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提出希望,感应号召

书籍名:《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作者:译夫



我们都知道,我们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都是有目的的,而如何让听众接纳并按照我们的想法采取行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演说结束时提出希望,直接表明我们的演说目的。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黄金时代,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需要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共产党人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如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正确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严格地按党性原则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用党旗下那神圣的誓言激励自己,那么我们党的形象将会更加光彩照人,我们党将会更加坚强伟大!

的确,“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演讲收尾部分往往是点睛之笔,既是收尾又是高峰;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既铿锵有力,又余音袅袅;既别开生面不落俗套,又来得自然,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然而,无论我们在演说时追求什么艺术效果,在结尾时都必须要达到总结陈词、点醒听众的作用。要达到这一效果,我们可以采用号召的结尾方式。

在使用这一方式的结尾,我们可以这样做:

1.提出希望

在演讲结尾时,我们可以向听众提出我们的希望,表达出我们对某一问题具体的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进而表达我们希望听众能采取具体的行动,这样能让听众精神为之一振,具有动人情,促人行的作用。

2.抒发感慨

任何演说,都有自己的核心思想,我们可以在演说结尾抒情怀、发感慨,而把这些思想注入自己的情感,最易激起听众心中感情的浪花。如演讲稿《奉献之歌》的结尾:

啊!奉献,这支朴实的歌,这支壮烈的歌,这支深远的歌,这支永远属于母亲——我们的祖国的歌,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来唱这支歌吧!

这个结尾,感慨万千,诗意浓浓,情真意切,给听众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3.鼓舞人心,警醒听众

我们使用这种收尾方式突出重点时,应当注意,演说的目的重在鼓舞人心,而不可危言耸听。

4.给予评价

评价式结尾在令人思索的同时,也能给人力量。

5.请求采取行动

演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达某种观点,更要有实际效用。成功的演讲者在讲演中说最后几句话时,会号召听众采取某种实际行动,并表明时机已经成熟。当然,我们在请求采取行动时,要遵循三点原则:

一是要求他们做明确的事;

二是要求听众做能力之内的反应;

三是尽量使听众易于根据请求采取行动。

另外,我们在演讲收尾前,应早有准备,要熟记自己的结束语,这样在总结陈述时可以始终保持与听众的目光交流。结束讲话后,短暂地收回目光,然后重新与听众进行目光交流。这时,你会感到大家的注意力又从演讲内容转移到你身上。这时不要忘记为听众留下肯定的自我印象,从而不至于削弱最后一句话的效力。

号召式结尾是演讲者用提希望或发号召的方式结尾,以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语言,对听众的理智和情感进行呼唤,或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或展示未来,以激起听众感情的波涛,使听众产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