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如何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乐读文学 > 外国小说 > 如何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分析需要“假设”

书籍名:《如何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柏木吉基



确定目的或问题后,才能决定假设、方法、所需数据等具体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假设”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图  1-2  所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两个环节需要假设。

图  1-2 分析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假设”

首先,在“锁定问题的关键”时,需要通过“WHAT  型假设”对数据进行分解和比较。此外在“锁定原因”时,还需要通过“WHY  型假设”来列举出候补原因。

关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假设,第  2  章将会介绍具体事例,在此仅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通过假设得知“分析什么,如何分析”。假设我们使用  WHY  型假设,来探讨店铺  A  的现烤面包销售额在最近  3  个月急剧下降的原因。

为了整理思路,可以制作一个如图  1-3  所示的图表。按照逻辑关系,将目的或问题、假设、方法以及所需数据从上至下依次连接起来。

图  1-3 通过假设得出所需的方法及数据

假设听起来好像很难,也许会让人有些抵触。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假设替换成“着眼点”来考虑。

在这个事例中,可以考虑以下三种假设(为了便于参考,在此做了简化)。

假设  1  :卖场的服务水平变差了(服务的原因)

假设  2  :顾客对畅销商品的评价变差了(商品的原因)

假设  3  :促销活动减少了(促销的原因)



大家可以发现,这里并没有列举什么特别高深的内容。重要的是,要将这几点用语言表达出来,确保任何人都能看懂。括号内的原因为着眼的关键词。

如果觉得最初的假设挖掘得还不够深入,也可以进一步反复思考“为什么”,继续深入挖掘第二层、第三层假设,从而找到更为具体的问题(原因)。这里不再详细介绍深入挖掘的方法,但请注意: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只有一层假设就够了。

接下来,要确定检验各假设的方法及所需数据。如果检验假设  1  的方法是“调查不同销售人员之间的差别”,那么所需数据就是“不同销售人员的销售额数据”和“不同销售人员的工作履历数据”。对假设  2  也一样,如果将方法定为“调查不同商品之间的差别”,则需要“不同商品的销售额变化数据”和“其他店铺不同商品的销售额数据”。按照这个步骤进行准备,就可以大大减少面对数据不知所措的场面。

做完了这些工作,接下来总算到了分析数据的环节。我们要根据数据来检验假设。要确定对问题来说,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哪种假设的影响最大。做到这一步,就能够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或者是否需要继续深入调查或分析。也就是说,这样就可以采取下一步措施。

研究假设的效果并不仅限于此。它还有助于制作提交给公司内部或外部的演示资料。在开始分析之前,将“问题”“假设”“分析结果”“结论”等必须以符合逻辑的方式展示给其他人的主要内容或流程确定下来,这样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接下来再介绍一下建立假设的方法。人们建立假设时,很容易依赖工作中的常识、自身的经验或直觉,可能会无意识地排除一些重要的假设。因此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假设是否存在偏差、是否视野过于狭窄。

我们既然采用了数据分析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就应该尽量客观地提出假设。为此,可以请别人对自己的假设进行确认,也有一些可以用来自己检查的方法。方法之一是运用“框架”作为思考问题的线索。这里的框架是指商务人士都经常会接触到的流程图、损益表及  4P  营销理论等(图  1-4)。

图  1-4  可用于假设的“框架”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针对“缩短从接到订单到发货的时间”的目的,可以通过流程图,整理出“接到订单”  “确认库存”“联系顾客”“指示发货”“发货”等各工序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比如,在接到订单的阶段,可以假设“接到订单后信息是否未能立即传递给仓库负责人员”;在确认库存阶段,可以假设“不同商品所需的库存检索时间是否有差异”等。这样可以更容易针对具体对象提出假设,也便于确定采用的方法和所需的数据。

损益表也有助于建立假设。面对“防止利润继续减少”的问题,可以针对“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等项目,分别提出假设。例如,针对销售收入可以假设“单价或数量是否减少了”,针对销售成本可以假设“人工费、原料费是否提高了”等。

此外,我还建议运用  4P  营销理论的思维方式,将问题按“产品”“渠道”“促销”“价格”进行分类。如果问题是“防止销售业绩继续下滑”,则可以从这  4  个角度来提出假设。这样就比较容易整理出如“产品竞争力下降了吗”“因断货而错失销售良机了吗”“促销的效果减小了吗”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