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岛记_杂志-乐读文学
乐读文学

杂志栏目

乐读文学 > 杂志

守岛记

时间:2024-03-08 02:40:11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归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管辖,是一个国防战略岛。开山岛虽为弹丸之地,但因位于灌河口,地形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39年,日军攻占灌河南岸,就是以此为跳板,其地理位置对于海防、国防十分重要。 到开山岛的第3个白天,我异常焦灼地望向400米开外礁石上孤零零的灯塔——那是海面上唯一可见的目标物。 等船来——这是支撑我一天的所有信念。“如果今天也走不了怎么办?我们3天也守不下去,他们俩32年在孤岛上是怎么过的?”同样在等待的同行者中,有人忽然说了这句话,众人沉默了。 1986年,26岁的连云港灌云县民兵王继才来到开山岛驻守。岛上实在凄苦——多年无水无电,杂草丛生,风蚀峭壁。 王继才成了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而他的部下始终只有一位:体恤丈夫凄苦而与他一起上岛的妻子王仕花。 在最近10年间,王继才夫妻的事迹渐为公众所知,全国“时代楷模”等荣誉接踵而来。然而,他们的生活轨迹并没有发生改变,二人继续守岛。直到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因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而我,作为一个和王继才当年上岛时同岁的“90后”记者,来到岛上体验3天3夜的守岛生活,只为寻找一个答案:到底是何种信念,能够让人坚守孤岛整整32年?一 困境从2018年8月15日登岛前的1小时就已开始。送我们一行五人去岛上的船只,虽已泊在开山岛,但因台风疾雨忽至,众人被困舱中。 在为开山岛送补给的包师傅眼中,这只是开山岛的日常生活。 雨势渐歇,我们沿着石阶往上爬,一抬头,门开了,门内是笑盈盈的张佃成。60岁出头的张佃成是王继才夫妇的亲家,以前也当过民兵。自从十几年前夫妻俩因一次紧急外出请他代为守岛,他就成了第三位巡岛人。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 屋内摆设陈旧,木桌椅破旧掉漆,看着与空调、电视不大协调。张佃成告诉我,岛上的电是这两年才通的,网络是王继才去世后才有的。至于难得一见的空调,由于功率过大,是2017年才用上的。 因为岛上是靠太阳能发电的,能不能供上电,得看天。遇上台风天,停电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 水,更是稀缺的必需品。岛上不通自来水,也没有海水淡化设施。王继才自上岛,就开始在一口枯井里蓄雨水,用于生活所需。至今,这口井仍是生活用水的来源。饮用水则依靠岸上的矿泉水补给,一旦天气变化就会断供。 在岛上,一日三餐几乎都靠白水煮面和酱油拌饭维持。 上岛第一顿饭,尽管简单,张佃成还是一个劲让我们多吃点。他笑着说:“吃饱了就不想家了。”二 “升国旗了!”次日清早,我被张佃成在走廊里响亮的喊声叫醒。我精神一振,赶紧跑去山顶的天台看升旗。 这个仪式在过去的32年里,大多数时候的见证者只有王继才和王仕花。这对夫妻的每一天都从升旗开始,然后巡岛,巡岛后再写巡岛日志。 1986年,王仕花犹豫了一个多月后,决定把女儿托给婆婆,也要上岛。王继才嘱托妻子带一面国旗来,他说:“小岛虽小,有了国旗便有颜色。” 8月16日13时许,张佃成见风雨太大,就把国旗拿了回来。“不能让国旗被风吹坏了。”在张佃成第一次来守岛时,王继才就嘱咐过他。 虽然岛上现在有了民兵巡岛,但张佃成依旧按照自己的方式坚持一天至少巡岛两遍。