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善于引用,增强语言感染力

书籍名:《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作者:译夫



一位善于讲话的演讲者,肯定是个善于旁征博引的人,在他的演讲中,经常会引用一些事例、典故,或者穿插一些历史知识、名言警句。通过引用,讲出来的话就形成一种博古通今的气势,增强感染力。

1.引用事例

有些道理,要纯粹从理论上来说明,用口号来呼吁,这样会显得很困难,而且会让人感觉枯燥无味。但如果通过举一些事例来解释和说明,既能有效地阐述观点,说明道理,让听众信服;又能让讲话内容充实,形式活泼,让听众感兴趣。

引用事例,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也包括一些名人的事例。你可以确定了主题,简单明确地说出观点之后,再选择能够支持观点的事例来展开论证。但是在演讲中引用事例,需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具体

你所引用的事例应该是具体的,应该有时间、地点、人物及部分细节描写。这样,可以让听众有如身临其境,去经历、去感受、去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果事例失实或本身就很难理解,听众就会对讲话产生怀疑或失去兴趣,影响演讲效果。另外,不能引用自己都不清楚、不完全了解的事例,更不能断章取义,为了拼凑事例而将一些完整的事件切割开来。

(2)新颖生动

生动才能吸引人,我们所引的事例应该新颖生动,离人们的生活很近的事,以使听众对材料感兴趣。

(3)侧重引用身边的事例

你所举的事例应侧重于普通人普通事,因为伟大的人、伟大的事固然感人,但这毕竟与普通人的生活离得较远,引用过多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如果举些凡人凡事,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对听众更有说服力,效果会更好。

(4)避免老生常谈

有些事例几乎都成了论证某些观点的套话,比如谈到身残志坚就说说张海迪,谈到助人为乐就说雷锋,谈到秉公执法就讲包拯。这类的事例虽然不错,但不能每次必讲,用得太多太滥,反倒起不到论证效果。

2.引用典故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的历史、文学、寓言、成语、故事、传说等典故数不胜数。这些典故或优美感人,或朴实动听,或言微旨远,能给人以无限遐想,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典故的说服力是无穷的,因为它们都是千百年来历史证明了的事实,比如要说明“兼听则明”的道理,还有什么比引用唐太宗“从谏如流”,比唐高祖“广纳众议”的典故更具说服力呢?

在过去,我国士大夫在著书立说、闲谈交往中,如果不引经据典,将完全被人瞧不起,可见典故的重要性。典故以其特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深刻性,对于论证观点,说明道理,吸引听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引用名言警句

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有着较强的说服力。因为这些名言名句,或是他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或是他们智慧灵感的闪现,往往富有哲理,发人深思。在讲话中引用名言名句,无论是对于增强说服力,还是增加讲话的感染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如某领导在讲无私帮助的问题时,引用“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进行论述,简洁明了,说理深刻,并且给人美的感觉;有位领导同志在“企业评政府”的讲话中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这句古语,简洁、深刻地说明了“企业评政府”“下评上”的意义,与会者听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用名言警句,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引用原文

比如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来谈人生意义,说理性很强。

(2)善于用自己的话陈述

有的名言警句包含的意义比较多,那么这时候,你就要善于用自己的话来对这些名言进行陈述。

(3)改造要适当

在有些语境下,适当地改变名言名句中的某些字,可以达到特殊的语言效果,也是可以的。比如毛泽东批评一些干部为评级而闹情绪,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宋楚瑜在大陆之行时,也套用了美国过去一位总统肯尼迪所说的一句话:“不要光看我在大陆说了什么,要看我们在台湾做了什么。”

(4)准确无误

千万不能把名言名句念错了,那样不仅不能增添语言色彩,反而会闹笑话。引用名言名句还应有话语的情境与之相协调,引用最能说明问题的名言名句,并且要适可而止,不能滥用。

4.引用数字

权威性的数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对那些科学性或知识性论点,你尽可能用权威数据来论述。这里的关键就是“权威性”,它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公布的信息、专家的论断、权威新闻媒体的报道、有影响的社会团体公布的正式材料,等等。一般来说,这些数据可信度高,基本不需要再经证明就可以用来进行论证的,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以之为论据是非常有力的。

演讲者在演讲中,要善于引用一些熟语、典故来证明事物、阐述道理。善于引用,可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语言表达言之有据、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