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6.2.2 做选题的三大前提

书籍名:《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作者:龙共火火


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一句台词:“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句话对于选题同样适用,三个“见”分别对应的是懂行业、懂用户、懂产品,这也是做选题之前需要了然于胸的三大前提。我们按照懂行业、懂用户、懂产品的顺序逐一探讨。

6.2.2.1  懂行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懂行业,不仅要了解企业自身所处行业的情况,还要了解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情况。

了解自身所处行业的情况

首先要知道自己所在行业的情况。其中行业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企业所处的具体行业,例如整形平台“新氧”属于医美行业;另一个含义指企业公众号所处的类别。新榜把微信公众号分成了24个类别,分别为科技、创业、文化、教育、健康、美食、美体、情感等(如图6-13所示)。“新氧”在这一划分标准下属于美体类。基本每个公众号都能找到相应的类别。

图6-13  新榜500强公众号的类别分布情况

笔者抽取了2017年5月进入新榜500强的公众号,分析它们所属的类别,发现大多数公众号属于情感、时事、文化类,这类号就是之前提到的“杀时间”公众号。根据所在类别的公众号进入500强的数量,可以了解所属行业整体的产出能力。

还可以从图中进一步观察各个行业公众号的打开率和分享率。图6-14为侯斯特2017年第一季度对超10万样本量的不同类型公众号的监测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和院校类账号的打开率排名最高,可能因为这两个行业的垂直度较高,粉丝主动打开意愿较强。而电商和商超类账号的打开率刚刚超过1%,因为这个行业营销过度,用户相对比较厌倦。最新的行业数据可以从侯斯特官网查询。

通过此图,可以对比自己所在的行业。比如你从事电商行业,自己的公众号的打开率超过3%,虽然比其他行业低,但是已经超过了行业均值。

资料来源:侯斯特

了解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情况

知己知彼,除了知道自身所处的行业之外,还要了解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情况,这也是新媒体成长的最快办法。如何寻找竞争对手呢?可以通过新榜、清博、西瓜助手等工具看行业的榜单,然后找到所在公司的数据。

找到竞争对手的企业公众号后,可以通过新榜数据导出功能进一步将竞争对手的所有微信文章数据导出,然后从各个维度(包含标题、发布时间、阅读量及点赞量等)研究。研究结果对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有很大帮助,包括竞品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们哪些文章值得借鉴……这其实是一个新媒体的“金库”。

举一个例子,我们研究某个公众号的文章,将其历史文章导出,研究其头条的阅读量。发现其阅读量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如图6-15所示):第一阶段是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这期间只是正常地推文,文章阅读量徘徊在2  000以下;第二阶段是2015年9月到2016年3月,阅读量为2万左右,对照具体文章发现,期间做了一些活动,所以阅读量有所提升;第三阶段是2016年4月之后,阅读量基本上稳固在8万~12万,推测其涨粉方式是通过外部的渠道,配合活动给公众号进行了大批量的引流。


6.2.2.2  懂用户

懂用户就是“见众生”。做公众号的最大忌讳就是做了很久也不知道用户是谁,只有了解清楚用户是谁、他们偏爱在哪些渠道传播、喜欢传播什么内容,才能更好地做有针对性的内容输出。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传播渠道了解你的用户。

从朋友圈了解

朋友圈是一个很好的渠道,相比调查问卷,用户在朋友圈的行为更加真实。

首先,要添加用户为好友,可以通过自有公众号社群等渠道添加。为保证样本量充分可信,建议至少添加200人。

添加用户为好友后,可以先关注他们发朋友圈的频率和时间点——是周末还是工作日发消息的频率高?平均一天会发几次?时间点集中在上午还是晚上?如果你的大多数公众号用户喜欢周末晚上8点分享内容,而你的发文时间是周末上午,那么可以调整下发文时间并试行一段时间,观察调整后内容的阅读、传播效果。

其次,关注用户朋友圈分享内容的类型,研究图片、文字、链接的占比——用户更喜欢发图片还是发链接?如果图片居多,那么在做活动分享的时候,可以考虑更多地以海报形式进行传播。

另外关注用户朋友圈的风格。以海报为例,每类人喜欢的风格都不一样,比如简单的、绚丽的、夸张的、柔和的……我们需要迎合用户的喜好。之前,我的一位新媒体朋友做音乐类培训,他最初搞活动的裂变海报偏日系冷淡风,结果扫码率很低。通过观察用户的朋友圈,发现他们喜欢更花哨、色彩更明亮的风格,后来他修改了海报配色,扫码率明显提升。

从社群了解

朋友圈展示的更多是个人空间,另一个重要的传播阵地是社群。

徐志斌在《小群效应》中表明,用户更愿意分享给强关系好友和小圈子。在做调研的时候,可以建立目标用户的社群或者进入目标用户组建的社群中,关注用户在社群中的行为。

首先,要关注用户的活跃状态、发言频次及时间。例如,做职场社群时发现有明显的“潮汐效应”——每天早上9点和晚上9点以后用户最活跃;在一周内,周末比平常要活跃得多,所以服务号发文章可以选择在周末。

其次,要观察社群的发言内容——用户在社群中具体聊什么话题,哪些词被提及的频率更高,这样可以对用户有针对性地回复。借助“微友助手”能够统计社群关键词的频率(如图6-16所示)。


6.2.2.3  懂产品

“见天地,见众生”,最后是“见自己”,也就是要知道自己产品的状态。对于实体类的产品,要清晰地知道产品的卖点。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婆需要知道自家的瓜哪个卖点最大,比如是瓜很大,还是很甜,抑或是很便宜。对于App类产品,运营者需要知道产品的结构及突出的功能点,比如海淘电商“小红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社区功能,主打“标记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