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克服当众讲话的恐惧

书籍名:《不怯场:与众人沟通艺术》    作者:译夫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你能对着多少人当众讲话,你的事业就会有当众讲话是一门不可不学的一课。”然而,令不少人苦恼的是,人们对于当众讲话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而在当众之后的讲话,会加剧人们的恐惧心理。

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先生毕生都在训练成人有效地说话。他认为,成人学习当众讲话,最大的障碍便是紧张。他说:“我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登台的恐惧,增强勇气和自信。”

可以说,在公众面前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事实上,紧张能使人大脑皮层兴奋、开发潜能,许多专家认为紧张、压力是激发潜能的有利因素,紧张不见得是件坏事,适度紧张不但无害,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当众来说,适度紧张会让我们重视听众,重视我们的表达方式,不会懈怠。只要你在乎听众,想给听众留下好印象,自然就会重视你的讲话,不会完全放松。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演讲家终身没有消除演讲的紧张也是这个道理,这样反而会增强表达的效果。

然而,如果紧张变成变成过度紧张,就需要我们进行调整了,因为它会造成思维停滞、言辞不畅,为此,我们需要把它降低到一定程度,让它成为一种助力而不是阻力。

那么,当众讲话紧张的根源在哪里?既然紧张是人的一种反应式行为,那这种紧张到底是对什么做出的反应呢?

小文是一名高三年级的学生,和其他男生不同的是,他不爱说话,有时候老师上课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也是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为此,他也没有什么朋友,当其他男孩在一起聊到篮球、足球和网络热点问题时,他也插不上话,因为他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不过,因为刻苦学习,小文的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年级前茅。

一次,在高三年级的高考动员大会上,老师让小文为大家做个演讲,谁知,小文居然满脸通红,然后跑开了。

后来,学校老师让小文的父母在心理医生的提议下来寻求催眠师的帮助,听说催眠能治疗口吃,这天,小文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秦医生的催眠室。

刚开始,秦医生对小文进行引导和放松,当小文进入到浅度的催眠状态时,秦医生了解到小文患上口吃的原因。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老师找到小文,告诉他学校将组织一次演讲,让小文参加。

“演讲要怎样讲呢?”小文这样问老师。

“就像你平时写作文一样,先写好了,然后上台的时候背出来就可以了,很简单的。”

“那好吧。”小文犹犹豫豫地答应了。

接下来,小文就开始为演讲做准备了,他先写好稿子,然后开始背,还经常让妈妈来考他,一篇演讲稿是难不倒聪明的小文的,妈妈无论问到哪里,他都能倒背如流。

演讲会那天,小文兴高采烈地上了演讲台,当他登台的那一刻,他有点不知所措,好像场景和家里背诵演讲稿不大一样。在家里,听众只有妈妈,现在是全校师生,他有点慌了。但他还是决定先背诵第一段,接下来是第二段,都挺顺利。但是到第三段,他突然一个字也想不起来了。怎么办?看到台下的人,大家都在交头接耳,小文一紧张,居然尿裤子了。他赶紧跑下台。当时他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再也不出来。

自从这件事之后,每次小文开口的时候,他总觉得同学在笑话他,久而久之,就有了口吃的毛病。

在这一故事中,高三学生小文之所以害怕当众说话,是因为在童年有过因当众说话而出丑的经历。据此,我们大致也可以推出人们在公共场合紧张的原因:由于出现了害怕的感觉,让人产生了紧张。无外乎就是害怕“自我形象不好”“怕出丑”“怕丢脸”“怕没面子”。有了这种害怕心理,才会导致紧张出现。

美国魅力学校校长都兰博士认为,产生怯场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害怕做得没有想得那么好。

当众讲话也是如此,一些人在开口前就为自己设定标准,一定要让听众接受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博得听众的掌声,一定要……但如果没有做到怎么办?于是,这种想法导致了他们害怕心理。

2.准备得不太充分。

任何一场临时抱佛脚的演讲都会让演讲者产生恐惧的心理。

3.害怕听众反应不佳。

这与第一点异曲同工,对演讲效果的过早考虑,会给人们带来焦虑感。

4.早期有失败的经历。

在众人面前丢脸,要想重拾勇气,确实不易。

5.没有充分进入角色。

当然,最后一点,也和前面四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了解当众讲话中紧张感产生的原因,能帮助我们对症下药,找到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做到在当众讲话中自信登台,大胆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