他说:“不走几遍,心里空落落的。” 我跟着张佃成巡岛。台风天的风在营房转角处尤其大,人走到那里前俯后仰,难以站立。“岛其实很小,10分钟就可以慢慢绕一圈,但如果把每一个角落、每一样设备都细细看到位,那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张佃成平淡地说。连云港开山岛全貌 跟随巡岛后的第二天,我手脚酸软,像灌了铅。这样的巡岛路,王继才夫妇每天都要走4遍。三 究竟为何守岛32年?是为了钱?王继才从未向组织开口提过困难。王仕花当年决定登岛时是小学老师,有望转成正式编制。守岛之后,就算是近两年新增了些补助,两个人全年的收入加起来不到4万元。 那是为了名?王继才夫妇屡被表彰,但王继才生前把所有的荣誉证书、奖杯都放进了箱子里。 一个人离开了,在他生活过、热爱过的地方总有痕迹。 宿舍门楣上,有着海风侵蚀下字迹依稀可见的春联,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都是王继才写的;升旗的旗杆旁,有处地面是修补过的,王继才在这里留下了修补日期“2016.5”。 在一棵大树上,我看到两行字:“北京奥运会召开了,热烈庆祝北京奥运会。” 后来我才从王仕花口中得知,这是她留下的字迹。2008年8月,北京?W运会开幕式播出时,夫妇俩没电视看,就围坐在收音机前,听着那一片人声鼎沸。 收音机,是曾经近30年间,守岛夫妻联通外界的唯一方式。四 王继才不是没动过出岛的心思。 王仕花说起一件事:守岛七八年后,儿子要上小学了,她建议王继才抓住这个机会出岛。王继才鼓足勇气找了最早推荐他来守岛的县武装部的王政委。但当时王政委已罹患癌症,在病榻前这位老政委给王继才鼓劲,称赞他守岛守得很好。那一瞬间,王继才转变心意,他向政委打包票:“您放心,再苦,我也把岛守好。” 从此以后,王继才真的再也没有动过出岛的心思。他无怨无悔地坚守着,奉献着。 由于夫妻俩常年在岛上,大女儿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有一次镇上家中失火,大女儿托船家捎了一张字条到岛上,上面写道:“你们心里只有岛,差点见不到我们了。”心急如焚的王仕花赶回家后,母子几人在墙壁被熏黑的家中抱头痛哭。 不过,自从女儿一年暑假到岛上看到父亲就着咸萝卜喝酒,就再也没有抱怨过。 孤独,怎么可能不孤独?王继才是在岛上学会抽烟的。王仕花说,有时王继才的烟抽完了,烟瘾又犯了,只好拿树叶卷纸头来抽。 这几年,王继才喝酒也越来越猛。“他一天要抽3包烟,酒也不离口,没有饭菜吃倒是不怎么打紧。”张佃成觉得,王继才这个急脾气,把自己的不耐烦都消磨在了香烟和酒精里。 夫妻俩的巡岛日志写得很有耐心,无人要求,全凭自愿,每半年写满一本。不识字的张佃成也被要求做记录——王继才让他每天巡岛后在空白页上端端正正地签名,这是他仅会的几个字。新来的3名民兵商量着要把这个好传统延续下去,他们拿起一本日志细读,其中出现最多的一句是:“晚上4盏航标灯正常。” 32年的守岛生涯,让夫妻俩的心境与大部分人不同。“我们一出岛,看到外面的人潮会心慌,反倒是进岛成了很自然的事。”王仕花说,2009年夫妻俩第一次受邀去南京录制电视节目,到了主办方安排的宾馆,却因不会乘电梯而走了好几层楼梯;王继才想去买包烟,却不知道该走过街天桥,只能望着车流,神色慌张…… 夫妻俩守岛时也曾遭遇危险。比如一次发现偷渡团伙,这一团伙还试图以2万元封口费阻止王继才揭发,但王继才毫不买账。在岛上的日子,他曾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9起走私案,其中6起被破获。而更多的时间里,他们就像从岛上岩石里长出的草,慢慢从青绿色变成了锈红色。五 王继才走后10多天,王仕花就向守岛记

提醒您:因为《守岛记》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12

推荐杂志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