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心理学的诡计

乐读文学 > 古典文学 > 心理学的诡计

第9页

书籍名:《心理学的诡计》    作者:万宇峰

  8为什么成功的越成功,失败的越失败
  有这样‘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之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1锭银子,并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等到国王回来后,三个仆人来到国王的面前,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l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l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存“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十五章中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人们由此从《圣经》里提炼出了更简约的“马太效应”,它概括出这样一种现象: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在经济上,“马太效应”也反映了‘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在1973年正式提出:对已宵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柬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这也是“马太效应”的生动表现。
  “马太效应”可以归结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旦在某-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在股市狂潮巾,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如果不加以调节,普通大众的金钱,就会通过这种形态聚集到少数人手中,导致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再如,朋友多的人,借助频繁的交往会结交更多的朋友,而朋友少的人,社交圈了狭小,甚至自我封闭,会导致更加孤独。
  显然,“马太效应”也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是:避免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观点,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但暂时无法验证的结论;“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会激励他们努力奋斗以获得向往的荣誉。
  “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是:名人与无名者同时取得同样的成绩,名人往往会受到表扬,接受媒体的采访,被戴l:各种桂冠。而这些人在荣誉、鲜花之前往往会骄傲起来,最后还是会跌跟头;而无名者在成功后非但受冷落,甚至还会遭受嫉妒、怀疑。
  “马太效应”固然复杂,是多种因素戈同作用的结果,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此就无能为力了。它m一个人身上究竟发挥哪一种作用,关键还是取决干这个人自已。首先就是保持清醒与理智,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在成功带来的鲜花与掌声面前,不可飘飘然。而应根据“马太效应”对成功的倍增效应,使成功后所狭得的良好的情绪体验成为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
  在失败带来的冷遇与嘲笑面前,不悲观泄气。继续保持自信,不妄白菲薄,破罐子破摔,避免m现“马太效应”所造成的“少者愈少,差者愈差”现象。
  可见,无论是已成功的人还是未成功的人,都应该重视“马太效应”,使其在自己身上发挥积极的、正面的效应。
  9为什么情绪发泄会使内心归于平静
  有一个在楚国长大的燕国人。到了花甲之年,突然想回楚国了,于是他收拾收拾行李,不顾年事已高,独自一个人不远千里地往家乡赶。
  走了一段时间后,遇到了一个和他同路的人。两个人就结伴而行,很’『夹就熟悉起来。他们一路上谈南说北,互相照顾着,两个人都觉得很开·,12,因此旅途上也就不觉得寂寞了,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晋国的边境了。
  但是这个燕国人没有想到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伴,竟然耍花招捉弄他。他的同伴指着晋国的边境说:“你马上就要到家了,你看前面就是燕国的城镇。”这个燕国人一听,顿时悲从中来,思9之情马上j甬上心头。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泪水充满了他的眼眶。
  一会儿,他的同伴又指着路边的土地庙说:“这就是你家乡的土地庙,你怎么不去拜一拜啊。”燕国人听了,马上想到自己离开家9这么多年.还没有拜过家9的土地庙,很是伤感,泪啦又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想到自己的国人在这里代代繁衍生息,很是伤感。
  又走了一段,他的同伴又指着前面的房子说:“你看前面的房子,就是你的祖先住过的房子。”燕国人看到自己的祖先住过的房子,想到自己祖先曾经住过,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经住过,更想到自己曾出生在这里。泪水滚滚地流了出来,哭得很伤心,很难过。他的同伴不忍心看到他这么伤心,就告诉他,这还在晋国呢,还没有到燕国呢。燕国人的悲伤情绪顿时烟消云散了,奇怪的是,即使他到了燕国,看到了自己的祖宅,自己的房子,也没有了伤感之情。
  照理说,燕国人见到j-自己的房子和祖宅,近乡情切,应该更是悲从中来,哭得会很伤心难过,但是这个燕国人到了自己的家乡反而没有了那种悲伤的心情了。为什么呢?其实,这就在于他过早地把这种感情宣泄掉了。秘压了那么多年思想激情,在没有到家之前就已经发泄掉了,情绪发泄没有了,心情自认归十平静,即使再见到自己家乡的一切,也很难勾起自己的伤感之心,也就是说已经没有什么好宦泄的了。
  }I{此也说明了,如果一个人积压了太多的情绪而小能释放,它就会滞留住你的感情里,时时划刻地影响着你的心情,Ik_.Z会干扰你止在做的其他事情,使你所有的事’隋都做不好。但是如你能把这种情绪发泄出去,你的心就会平静l?来,生活也就会变得正常。
  生活中,心理常会和现实发生冲突,也就会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一旦这种情绪积压,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就会危害到一个人的健康,甚甭会发展成为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释放我fl’]的情绪,让它随风而去,脱离我f『IA:.J心灵。不要效仿占‘人“男儿有汨不轻弹”,这种将泪水都啁到肚子危害是很人的,我们要做到有泪尽情地流。痛哭之后,心情就会变得。F静,而且也会很容易忘记那些/fi愉快的事,也就会觉得一切也只不过如此,走过去前面依|开是·片天。
  牛活巾,我们可以选择哭出来发泄我们的情绪,眼泪是一个神奇的物质,它给可以散发人ffl7,i-生活的压力,缓解人们的痛苫情绪;你可以找个删友爆情诉说你近l;I所遇到的不幸,人们都说,说出来会好受一些,因为在说的过程中,你的。『占绪就会得到宦泄,不幸就会减轻;听几首悠扬的乐曲,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也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甚至是跑跑步、唱唱歌,都会起到缓解伤痛,发泄情绪的作用。
  不经意问你就会被别人操纵
  苏格拉底为了考验自己的学生,在上课时,拿出一个“苹果”,在学生中间走过,边走边说:“同学们要集中注意力,闻闻空气中苹果的香味。”等到他在学生中间转了一圈,回到讲台上后,把“苹果”又举起来晃了晃,问道:“在座的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香味?”这时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见只有一个学生闻到,就叉大声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这时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默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走下讲台,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走过,并叮嘱学生们要注意空气中的气味。叉转了一圈回到讲台,再次问大家有没有闻到苹果的香味。这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举起了手。
  停了一会儿,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把“苹果”放在每个学生的鼙子前,让他们闻味。之后.他再次问学生们:“大家都闻到苹果的香味了吗?”话音刚落,所有的学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