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性别的历史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性别的历史

为青春而着迷

书籍名:《性别的历史》    作者:Matt Ridley



我相信米勒的说法是幼态延续理论的一个特别的新进展,虽然他本人并不确信。幼态延续理论已经得到了大多人类学家的认可,社会生物学领域也承认了单偶制的孩子抚养系统的理念。但至今还无人将这二者联系到一起。如果男人开始选择样貌年轻的配偶,那么任何能够延缓女人外貌成熟度的基因,都会令她比同龄人更有竞争力。最终她就会留下更多具有这种基因的后代。任何幼态延续基因都会给外表带来更年轻的特征。换句话说,幼态延续可能就是性选择的结果,因为幼态延续导致智慧不断增长(通过增大成体的脑部体积),所以我们伟大的智慧应归功于性选择。

这个概念起初很难理解,我们不妨求助于一个思维实验。想象有两个原始社会的女人,一个以正常的速度成长,另外一个有幼态延续基因,所以她皮肤光滑,毛发较少,脑容量较大,小下巴,看上去还年轻,还有更长的生存时间。在25岁的时候,两个人都成了寡妇,她俩都曾与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有一个孩子。部落中的男人们都喜欢年轻的女人,而25岁已经不算年轻,所以两人再婚的概率都很小。但是有一个男人找不到妻子,所以他选择了那个看上去比较年轻的女人。结果这个女人在已经留下一个后代的情况下,又生下了三个孩子,而另外一位一辈子只有一个孩子。

这个故事的细节并不重要。关键在于男性偏爱年轻女性,所以这种可以推延衰老的基因就取代了原有基因而逐渐蔓延开来,这就是幼态延续基因起到的作用。而这种基因可以让女人的后代不论男女也拥有一样年轻的外貌,使整个物种都进入了幼态延续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找不到认为遗传这种基因必须把男人排除在外的理由。

伦敦经济学院的社会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贝德洛克(Christopher  Badrock)非比寻常地结合了他对进化和弗洛伊德的兴趣,提出了一个相似的理念。他认为幼态延续来自女性的选择而并非男性。因为年轻的男性在打猎方面更具有优势,那些希望得到更多肉食的女性就挑选了年轻的男性。但是核心原则是一样的,幼态延续的发展是性偏好的结果。

这并不是要否认更大的头脑本身会带来的优势,如马基雅维利式的狡黠、语言或者诱惑力。的确,一旦这些优势变得清晰,那些精心挑选长相年轻的女人的男人,就会是最成功的,因为他们很可能挑到拥有幼态延续基因和更大脑容量的女人,从而生出更加有智慧的孩子。但是,这一理论没有回答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没发生在狒狒身上。

不过,米勒的“性选择”理论有一个致命缺陷,它的前提是某一性别的性挑剔。但是,是什么引起了这种选择呢?假设原因是男人也参与哺育后代的工作,就解释了为什么女人强烈希望与一个男人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并给男人一个愿意合作的理由——确保这男人是孩子的父亲。那么,男人为什么会参与到哺育工作中呢?因为这么做比继续找寻新伴侣,有更大的概率留下后代。人类的后代与猿类相比较,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成熟,所以男人需要帮助妻子抚养孩子,为他们捕猎肉食。为什么人类的后代这么长时间才成熟,因为他们的脑容量比别的动物大。所以,这成了循环论证。

也许,米勒理论中的缺陷不算太致命。很多非常优秀的理论都是循环论证,比如费舍尔的性选择理论。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也一样。米勒实际上对自己理论中的循环论证感到十分骄傲,因为他相信,计算机模拟进化过程的实验已证实进化是一种自发的模式。这里,没有任何单独的因果关系,因为结果又反过来加强原因。如果一只鸟发现自己善于嗑种子,那么它就会专门嗑种子,这又会给它带来进一步优化此技能的压力。进化本身就是循环上升式的。



停滞


如果说,我们脑中的某个神经系统不过是另一版本的雄孔雀尾巴——用于性炫耀的装饰品,而微积分、雕刻等精湛技艺不过是为了吸引异性而发展出的副产品,听上去可真叫人不安,似乎也不太令人信服。本书所讨论的众多关于进化的理论中,性选择决定人类心智这一观点是思路最开阔的,也是最脆弱的,但它和其他观点在本质上却又一脉相承。在本书开头,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所有人既如此相同却又各有特色?并且我暗示答案就藏在性的无与伦比的魔力里。一个人的独特性来自基因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又是有性生殖在与疾病的长期博弈中产生的。一个人又是同一物种的一员,因为在同类的基因池中,个人的多样性不断地互相混合。

我以一个最奇特的推论作为本书结束语——人类挑剔的性选择推动其心智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大提升,只不过因为那些智慧、灵巧、充满创造性和个性的家伙看起来最性感!关于人类的目的,这种说法听上去大不如宗教所主张的那么高尚,但它却也是一种解放——与众不同,特立独行。

————————————————————

(1)  袋鼠的英文为Kangaroo,其来源很有趣。据说18世纪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在澳大利亚探险时看到袋鼠,就问当地向导那是什么。向导说:“Kan-ga-roo.”库克误以为这就是袋鼠的名称,便记录下来,后来才发现这是个误会。但Kangaroo一词还是在英语中沿用至今。——编者注

(2)  能人(Homo  habilis),亦作直立猿人,是灵长目动物里第一种被认为属于人类的生物,是人科人属中的一个种。

(3)  交心团(Encounter  Group)也称邂逅团体,通常有8~15名成员,通过聚会座谈时自我表达、了解他人、肢体接触等方式来培养自我意识和相互理解。——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