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眉目传神,表情达意

书籍名:《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作者:译夫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都可以通过眼睛透露出来。演讲者站在讲台,自身的喜、怒、哀、乐,用不着开口说话,就能够凭着眼睛的神态传递出内心的情感。而听众也不需要一定要听说话者说些什么才能获取其中的信息,只需要关注说话者的眼神,就可以了解其内心想法,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想法。

说话者在运用口语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自然要通过自己的眼神,把内心的激情、学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等等传递给听众。你的眼神变化要与说话内容的发展和自己情绪的变化相协调,要注意眼神运用的多样性,准确地表情达意,给人以胸怀坦荡的感觉。

在说话时,不同的眼神,给人以不同的印象。眼神清澈坚定,让人感到率直、善良、天真;眼神狡黠奸诈,给人以虚伪、刁奸之感;左顾右盼,显得心慌意乱;翘首仰视,显得凝思高傲;低头俯视,露出胆怯、害羞。眼神会透露人的内心真意和隐秘,眼睛能自如地传递心灵的信息,反映人的喜怒哀乐之情。人们的思想感情常常通过眼神自然流露出来,而眼神配合口语,就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因为人的眼睛有上百条神经连结大脑,它们是大脑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又受到大脑中枢神经的控制。

事实上,无论使用哪种眼神,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绝不可漫无目的地故弄玄虚。同时在运用眼神时,应当表现出信心和活力,显出风度。说话者在公开场合说话时需要保持视线的目标在正前方,炯炯有神地面对听众,并且不断地兼顾全场,了解听众的反应。也就是要把目光注视前方与多方位观察巧妙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观察听众。要做到全方位地观察听众,就需要学会运用眼神的三种技法。

1.注视一部分听众

这种眼神的方法就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重点注视某一局部听众。运用这种方法可赞扬和感谢那些专心致志的热心听众;引导和启发那些有疑问和感到困惑的听众;支持和鼓励那些想询问的听众;制止那些影响现场秩序的听众,使其收敛,达到控场的目的。

运用这种方法针对性要强,目光含义要明确,但是要适可而止,避免与听众目光长时间直接接触,以免使被注视的听众局促不安,或者使其他听众受冷落。

2.全方位地注视听众

这种眼神的方法是目光有节奏或周期性地环视全场,其目的主要在于掌握整个说话现场动态,照顾全场,统帅全局。运用这种方法,可使全场听众产生亲近感。但必须注意,一定要照顾全局,不可忽视任何角落的听众。同时,头部摆动幅度不宜过大,眼珠不可肆意乱转。

3.远远地注视着听众

这种眼神的方法就是目光似盯未盯地望着听众。运用这种方法可显示出说话者端庄大方的神态,可引导听众进入描述的意境之中,还可烘托气氛。但应注意使用不可频繁,以免给人傲慢的感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眼神所能传达出来的感情,往往会超过有声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也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有“会说话的眼睛”的说法。既然眼神有如此大的作用,那在演讲时更需要充分发挥出眼神的作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