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心理学的诡计

乐读文学 > 古典文学 > 心理学的诡计

第10页

书籍名:《心理学的诡计》    作者:万宇峰

  苏格拉底看到这样的结果,点点头问学生们:“你们都闻到了什幺味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苹果的香味。”之后,苏格拉底缓慢而严肃地说:“这只是一个苹果模样的玩具,什么味也没有。”
  为什么原本没有味道的假苹果,学生们却都能从空气中闻到香味?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苏格拉底的学生之所以会觉得自己闻到了假苹果的香味,是因为受到了心理暗示。在整个过程中,苏格拉底一直存很隐蔽地强调这是一个真苹果,这个苹果是有香味的,结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这种心理暗示的影响,无法正确地用自己的感觉进行判断,最终盲1:1地听信了别人。
  心理暗示指的是,币二没有对抗的情况下,人们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的符号,使自己的某些观点、意见被接受暗示者认同或者按照自己所暗示的方式活动.这是一种很含蓄的方式。
  心理暗示的现象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例如:妈妈带着孩子到医院打针,但是孩子怕疼不肯打,这时妈妈就会对孩予说:“打针就像被蚊子叮一1i一样,没什么可怕的,勇敢的孩子打针是不哭的。”孩子在听到妈妈的暗示以后,立刻伸出手臂请护士打针,还说:“我是勇敢的孩子,我不怕疼,阿姨快点给我打吧!”结果孩子真的没有哭。
  再如,当爷爷生病休息的时候,孩予在旁边大吵大闹,这时爸爸用食指放在嘴唇上,做了一个“嘘”的动作,就是暗示孩子不要出声,于是孩子立刻就不再吵闹了,而是一个人跑到旁边安静地玩去了。
  通过暗示,我们口J以对人们传达出某种提示,使其在言语以及行动上做÷n一些改变,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国突然流行一种风气,女士都喜欢戴一种很高的帽子,往往会遮挡别人的视线,特别是在剧院看演出的时候。为此,剧院贴出告示,禁止看演出时戴帽子,但很多女性对此视而不见。后来,剧院叉贴出一个新的告示,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女士们纷纷脱帽。新告示是这样写的:“凡是大龄的女士可以不脱帽。”但是没有一个女士愿意承认自己不再年轻,于是都不再戴高帽子了。
  当然,这是暗示的一些积极的效应,暗示同时还会产牛‘消极的影响,使人们失去判断力走向谬误。防l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对错误观念、消极情绪进行分析和辨圳,不盲从,加强并提高自我认识,做个有主见的人。
  2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小老鼠很自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想找到最大的东西。它想:乏肯定是最大的。如果我的人生境界,能找到天的真谛就好了。于是就问天:“天啊,你什么都不怕,我却这幺渺小,你能给我勇气吗?”天说:“我也有害怕的东西啊,我最怕云了,它能把我遮住呢。”小老鼠就去找云,说:‘‘你能遮天蔽日,你肯定就是天地之间最大的力量吧?”云说:“不,我怕风。当我好不容易把天遮起来的时候,大风哗地一吹,就云开雾散了。所以我还是有怕的东西。”
  小老鼠又去找风,说:“你真是太厉害了,连云都怕你,你没有什么可怕的吧?”风说:“我很怕墙啊。虽然我能吹散天上的云彩,但是却绕不过地上的墙,所以墙比我厉害。”
  小老鼠就跑去找墙,说:“你连风都挡得住,是不是天下最强大的?”墙却说了一句让小老鼠非常惊诧的话,墙说:“我最·怕的就是老鼠,因为老鼠会在我的根基上一点一点咬出很多洞,总有一天,我这面大墙,会因一些老鼠洞而轰然倒塌。”小老鼠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就是自己!
  小老鼠从认为自己很渺小,到发现自己很强大,这种过程其实就是自我肯定的过程,而在现实生活中,像小老鼠这样自认为渺小而自卑的人有很多。在心理学中,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过低,同时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冈为任何个体出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巾,都处于无力、无能和无知状态.完全依赖成人才能生存,这就导致人在生命之初就有自卑感。在个体今后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会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产生心理自卑。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心理自卑是每个人要面对的基本处境。但是,沉重的自卑.感可以使人垮掉,变得.Cp灰意冷,无所事事。
  此我们要努力地克服这种心理的消极影响。而化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我不行”改成“我能行”。
  威廉-丹佛斯是布瑞纳公司的总经理,他小时候长得很瘦小,而且缺少远大的志向。因为,每当他看到瘦小赢弱的自己时,信心就完全没有了,甚至经常为此感到恐惧不安。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位老师,人生观就此发生改变。
  上课的第一天,老师便把威廉找来谈话。老师说:“威廉,我发现你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你认为你很软弱,如果总是这样认为,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软弱!现在我要告诉你,其实你是一个非常强壮的孩子。”小威廉听到老师的话后,惊讶地问道:“是吗?怎幺可能呢?”老师笑着说:“当然是啦!不信,你可以站到我的面前来!”于是,小威廉乖乖地站到老师面前,并听从老师的指示:“看看你的站姿,就能知道你一直在心中想着自己瘦弱的一面。来,认真听老师的话!从现在起,你要在心里想着‘我很强壮’.接着做收腹、挺胸的动作,想象自己很强壮,也相信自己任何事都能做到,只要你勇敢去做,你就会像个男子汉一样威猛!”当小威廉按照老师的话做完一次后,全身忽然间充满了力量。今后,他总是这样去暗示自己,告诉自己是强大的,结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可见,利刷自我暗示的力量,灌输给自己正而的意识,在改变自己的同时,可以更加了解自己,也对自己更具信心。唯有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你才能真正地超越自己,提前看见成功的未来。
  3正确地给自己贴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美国的兵力不足,而战争又需要一夯L军人,无奈之下,美国政府决定把关在监狱里的犯人组织起来上前线战斗,还特意派遣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在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并不对他们进行过多的说教,而是鼓励犯人们坚持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是由-0理学家统一拟定的——讲述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的好,怎样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了,专家们要犯人在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何等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很优秀,正如他们在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勇敢拼搏。
  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标签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日.被贴l: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是因为,当·个人被一种浏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广1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I^J容栩‘致。由于这种现象是贴上标签后造成的,所以被称为“标签效应”。
  那么,你有没有给自己贴上“标签”?你给自己贴上的“标签”足什么呢?也就是说,如果有人问你:你是谁?你对自己有何评价?
  在你的答案中,是否经常用到类似的“我……”的自我描述语句?
  例如,“我胆子很小”、“我很懒”、“我老是马马虎虎”、“我的记性越来越不好了”.“我就是这个样子”等。
  现实生活巾,给自己贴“标签”的现象实在是太多了。这种对自我进行描述的词句无所谓对错,甚至可以通过反思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然而,如果使用,f:当,就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害,为自己制造一个不求上进、拒绝改变的借口,,fi利于个人的发展。此时的“标签效应”就是消极的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