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第7页

书籍名:《硬核运营 : 技术流新媒体养成》    作者:计育韬


往期推荐

为了带动图文的二次传播,不少人会在图文底部,放上往期文章推荐列表。运营者在做往期推荐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要精准,和当前文章主题有直接相关的内容优先;

第二,少推荐,推荐的内容尽可能在5篇以内;

第三,多用图,可根据标题重新设计适合底部转化的封面。

互动

互动的意识最好贯穿于整个图文的处理中,让内容与读者之间产生更紧密的联系,最好能够让用户产生具体行为,这样用户的记忆会更深刻。

在日常运营中,建议在文章底部设置固定的“互动”栏目。尝试在每篇文章中与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可尝试的形式有发起投票、抛出问题、引导留言、鼓励点赞、鼓励分享、设置话题、预告活动、宣布抽奖、公布中奖、猜谜、冷笑话、金句摘录等。

二维码

二维码的价值已经由引导关注的功能性,渐渐往品牌包装的视觉性过渡。因为二维码本身具有信息获取或网站跳转的功能,不具备差异性,所以建议花精力设计二维码的样式。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以前是早期公众号图文页面中,唯一可跳转外部链接的入口。虽然现在文章跳转的功能已经被新的超链接机制替代,但对于未认证的订阅号而言,它仍是一个关键的外部链接入口。



竞对内容分析表



持续跟踪同行竞品的内容及数据,能够有效帮助我们优化内容选题。建议选择5~10家竞争对手,进行数据追踪、分析并做出评价及找出可借鉴之处。此处提供一个模板(如图2-3所示),读者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增删改补。

图2-3  竞对内容分析模板



建议将表格选择在线共享,进行日更,更新后第一时间同步发送给相关负责人。





栅格系统与版式设计




你可能没见过栅格系统,但是它时刻协助着你的新媒体运营工作。作为运营者,你不必像前端工程师和平面设计师一样对它了如指掌,但是你或多或少应该认识它。

栅格系统(Grid  Systems),是无论网页前端设计或平面视觉设计都常用到的校准工具(如图2-4所示),在布局、自适应等终端展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sketch等UI设计软件中,它往往是开启项目的前几个设置步骤之一。它从表面看,好似一个网格阵列,衬在提供交互和展示的平面下,开发者或设计师基于精确的网格线进行具体的布局设计。无论素材是矢量(代码)还是位图(对象),最终都将以栅格化的方式交付给用户并隐藏栅格系统。

图2-4  栅格系统



图2-4是在栅格系统的12、6、4、3、2、1列式不同的网格效果,每个格之间的间距被称为“水槽”。一旦对界面完成了这样的网格等分,很多布局和设计工作就不必再计算具体位置参数,只需要快速和网格线对齐就可以了。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微信团队在开发微信公众平台的图文呈现功能时,要通过栅格系统决定公众号会话窗口内图文模块的形态。具体而言,标题的位置、封面图展示的空间等都要基于栅格系统的设置。微信团队尤其要通过栅格系统,确定图文模块响应式的布局效果。比如,标题过长后,应让标题模块向上移动吗?移动多少?最多保留几行?整体模块要不要放大?等等。

在图文正文页,标题、作者、账号名以及下方诸如阅读原文、阅读量显示、点赞、评论等,也都是提前由微信团队基于栅格系统分配好的。你只能调整它们极其有限的参数,比如具体文本。

但对于正文,微信团队除了在栅格系统中决定了它的宽度和位置,其余内部的富文本就由你斟酌了。在一些大品牌的运营过程中,这篇富文本区的排版之后就会基于栅格进行排版,最终呈现出和普通新媒体截然不同的内容与视觉张力。

所以对平台管理方和新媒体运营方而言,前者将它用于设计“脚铐”,后者带上它的“脚铐跳舞”。



图文版式设计基本要素



图文,是一种新媒体领域相当常见的显示形态。那么说到高颜值的图文类新媒体账号,你会想起哪几大品牌?我想诸如阿迪达斯、卡地亚、星巴克、肯德基等一定会入选(如图2-5所示)。

