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开门见山,快速阐明观点

书籍名:《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作者:译夫



人们在公共场合讲话、演说,其目的就是能启迪人心、号召听众采取行动,而在开场中,演说者是否能抓住听众的兴致,对于接下来听众是否愿意接纳自己的观点十分重要,为的就是起到启迪人心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确定了演说的主题之后,首先应当考虑的,便是这个主题如何设计结构?如何尽快将自己对主题的兴趣引发听众同样的兴趣?如何以自己对题目的感觉和热情去点燃听众内心的感觉与热情之火?如何以自己对主题的精深理解去启迪听众随着这思路一道共鸣和思索?这些都关乎演讲的成败。

在众多的开场设计中,有一种直击要害的方式,那就是开门见山式。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是中国传统的作文方法,也符合听众一般的心理要求。有的演讲开头应注意让听众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从而与演讲者建立协调和谐的联系。

有时候,听众的时间是宝贵的,他们也是“自私”的,他们只有在感到能从演说中有所收获时才专心去听演说。演说的开头应正面回答听众心中的“我为什么要听”这一问题。而唐纳德·罗杰斯在开场中就向听众展示了这一点,因此,他便找到了与听众继续沟通的门道。

那么,我们该如何灵活运用开门见山式的开场方式呢?

1.入题要快

我们欲使听众尽早进入状态,接受自己的言论,就必须重视入题的速度和方式两方面的安排。既要“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这就是“快”;又要有逻辑上的悬念、起伏和跌宕。

这里,强调入题要快,并不是说所有入题都以“开门见山”这样“直”的方式为佳。其实,有时候入题更需要讲求一定的曲折和委婉,尤其要讲求一点逻辑悬念,才有利于入题的引人入胜。因此,有时候,你不妨在言辞上多下点功夫,以悬念抓住听众心理,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

2.观点鲜明

我们在选用开门见山这一开场方式时,就要观点鲜明。演讲观点鲜明,显示着我们对理性认识的一种肯定,显示着我们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

3.感情真挚

我们在开场的时候,演讲言辞就具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说,为了点明题旨以增强感染力,就反复“描述”了“我梦想有一天”的情景,每一个情景就是一个镜头,连续组成主观与客观相融为一体的连续不断的“画面群”,既强烈地渲染主题,实际上也是一种颇为艺术的点题方法。

4.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我们想把在头脑里构思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演讲影响极大。要提高演讲稿的质量,不能不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

对此,我们不妨运用:

一是使用点出主旨的警句,以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在演说开头使用警句,不仅新意盎然,而且颇有深刻寓意,仿佛黄钟轰鸣,余音不绝于耳。

二是艺术地运用熟语,让听众受到感染并乐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熟语,包括成语、民谣之类,通俗易懂,人们耳熟能详。对此,切不可视之为下里巴人而妄加轻视与贬低,相反,熟语很多时候在演讲中也能起到“阳春白雪”的作用。如果演说时,领导干部对此能艺术地加以改造和利用并糅进其他修辞手段加以强化,也有可能赋以新意并铸成警句,从而给人以艺术享受与心灵震动。

总之,我们在演讲的过程中,使用经典的开门见山式的开场方式,能快速阐明观点,能迅速将听众带入规定情境和思路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