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性别的历史

乐读文学 > 科普学习 > 性别的历史

婚姻的意义

书籍名:《性别的历史》    作者:Matt Ridley



对于男人而言,女人是男人把基因传递到下一代的工具;对于女人而言,男人是使卵子最终形成胚胎的物质提供者。异性是备受青睐的可开发利用资源,问题在于,如何开发利用呢?一种方式是聚集足够多的异性,说服她们和自己交配,然后就像雄海象那样抛弃对方;另一个极端则是,只找寻一个个体然后和她分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就像信天翁一样。每个物种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交配系统”,做法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那么人类的交配系统是什么样呢?

有五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第一种方法就是直接研究现代人类,并以现代人目前的做法,即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作为根据。第二种方法则是回顾人类的历史,从人类的过往推测人类的性习俗。但是历史的答案却令人沮丧,拥有金钱和权势的男人往往妻妾成群。第三种方法是通过观察一个仍处于石器时代发展水平的简单社会,假定他们的生活方式接近一万年前的人类祖先。这种社会大概都处于一个中庸的程度,介于早期文明的一夫多妻和现代社会的一夫一妻之间。第四种方法是通过观察我们的近亲动物——猿,来比较我们和它们之间在行为上和身体结构上的相似之处。答案是男人的睾丸没有大到可以承担猩猩那种乱交的习性,身体也没有强壮到可以享受大猩猩那种庞大的妻妾群体(这种体系的雌雄体型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也没有长臂猿那种社交恐惧和对忠贞的执着,人类采取的方式大概介于这两者之间。最后一种方法是把人类和其他那些具有相似的高级社会习性的动物进行比较,比如群居的鸟群、猴子和海豚等。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它们实行不断有通奸事件发生的一夫一妻制。

这样一来,我们至少排除了一些选项。我们人类有自己的独特办事方式,比如即使是外遇频发,性伴侣之间还是建立了长久的关系,我们的婚姻不会像松鸡那样只持续几分钟,也不会像热带水鸟那样一妻多夫。在这个地球上,唯一一个真正的一妻多夫制社会在西藏。那里的女人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兄弟结婚,力图组建一个家族。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男人放牧牦牛养活女人,因此这种做法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这个时候家族中的弟弟就会试图离开并迎娶自己的妻子。对于男人来说,一妻多夫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也不像知更鸟或者长臂猿那样都有严格的领地,终生垄断、守护固定的家园。我们建了自己的花园篱笆围栏,但容许别人借宿,也可以同住于一栋公寓里,而且部分时间必须在公共场所度过,比如工作、购物、旅游和娱乐等。总之,人类属于群居动物。

但是这些对我们都没有太大的帮助。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夫一妻制社会,这也许是民主社会所规定的,但是并不是人类本质的追求所在。只要社会对一夫多妻的法律管制稍有放松,它就会迅速发展壮大。犹他州信奉神学,有认可一夫多妻的传统,政府对此采取了严酷的抵制措施,但是最近的惩罚力度已不如从前,所以这种现象再次出现。虽然大多数人口众多的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大约3/4的部落文化都是奉行一夫多妻制,而公开实行的一夫一妻制有时候也只是徒有其名而已。历史上,有权力的男子即使只有一个法定妻子,大多都有一个以上的性伴侣。然而,这仅仅针对的是那些有权力的男人。剩下的那些男人,即使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也大多只有一个妻子,而所有女人都只有一个丈夫。我们实在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人类的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的选择是根据不同情况而定的。确实,也许认为人类确实有固定的交配系统本身就是个愚蠢的想法,人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并利用当前的机会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女人暗送秋波,男人公开追求


直到最近,生物学家才根据雄性和雌性的根本区别对交配系统形成了简单的想法。如果手握权势的男人随心所欲,大概女人就会像雌海豹一样成为他们的妻妾,历史上也确实是这样的。如果女人能为所欲为,男人就会像信天翁那样忠诚。虽然研究已经对这种极端的假设进行了修改,但一般来说,男人是主动引诱者,而女人是被引诱的对象。人类和99%的动物,包括人类的近亲猿类,本性相同,雄性比较热情、花心,而雌性比较矜持、忠诚。

我们以求婚为例。在地球上没有任何人会认为女人应该是求婚的主动者,即使在思想比较开放的西方,也是男人求婚,女人决定是否接受。在闰年日(2月29日),有女人可以向男人求婚的传统,而这恰恰也说明了女人主动求婚的机会很少——在1460天里,女性只有一天能做男性天天都可以做的事。的确,现在很少有男人跪在地上求婚,而更多的是他们会和自己的女朋友来平等地讨论这件事情。即使如此,这个话题也往往是由男方提出的。至于诱惑,男人也通常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女人暗送秋波,但机会掌握在男人手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社会学家把它归因于自身的条件,这种观点只有部分是正确的。因为20世纪60年代一个伟大的人类实验已经否定了大部分条件因素,只剩下模式。另外,条件只起了强调本性的作用,却没有完全取代它们,所以也并不是圆满的答案。1972年,特里夫斯解释了在选择配偶过程中雄性比雌性更主动的原因。这种解释似乎也可以应用在人类身上。对于生育和哺育后代付出最多的性别,不会再有心思和精力去与其他异性生育后代,从外遇中获利也最少。雄孔雀没有给予雌孔雀安全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也没有出微薄之力哺育后代,唯一的施舍就是精子。而雌孔雀则要承担所有的工作。所以,当“她”与“他”交配的时候,就注定是一场不平等的交易。雌孔雀给予的是独自把“他”的精子转变成小孔雀的承诺。雄孔雀虽然有决定性的贡献,但相比之下就是坐享其成,因此雌孔雀可以挑选任意雄孔雀进行交配并且不必多选。从经济学边际效益的角度看,雄孔雀和每一只雌孔雀交配都是在获取一种不需要任何成本的纯利润。雄孔雀每引诱到一只雌孔雀就代表一份对后代无成本的投资,而雌孔雀能从新欢处获得的只是一些不需要的精子。所以雄性重视量,雌性衡量质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人类的角度来理解,男人每次和不同的女人交配,都有可能得到一个孩子,然而女人一次只能怀一个男人的孩子。所以如果打赌说情圣卡萨诺瓦的后代会多于巴比伦荡妇,应该合乎情理。

两性之间如此失衡的差异必须要从精子和卵子的大小说起。1984年,英国科学家A.J.贝特曼(A.J.Bateman)通过让果蝇自由交配发现,那些交配次数多的雌性并不比次数寥寥无几的雌性多产,雄性却截然相反。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又因为雌性哺育后代的需要而变得更为严重,在哺乳动物中更是达到了顶峰。雌性哺乳动物需要在腹中孕育很长时间才能产下婴儿,雄性却在孩子生下那一刻就立刻成了父亲。雌性无法通过增加配偶数量来提高生育能力,而雄性却可以。果蝇的实验结果对于人类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即使是在一夫一妻制的当代社会,男人仍然能比女人生育更多的子女。比如,再婚男人比再婚女人增加生育的概率高得多。男人的两任妻子生育的孩子数量要多于女人为两任丈夫生育的孩子数量。

通奸和卖淫都是一夫多妻制之下的特殊案例,在这种关系中男女双方没有婚姻的约束。男人对妻子和情人的生育投资程度不同。因为可以有充裕时间、机会和足够的金钱同时支持两个家庭的男人是极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