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将自己置身于演讲情境中

书籍名:《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作者:译夫



一般而言,在说话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你的神态要随着说话内容的改变而及时调整,不能在整个说话过程中你保持一种神态,也不能在整个说话过程中你的神态都在变化。俗话说:“相由心生。”你所说的语言应该是发自内心,而内心的一切活动将逐一清晰地反映在你的神态中,高兴抑或悲伤,愉快抑或痛苦,这都将通过神态真实地展现出来。

当我们在说话的时候,神态则主要依据说话内容而发生相应地变化,当说到严肃的内容时会神态沉重,而说到高兴的事情时会眉开眼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喜欢把忧虑感、紧迫感、厌恶感等统统写在脸上,而当说到诸如类似的事情时,他们的神态也会有相同的变化。

林敏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演讲高手,而她最擅长的就是将自己融入演讲过程中。人们总会记住她曾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声情并茂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演讲风格。

当朗诵到一些描述灾难的内容,林敏的脸上一片肃穆,没有半点笑容;当朗诵到那些革命战士牺牲自己的生命时,她一下子把声调提高,而且满脸的义愤填膺;当朗诵感动人的事迹,她的眼中满是泪水;当朗诵革命终于取得胜利的时候,她开心地笑了,连那话语里都蕴藏着笑意。

所谓的神态随着说话内容情节而调整,其实就是将自己融入到说话内容中去。如果你讲述的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你可能要化身为故事里的主人公,你的神态时而悲伤,时而愤怒,时而开心,时而快乐,你所有的情绪都将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或者可以说,一个有着卓越口才的人,想必就是如此。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性格、身份、经历的人,他们会有各种不同的神态。即使在同一事件中,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神态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单纯的神态语言并不能完成一次沟通,它必须根据事件、环境、心境的状态下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那在实际的演讲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来调整自己的神态呢?

1.使用微笑

在神态表现中,我们尤其需要说到微笑这个状态。大多数说话者没有充分利用或用错了微笑这一强大的工具,或是龇牙咧嘴笑得下巴发痛的傻笑,或是在悲伤或严肃的场合露出微笑,这些都是不适宜的。

对于演讲者来说,当表达赞美、歌颂等感情色彩时应微笑,此时要博得别人微笑,自己首先要笑;上台与下台时应微笑,这样可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把良好的形象留在听众心中;面对听众提问时,送上一缕微笑是无声的赞美与鼓励;肯定或否定听众的一些言行时,可以配合着点头或摇头,面带微笑;面对喧闹的听众,演讲者可略停顿,同时面带微笑是一种含蓄的批评与指责;表达一些与微笑不相悖的情感时可微笑。

2.各种神态展现

当你在进行这样一段说话:“不是有人在坐车不畅时埋怨他们‘乱哄哄,路不通,车不动’吗?不是有些漂亮的姑娘品评他们是‘多一个脑袋的电线杆’吗?不是有人谩骂‘他们秉公处罚是自己给自己发奖金’吗?更不是有人丧尽天良将车轮辗向我们这些可敬可爱的马路卫士吗?”你应该保持义愤填膺的神态,以增强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当你在说到对未来展望的时候,你应该保持神采奕奕的状态,那表示你很有信心;当你在痛斥某种罪恶行为的时候,应该保持怒目圆睁的神态,以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情绪。

当然,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表现,在这里就不需要一一列举了,只要记住一点:你的神态是随着说话的内容逐渐调整的。

演讲时,神态语言是作为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沟通方式,它指的是通过眼神、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表达内心思想的一种非语言形式。神态语言不仅仅彰显着自己的喜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自己一颦一蹙的变化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