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第10章 随机应变,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

书籍名:《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作者:译夫



训练当众讲话的敏捷思维


说话是动嘴,思维是动脑,这两者之间不光有关系,而且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通常那些思维敏捷的人总是“张嘴就来”,反应速度很快,无论是自己被刁难时,还是需要回答问题时,他们都能快速地组织好语言,可谓巧舌如簧。而那些思维不够敏捷的人,说话时经常短路,反应不敏捷,经常比别人慢半拍;见解不深刻,没有创新的思维,经常是人云亦云;思维狭窄,没有新意,言语没有力度。语言就好像思维的外壳,思维则是语言的基础。当众说话,既需要讲究方法,又需要训练思维,如此才能真正地做到内外兼修,也才能突破当众说话的“瓶颈”,同时让我们的说话水平依托敏捷的思维而渐入佳境。

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思维能力的强弱,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只有先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我们在当众说话中存在的,诸如条理不清、语言干瘪、无话可说等现象,都属于思维的范畴。在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公众场合根本说不好话,明明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可一到台上脱离了讲话稿,就说得结结巴巴的,甚至词不达意。这就是思维敏捷度不够,或者说思路不够清晰。和写文章不一样,说话不能停下来多作思考,而是必须一句接着一句,如此就要求思维敏捷,前后连贯,不能吞吞吐吐,更不能逻辑混乱。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加拿大,时值加拿大正举行反美示威游行。一次,里根总统的演说被反美示威游行的人群打断。只见里根总统面带笑容对陪同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常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是想让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本来双眉紧锁的特鲁多,立即笑了起来。

有些场景的变化是出人意料的,作为说话者来说,如果思维不敏捷,应付不好,就会使自己陷入某种困境。这就需要说话者具备敏捷的思维,善于变换切入角度,灵活地应付和驾驭各种局面以及场景。在上面这个案例中,里根高超的说话艺术体现了其思维的敏捷度,故作曲解、歪解,从而化解了主人的窘迫,同时还体现了自己作为总统的胸襟与气度。

那么在当众说话的场合,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思维的敏捷度呢?首先是辩证思维,也就是正反两方面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这样就可以让你看问题更有高度;其次是分析思维,这可以让你看问题有广度,不仅看问题比较全面,而且言之有理,因为你把问题分析开了,具体化了,这样就解决了许多无话可说的情况;最后是逆向思维,这可以让你更深层次地看问题。总而言之,思维就是说话重要的基石,需要不断地、经常地练习,通过这几种思维方式来练习说话,假以时日,你就是一位思维敏捷的说话大师。

那么如何训练出当众说话的敏捷思维呢?

1.掌握丰富的知识

思维敏捷来自于丰富的知识结构,你所掌握的知识越多,你说话时思维就越活跃、越敏捷,因为大量的知识让你触类旁通、左右逢源,毫无思维短路的感觉。因此需要博览群书,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说话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你所需要表达的内容。

2.尽量多说

在各种场合都需要尽量地多说话,而且是主动地说话,在公司会议上踊跃发言,哪怕你给家里的老人读读报纸也可以,看完了电影或者小说,可以向朋友复述电影、小说的情节内容。这样你的思维就会逐渐敏捷,口齿也越来越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