图2-5  高颜值的品牌新媒体账号



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罗兰·巴特说:“仅仅体现创作一篇文章的初衷是不够的,最终要看它向读者传递了多少信息。”

笔者在此前已经强调,对于任何一个交互界面而言,用户都首先识别形状、颜色、版式等信息,然后才具体理解文本。所以,版式设计是一篇新媒体优质图文的大前提。我们以星巴克中国某日的推文(如图2-6所示)为例,分析其中用到的设计理论。

图2-6  “星巴克”推文



文字

瑞典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大师艾米尔·鲁德是栅格系统的推崇者之一,极其注重平面造型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他认为版式设计的目的在于传达信息和交流,强调设计对象的可读性和易读性。

而不具备栅格系统,或栅格系统响应式功能不完备的文本编辑区,往往阅读性不佳,令运营者抓狂。以星巴克等头部品牌号为例,由于它们有极其严苛的栅格设计习惯,以至于微信图文的富文本编辑功能没有达到它们的文本编辑条件要求,所以广泛采用图片来替代HTML5文本。因为在图像中直接做栅格设计就可以确保文字布局的绝对合理。

衬线与非衬线

在字体设计领域中,运营者暂时没有必要了解诸如“肩”“耳”“尾”等专业设计学概念,但“衬线”与“非衬线”是要完全掌握的。衬线(Serif)是字符笔画结束时额外的延伸或装饰,具有这个特征的字体一般被称为衬线字体,而没有这个特征的字体则是非衬线字体。比如,对字母“a”而言,它的衬线体和非衬线体分别如下(如图2-7所示)。

图2-7  字母“a”的衬线体和非衬线体



汉字在严格意义上不存在衬线或非衬线的定义,但是为了设计时选择的便捷性,我们可以将汉字中的“笔锋”认定为一种衬线,这样我们在进行字体搭配时就会更方便。那么诸如宋体、姚体、楷体等字体都可以归为似衬线字体,而黑体、苹方体等就可以归为似非衬线字体。

对于一个画幅或者一个短篇幅视觉设计,无论你在哪种新媒体平台发布,运营者都要注意原则上不超过三种字体。而这三种字体中,如果包含两种甚至三种衬线字体,那么通常比较难驾驭,星巴克的设计就是如此。

“孤儿现象”与“寡妇现象”

平面设计学中的“孤儿现象”是硬核运营必须杜绝的一种新手式错误。“孤儿现象”通常指一个文字段落的末行中仅有少量文字,甚至仅有标点的现象。新媒体的标题、正文、摘要等各类文本位置都需要避免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孤儿现象”破坏文本的美观性,割断用户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比如标题的“孤儿现象”,极可能导致标题面积占比增加并遮挡或占用其他信息元素。很多浮于封面图上方的标题的撰写都需要注意这一问题。

在正文中,尤其居中对齐的连续换行文本更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孤儿现象”。有不少诗歌体文本内容呈现在小尺寸手机上时,往往会在居中情况下换行1~2个字,导致视觉效果令人尴尬。星巴克的案例中也有这样的文案内容,它通过图片化,确保了“孤儿现象”在任何机型上都不会出现。

“寡妇现象”普遍存在于2~3栅格的移动端和2~6栅格的网页端。当文本通过栅格分成多列时,如果一个段落的最后一列中仅有少量文字内容时,就形成了“寡妇现象”,这一现象同样也需要避免。

字偶距

相比大多数运营者都知晓的字间距,字偶距(Kerning)是一个更专业的字距概念,它在字体设计领域往往起到细节雕琢的作用。最典型的字偶距案例,是2014年时谷歌LOGO的一次改版,当时谷歌将原LOGO中小写的“g”向右平移了1个像素,而“l”则向右和向下移动了各1个像素(如图2-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