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心理学的诡计

乐读文学 > 古典文学 > 心理学的诡计

第11页

书籍名:《心理学的诡计》    作者:万宇峰

  标签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人们会受到这样一种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应该做那样人,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懦夫,认为自己难成大事,这样的心理暗示则会对人们对心理产生一种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自己原先认为是的那个人。因此常说自己很懒的人,即使事实上并不懒,慢慢地也会被潜移默化地变成懒人。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回头看看自己,你也许就会发现自己身上也被贴着一蝗“标签”,这些标签多是来自他人。可能当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老师等人便给你贴上了·些标签。比如,一直夸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将来你真的变得很懂事,或者老师一直说你很笨,结果你果然没有什么成就。这些儿时的“标签”可能被你一直带到今天。
  还有一些标签是你自己加给自己的。例如,出于对艰难痛苦的畏惧,拒绝改变,所以给自己贴了·峰标签,告诉自己“我永远不…··”通过自我定位,回避现实,保持lF]的自我,一直待在自己没定的圈子里,不肯出来。
  为了避免标签的消极暗示影响,我们应该尽量不用贬义的自我描述式“标签”,而选用“到今天为止,我选择了那种个性,以后,我得…··”或者“我过去曾认为自己…··看来这样错了”之类的表达方式。要善于与自己的亲友谈心,iL他们帮忙纠正你在自我认知方面的偏差,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告别过去,而不要只是自己躲起来,对自己进行片面的评价。
  你还可以请周尉的朋友和同事对你进行监督。在他人的监督和提醒下,努力消除自己身上的一些消极“标签”,做一个积极的人。每天有针对性地消除消极暗示,循序渐进地给自己进行良性、积极的暗示。
  4为什么我们会轻易听信流言
  曾子是一个有名的孝子,有一天,他说:“我要到齐国去,望母亲在家里多保重身体,我一办完事就回来。”母亲说:“我儿出去,各方面要多加小心,不要违犯人家齐国的一切规章制度。”
  曾子到齐国不久,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齐国人,因打架斗殴杀死了人,被官府抓住。曾子的一个同9,听到消息就慌忙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说:“出事啦,曾子在齐国杀死人了。”曾母听了这个消息,不慌不忙地说:“不可能,我儿子是不会干出这种事的。”
  那位同9走后,曾母仍旧安心织布,心里没有半点疑虑。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邻居跑来说:“曾子闯下大乱子了,他在齐国杀死人被抓起来啦。”曾母心里有点慌了,但故作镇静地说:“不要听信谣言,曾子不会杀人的,你放心吧。”
  这个报信儿的人还没走,门外又来了一个人,还没进门就嚷道:“曾子杀人了,你老人家快躲一躲吧!”
  曾母沉不住气了。她想:三个人都这么说,恐怕城里的人都嚷嚷开这件事啦,要是人家都嚷嚷,那么,曾子一定是真的杀人了。她越想越怕,耳朵里好似已听到街上有人在说:“官府来抓杀人犯的母亲啦。”她急忙扔下手中的梭子,离开织布机,在那两位邻居帮助下,从后院逃跑了。
  曾子的母亲-开始处于对流言的拒绝状态,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但是,当三个人都这样说,她就逐渐认同,甚至最后吓得逃跑了,这是因为心理积累暗示发生了作用。
  心理学卜有一个与心理积累暗示相关的名词,叫“戈培尔效应”。戈培尔是纳粹的铁杆党徒,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被任命为国民教育部长和宣传部长。戈培尔和他的宣传部牢牢掌控着舆论1:具,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给谎言穿上了真理的外衣,愚弄德国人民,贯彻纳粹思想。他还做了一个顿富哲理的总结:“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这就是“戈培尔效应”。
  无论是流言,还是谎言,重复的多了就会使人相信,都是由心理积累暗示导致的。心理积累暗示有移山倒海的功效,可以改变人的信念,具有两面性,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世上没有完全不受暗示影响的人,只是程度的深浅不|一】。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易被暗示,女性比男性更易被暗示,处于疲倦、催眠等状态时,比清醒时更容易受到暗示。“流言止于智者”,所谓的“智者”就是不易受心理暗示影响的较为理智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ffJ应对流言的态度应该是“没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没事不找事”就是绝不主动制造流言,听到流言时,应认真思考,不轻信、不起哄,更不人云亦云地参与传播。“有事不怕事”,就是面对针对自己的流言时,不要害怕,要从容应对,要保持镇定、冷静。听到关于自己的流言时,不可暴跳如雷,大吵大闹,或是急于解释,那样很町能“越描越黑”。积极地寻求支持、帮助,防_1七别人因相信流言而把自己孤立起来。要善于自我反省。不要一味地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而要想想自己是否存在某些缺点或失误,因误会而产生了流言。有的话应当面认错并改正,求得谅解与支持。对流言还要善于攻其破绽。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考虑清楚,争取到支持和帮助之后,接F来就可以主动出击,摆出事实、说明真相,驱赶流言。
  5假装快乐就会使自己真的快乐
  有一天,某路公交上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一位老先生不小心踩了一位年轻姑娘的脚,还没等他开口道歉,这位姑娘就道:“你个老不死的f"可是这位老先生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地说:“谢谢!谢谢f,’老先生的这一举动把车上的人都闹糊涂了:人家骂他“老不死的”,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笑着感谢,肯定神经有问题。有一个人实在忍不住,就问老先生:她骂你,你怎幺还谢她啊?”
  老先生说:“我确实老嘛,姑娘说了实话,‘老不死’,再老都不死,姑娘这不是在祝我长寿嘛,所以,我要感谢她啊。”听到这番解释,车上的人都笑了,那位姑娘却红着脸低下了头。
  那位老先生故意把姑娘的话做出Tm#自己有利的解释,用幽默化解了被骂的尴尬。心理学家认为,即使处于不利的环境中,如果我们能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情绪和行为就会产生良性反应,也就是“假装快乐就会真的快乐”。
  相反,如果习惯使用消极的暗示,往往会把事情弄糟。例如,有个女孩儿挺招同事们喜欢的,但她太敏感了,老是觉得“人家不喜欢我”。结果,大家真的不再喜欢她了。再如,有的人总是觉得自己的能力差,后来,他的工作就真的越做越差。
  所以,在口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要善于消除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而要多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调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让自己能够转忧为喜,化苦为甜。
  这种假装,其实是对自己的情绪的积极调整,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一种消极的阴郁的心理状态之中,就是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使自己的情绪更加恶化,而善于积极主动地去改变这种消极的氛围,加一些积极的阳光的情绪在里面,就使兵不断扩展,最终占据整个心灵。例如,我们可以把选好的暗示语录在磁带f.,重复录满磁带的一面。睡觉时将录音机打开,每晚放半个小时。清醒过来,就会遵照被催眠的暗示去行事。这样反复播放数周后,暗示语就会生效,你的潜能就会得到开发。
  每个人都有优点,f订-有些人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看,从而产生自卑。要克服向卑心理,就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设法扩大。无论是多么微小的优点,都可以通过反复强调,使自己获得自信。许多人之所以会受不安和自卑情绪的网扰,是因为他们把极小部分的失败或恐惧扩大化了。所以,缩小消极面,淡化消极因素是有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与上司发生了一次口角,就对工作失去了信心;或是跟同事闹了别扭,就觉得上班没劲。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当你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不妨对着镜子练习笑容,对自己说‘‘我的心情很愉快,我要努力地工作”,可能你的不悦情绪就会渐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