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2.1.3 场景

书籍名:《高阶运营:从小编到新媒体操盘手》    作者:龙共火火


在新媒体传播中,场景意味着人物在时空中互动产生的一系列情景。例如,你在星巴克点了一杯咖啡,等位的时候在手机上看“今日头条”。这里的场景包含了三个关键要素:咖啡厅、等位、刷“今日头条”。

在新媒体中,场景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碎片化

随着手机等各类移动设备的出现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场景会被分割得越来越碎片化。

例如,很多人刷微信朋友圈不会一次集中刷2小时,而是刷很多次,每次只刷5分钟,间隔期间去完成其他任务。而用户在单次刷朋友圈的5分钟内,可能浏览50条信息,平均在一条信息上花费的时长可能不超过10秒。

界面迁移

对于用户个体来说,场景间的切换像交互界面的切换。假设用户的名字是小明,根据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关于世界切分为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的观点,小明在上班路上会完成三种类型的界面切换:原子间迁移、比特间迁移、原子和比特互相迁移。

原子间迁移

原子间的迁移就是现实世界的移动。小明上班的路径是“家—地铁站—公司”。从家到地铁站是通过骑摩拜单车完成的,接着乘坐地铁,地铁到站后步行至公司。

这段路程中会有一些媒体广告展现,比如地铁广告、公司电梯内的视频广告等。原子间的迁移是时间和空间共同的迁移。

比特间迁移

比特间迁移,指在同一网络设备上的界面迁移。假设小明在地铁上刷微信朋友圈,刷了10分钟后觉得无聊,又关闭微信打开抖音,不知不觉又刷了半小时。比特间的迁移主要表现为同一设备不同界面间的切换。

原子和比特互相迁移

原子和比特的互相迁移,主要体现在通过电子设备完成线上和线下的交互。比如小明解锁一辆摩拜单车的过程:先打开微信,然后通过扫一扫解锁摩拜单车。这类场景现在也被称为线上线下融合(Online-Merge-Offline,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