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高效PDCA工作术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高效PDCA工作术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PDCA与自信

书籍名:《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富田和成



思维浅薄、工作靠惯性、做事凭经验的人,猛然听到PDCA,也许会有过敏反应。事实上,任何人都曾经有过转动PDCA的经历。

例如,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人,便暗地里盘算着找机会与她接近。有时也会买些礼物送给她,以获取她的芳心。所有这些尝试,便是围绕“与意中人结合”这一最终目标,转动起了PDCA这部大机器。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任何人都会认真地思考下一步应当采取的行动。

或许有些人考虑得不甚周全,但无论怎样,人们总是会将外界的反馈如实地反映到自己的下一步行动当中,这便是极好的PDCA。

选择性价比高的小酒馆;设法扩大志愿者队伍;为了钓到大鱼而观察潮水和海风的方向等。这些都是在转动PDCA。

我经常在学校或者公司的学习会上,面对青年学生或者职员讲解高效PDCA工作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多数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转动起了PDCA这一事实。

原本PDCA思维的门槛并非高不可攀。

但是,人们一旦下意识地做起来就显得有些犹豫。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担心不能够持久。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关“PDCA”与“自信”的关系,如果不付诸实践,恐怕一生也无法解释清楚。运转起PDCA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就不怕PDCA不能够持之以恒。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他尽早掌握了PDCA这一本领,那么,随着他PDCA能力的增强,就会形成所谓的杠杆效应。别人难以驾驭的课题,在他看来轻而易举,这将引导他不断地上升到新的高度。反过来,这一结果又可以让他在工作和学习中充满自信。

有时尽管尚未取得成果,但是由于目标明确,为此制订出了计划并且已经付诸实施,同样可以让人感觉到“前进的步伐”。

仅此一项,也可以让人的内心充满自信。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了金牌,必定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信心原本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肌肉变得发达了;头一次在比赛中击败对手;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比赛,居然还拿到了奖牌;得了第一名,还登了报纸。正是由于这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使得一个人更有自信,并能持之以恒。

回顾自己二十几岁时的情形,让人感慨万分。

那时PDCA每转动一个周期,我就要对实施方案重新进行一番梳理,这同时预示着自己朝着最初制订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时即使做了周密的计划,也未必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制订PDCA循环计划的前提,就是在效果不佳时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可以说,PDCA循环的失败,本身就是提高假说精度最宝贵的成果。得过且过带来的失败经验,不足以让人得到有益的启迪。

只要PDCA循环保持不停地转动,不论结果如何,都将表明你在朝着自己的目标稳步迈进。

我之所以将PDCA描述为“稳步向前的管理模式”,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此。

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动摇。这种动摇会直接反映到工作当中。当人的情绪降至最低点时,无论如何鼓励,也不管上司怎样训斥,都显得无济于事。

但凡人情绪低落,或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或是坠入了五里雾中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其结果必然导致自我价值感的丧失和自信心受挫。处在这种状态之下,要想重新振作精神,无疑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极大的勇气。

坚持运转PDCA会让你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让你充满信心。“早安!”早上起来一句问候,会让你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因为你目标明确,方向清晰,措施正确,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由于有了以往的成功经验,遇到困难你也不会轻易退缩。

无疑,对那些不思进取的人来说,猛然要求他们以高效转动起PDCA,或许会让他们因变化之快而陷入困惑。我们公司里也有这样一些年轻人,他们难以适应高效的步伐,让人十分无奈。只是长此以往,他们将无法感受到人生的欢乐,难免遭到周围同事及竞争对手的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