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效PDCA工作术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效PDCA工作术

步骤四 将课题按照优先顺序排列,锁定三个主要课题

书籍名:《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富田和成



在通常情况下,总体目标确定之后,便可以罗列出众多个不同的课题。无疑,如果这些课题能够逐一得到解决,那将是最理想不过的。然而随着课题的不断分解,加上措施和行动的相继实施,实际当中需要解决的课题非但不会递减,反倒像是一场倍数游戏一样不断增加。

如果一个人不得不同时面对多个不同的目标,其结果只能是焦点模糊重心偏移,以至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重要的一步是对课题进行适当筛选,在决定“暂时搁置”事项的同时,将“务必实施”的课题排列出优先顺序。

下面,我们就对步骤三中所罗列的课题做一个分析,并且确定出主要课题。

其中应当遵循的标准有以下三点:

整体效果(IMPACT)、所需时间以及能否轻松参与。

关于整体效果和能否轻松参与,可以按照ABC三个等级对其进行评价。关于所需时间,可以认为那是为解决课题所占用的工时(即延续的时间或天数)。最后,我们还将把所有课题同样按照ABC三个等级排列出优先顺序。

筛选的最终目的,是要确定出三个主要课题。必须指出,重点课题过多可能会造成PDCA的负担过重,反之如果重点匮乏则有可能导致优先课题的遗漏。

接下来,我们将对三个评价标准以及如何排列优先顺序做一个具体说明。



1.整体效果(IMPACT)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对实现总体目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课题设置为A等级。这是排列课题优先顺序时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

关于课题的解决如何对总体目标产生影响,我们将在以下各个步骤当中进行具体分析。现在,我们只需要简单地考虑“哪些课题的解决会对实现总体目标更加有利”,并将其设置为A等级。

通过书后准备的十分钟PDCA体验表可以得知,这其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倾向,即人们总是希望把所有课题都设置为A等级。这种心理似乎可以理解,因为没有人会把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当作课题列出,但是这样一来便失去了优先顺序的意义。如果把所有课题都设置为A等级,那么不必说“A等级之间仍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A、B、C”。

当然,有时因为信息量的不足,或许我们很难将课题的解决所带来的整体效果进行充分的比较。

例如,确定总体目标为减肥十公斤,那么“加强运动”和“限制饮食摄入”这两个选项究竟哪一个更为重要,对此或许很难立即给出恰当的回答。

为此,一般人都会立即想到上网查询,考虑到此后的PDCA循环运转,这倒也算不上什么麻烦的事情。

不过即使上网查询,有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

这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只有确定一个自己认为最具有说服力的选项。

PDCA原本就是一个假说思维的过程,一旦发觉假说条件不成立,那么只要改变条件重新制订课题即可。

图2-4 锁定课题



2.所需时间


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预计完成某一课题所花费的时间”。

由于面临的任务是课题攻关,因此很难以“每天所占用的时间×天数”计算出总工时数。我们只需要粗略地估算完成某一课题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大约需要一周”,或者“至少需要一个月”等。

如果完成该课题所需的时间不可预测,则只需在时间栏内画上“?”号,以表示所需时间不详。

对于那些难度大,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与总体目标的实现几乎同步的课题,则应当在时间一栏当中如实记录完成日期。

顺便说明,如果所制订的课题与提高“时间效率”有关,那么完成该课题所占用的时间,就是实施该课题的“效果”。这时的“时间”,可以认为是“提高时间效率所需要的时间”。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我们的头脑当中,始终不能忘记总体目标所设定的终极日期。即使效果再明显的解决方案,如果在预先设定的总体目标达成日期之前不能够实现,那么最好还是在这一时间点上及早将其从方案清单当中予以剔除。



3.轻松参与


根据少花钱多办事(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理念,按照风险小易实施,且不易对团队成员造成心理负担的原则,需要对课题进行综合性评价以确定出不同的等级。

有关心理负担,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不一,既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我个人认为,既然是PDCA循环运转,就没有必要强人所难。我主张轻松参与,从简单的部分做起,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一般来说,人们做事一旦感到了兴趣就很难轻易地放弃,自然会乐此不疲。

对于那些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的人,就需要争取得到外部的协助,通过同事之间的交流赋予其开启工作热情的钥匙。或许也可以考虑将其排除在团队之外。



如何排列优先顺序?


在确定了上述三个标准之后,接下来便是将课题排列出优先顺序,锁定三个重点课题。

有关各个标准在整体运作当中所占比重,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自行确定。如果是企业,则这一标准的比重分配直接反映出该企业的个性特征。

以下是我所推荐的选择要领:

①至少选择一个效果最佳的课题。

②选择一个即使效果不明显但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课题。

③同等水平的课题并列,则以是否能够轻松参与为标准进行选择。

或许有人会说,“以轻松参与为标准选择出的课题过于简单,最终难以取得成果”。

可是,即使在这一阶段放弃复杂课题选择了轻松参与,如果在验证阶段没有能够显现出成果,最终还是要重新考虑制订出新一轮的课题。

那时,轻松参与的课题已经被证实无效,以往不愿直面的课题“不得不再次拿出来重新考虑”。届时思想或许也会随之发生转变,认识到“该课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终将影响全局”,曾经的敬而远之,此时也不得不转为积极应对。

顺便指出,在这个阶段,制订课题时曾经进行过一次筛选;制订后期解决方案时也曾进行过一次筛选;将解决方案分解为具体任务时还需进行一次筛选;验证结束对验证结果的调整方案又要进行一次筛选。

或许有人会说,四次筛选排列出优先顺序,这样做未免过于烦琐。但是随着PDCA的不断深入,为了保证整个活动不会陷入僵局以致半途而废,可以说,所有这些筛选过程缺一不可。

此外,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有待解决的课题。我们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仅仅投入一个课题的PDCA循环上。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整日忙得不可开交,甚至废寝忘食。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当牢记——凡事不可面面俱到。应当突出重点,掌握轻重缓急,这一点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就必须对众多的事物排列出优先顺序,这其中所包含的建设性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