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以事实开场,直击人心

书籍名:《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作者:译夫



任何一个演讲者都知道开场白在演说中的重要作用。任何形式的演讲,开头总是关键。在演讲开始后的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内,听众通常会决定是否接受演讲,是否听下去。瑞士作家温克勒说:“开场白有两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的同感;二是如字义所释,打开场面,引入正题。”演讲者进行演讲,其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将所陈述的观点深入人心,引发共鸣,已达到震慑人心的作用。开场白中任何技巧的运用,都不如以事实开头更能获得听者的信任与认同。

1984年5月5日,巴金先生参加了在东京召开的第47届国际笔会,大会总议题是“核时代的文学和作家的关系”。在前面几位著名的作家发言以后,巴老作了精彩的发言。开头是这样的:

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十年后,一个12岁的小姑娘发了病。她相信传说,以为自己折好一千只纸鹤就能恢复健康。她躺在病床上一天天折下去,她不仅折了一千只,还多折了三百多只,但是她死了。人们为她在和平公园里建立了“千羽鹤纪念碑”,碑下挂着全国儿童送来的无数只纸鹤。我曾经取了一只用蓝色硬纸折成的鹤带回上海。我没有见过她,可是这个想活下去的小姑娘的形象,经常在我眼前出现,好像她在要求我保护她,不让死亡把她带走。倘使可能,我真愿意用我的生命换回她的幸福!……

这个令人伤感的故事表达了巴金对和平的祈求愿望,一下子就深深地打动了全场听众。接着,巴金过渡到“核时代的文学和作家的关系”这个主题上来,水到渠成,自然妥帖。

作为演讲者,应当能从这个演讲故事中吸取经验,向听者讲述一些事实,会让听者在一开始就对你产生信任。当然,选择事实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要短小,不然成了故事会;要有意味,促人深思;要与演讲内容有关。

那么,具体来说,作为演讲者,该如何以事实为开场进行演讲呢?

1.用令人震惊的事实开头

它可以使听者从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实中醒悟过来,造成一种“悬念”,使听者急于了解更多的情况。

著名演讲教育家李燕杰在《爱情与美》的演讲中这样开场:“我不是研究爱情的,为什么会想到要讲这么一个题目呢?”然后讲了一个故事:北京一家公司的团委书记再三邀请李老师去演讲,并掏出几张纸,上面列着公司所属工厂一批自杀者的名单,其中大多数是因恋爱问题处理不好而走上绝路的。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与大家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这个故事一下子把听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他们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同样,演讲者在发表讲话,也可以选用这些令人震惊的事实,意在引起听者的注意、赢得他们的认同。

2.讲述与演讲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相对来说,演讲者发表演说,比一般的谈话更有权威。如果演讲者在演说开始时,能对听众讲述与主题有关的背景知识,那么,不仅能体现出主题的重要性,更能用事实说服听者。

美国空军少将鲁弗斯·L·比拉普斯在夏努特空军基地的一次宴会上作演讲时,就对“黑人遗产周”的有关背景知识及其对美国空军的重要性作了介绍:

我很高兴来到此地,同时我也很感谢应邀和在座各位讨论有关美国黑人问题。为保持和增进民族间的理解,美国各大州又开始纪念“黑人遗产周”。在这夏努特空军基地,我们庆祝它则可以对美国空军进行完整无缺的教育。我们民族的主旋律是:“黑人历史,未来的火炬。”

这个已成为美国人民生活一部分的纪念活动,是弗吉尼亚州纽坎顿市卡特·G·伍德森最先提出并计划的,他现在被誉为美国“黑人历史之父”。伍德森先生于1915年成立了“美国黑人生活和历史协会”。后来,他又于1926年发起了“黑人遗产周”纪念活动……

当然,演讲者在演讲开场白中陈述事实,还有很多途径,这需要演讲者根据具体的演说场景和主题进行论述,但无论任何陈述,必须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一切有失真实的言辞都有可能被听者识破而使得整个演说黯然失色。

好的演讲,一开头就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何达到这一效果,方式当然多种多样,但更能引起共鸣的还是无懈可击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