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效PDCA工作术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效PDCA工作术

步骤七 将解决方案按优先顺序排列

书籍名:《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富田和成



开始于一个总体目标的PDCA计划工程,此时在你的笔记本上已经分别排列出了众多个解决方案。

这时,保存下来的解决方案至少也是“被认为可取的”(Niceto  have)方案。如果这些解决方案全部都能够得以圆满实施,那将是再理想不过。然而全部实施势必造成负担过重,难免使人半途而废。为此就要像步骤四那样,将各种方案按照“整体效果”“所需时间(工时)”,以及能否“轻松参与”,排列出优先顺序。

这里有两点与上述课题的提出有所不同,需要提醒读者注意。

其中之一,是至少应当保留一到两个可能导致“最优先KPI指标”达成的解决方案。

其次,对于除此以外的其他KPI指标,最好也能够保留一两个解决方案(理想状态,是最终能够保留四个有待解决的课题同时运行)。PDCA循环重点是保持课题的运转,其间首先应当保证“最重要KPI指标”课题的运转。在此基础上,如果有精力,或者认为有必要采取其他措施,根据需要还可以随时追加解决方案。

关于“所需时间(工时)”,可以按照实际操作所消耗的总工时(每天所耗时间×天数)为标准计算(如果时间不明也可以在时间一栏画上“?”)。明确时间的目的,不是为了在解决方案之间进行权衡,而是希望那些“立刻能够做到的事情”不至于被人忽略。

这里,将排列解决方案优先顺序的判断标准整理如下。

①关于“最重要KPI指标”,至少应当保留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解决方案。

②对于除此以外的其他KPI指标,在整体效果优先的前提下保留一个解决方案。

③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方案,即使对整体效果影响不大,也应当予以保留。

图2-7 锁定解决方案



关于其他被暂时搁置的解决方案,考虑到有可能在以下环节的循环当中重新复活,为此也不应当立即将其放弃(这一点同样适用于PDCA其他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