信息。定位完毕之后,把重要的内容以及想要传达的信息尽可能安置在图解的中央或附近的位置。

中间位置总是最醒目的,如果将想表达的事情胡乱塞在角落,可能会不够显眼。所以,请大家将重点要素安排在图解正中央附近。

完成中心部分的图解后,接下来把它扩展为接近左右对称的图形,就能给读者一种安定感。另外,把重要语句放到中心部分,就能以较具冲击力的方式把想传达的事情传递给读者。

正中间并不是只能拿来放重点要素或想传达的话。另一种情况是把该图解的“主题”放到正中央。比方说,要图解“我的工作”时,由于主体是“我”,便可以把“我”放在正中间。而绘制给客户做展示的图解时,把“客户”放在图的正中间也是一种技巧。



别忘了留意细节


完成整体架构后,接下来是针对细节进行绘制。把相似的要素分到一起,用圆圈圈起来,再用箭头相互联结——基本上和绘制整体架构时使用的技巧一模一样。无论要图解多细的细节,基本只需要圆圈和箭头。

前面提到,图解时需要胆大心细。胆大这件事,其实出乎意外地简单。去除旁枝末节,勇于舍弃,这并不是太困难的事。

但是,在心细的部分,做得好的人就不多了。所以,无论是多么小的要素,也务必仔细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圆圈分类、以箭头联结,借由圆圈和箭头表达重要程度和相互关系,这些基本态度要贯彻到图解的最小细节。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图解在整体架构的部分做得相当好,但写在各个圆圈中的信息,却是条目式写法。这样的图解也是在细节部分做得不够仔细。要注意,千万不要因为是细节就采取条目式写法,要认真绘制图解,让彼此间的关系与重要程度更为明确。如果因为纸张空间太小,无法继续图解,也不必强求把所有信息写在一张纸上,可以另外再画一张图。

此外,为了让细节也能尽善尽美,词语的选择也很重要。尽可能用精简的词语,切中要点表达,千万别在圆圈里塞进两行甚至三行文字。如果文字太长,看图解的人没有仔细读完,就无法掌握作者想表达什么。短短一两个词语组成的词组,在看到的瞬间就能让人了解其内容,加深对图解的印象。所以,请各位记得在绘图时尽可能使用简明扼要的词语。

使用简要的词语,对于和外国人沟通同样很有帮助。比方说,如果要将一篇很长的文章翻译成英文、法文或德文,实在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但是,如果凭借一两个词语组成的关键词,那么即使要以一己之力把它译成外语也不太困难。我在企业任职时,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在一场由各国职员出席的会议中做报告,我画了一张只有关键词的简单图解,把它翻译成英文后,用这张图解在会议中进行说明。结果是每个国家的同事都能了解我在说什么。由于图解在跨文化沟通时也能发挥很大作用,所以希望大家在绘图时,要以绘制一张“即使翻译成外语之后也很实用”的高精度图解为目标。

此外,处于并列关系的概念,或是在图解中处于同一层次的关键词,若是办得到,就使用相同字数的词语,或是在词性、押韵等方面相互配合。如此一来,图解不但会变得精简,而且具有美感。比方说,如果其中一个关键词是“理解”,其他关键词就同样用两个字组成,命名为“企划”跟“传达”。若是“进行理解”,其他的就配合命名为“进行企划”跟“进行传达”。如果一方的关键词是“理解力”,另外的关键词就取名为“企划力”与“传达力”(案例详见第15课)。

像这样,如果能把关键词用精简的文字总结,那么细节部分也能被细腻地描绘出来。

所谓图解,不但整体架构很重要,细节也同样重要。无论是大的架构还是细节,都应该做到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