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乐读文学 > 文学理论 >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培养幽默感,吸引眼球

书籍名:《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作者:樊登



第二项非常重要的训练发生于我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时候。


2000年,我硕士毕业后参加了一个用50万年薪招聘节目主持人的大赛。我有幸得了冠军,拿到了50万年薪的合同。崔永元老师是评委之一,我和他特别投缘。

但是崔老师跟我说:“你挣不了这钱。”(他那时候就洞若观火。)我说:“为啥?”他说:“你想,跟你一起工作的人的工资都是2  000块钱一个月,你挣50万,全组的钱都被你挣完了,所以大家恨死你,你肯定干不下去。”然后我说:“最起码我要试试。万一挣到,50万可是一笔巨款。”那时候10万块钱可以买一套房子,我一年挣下来可以买五套房,于是我就留在了该电视台做节目。

果不其然,我很快就做不下去了。后来崔老师就打电话说:“你干脆到中央电视台来吧,我教你怎么做节目。我觉得你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那个钱。”我后来便把工作辞掉,直接到北京,在中央电视台工作。

我到中央电视台以后,受到的最大的训练是颠覆过去说话的方式。我在辩论队说话的方式在当时被所有人嘲笑,每个人见到我都说“对方辩友”。因为在会上只要一发言,我就挑别人毛病,我就说你说的不对。辩论的习惯带来的就是整天用排比句,整天给别人施加压力,觉得谁都不对,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

后来崔永元老师就教我,他说:“你要学会说人话。”我说:“啥叫学会说人话?”“好好说话,客气、和蔼一点。别动不动跟人争论,没有那么多好争论的,有那争论的时间就把事干好,这样多好。”

那段时间,我不断地听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我彻底忘记了辩论这回事。后来有一次,同事们让我去参加台里的辩论赛,路一鸣当评委。来自不同部门的选手互相辩论,我自认为辩得挺好,最后竟然输了。

路一鸣说我说的不是辩论的语言,实际上,我说话的节奏已经慢下来,已经开始靠近正常聊天的那种感觉。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我回到了一个正常说话的状态。因此大家现在看到我平常跟别人说话的样子,不会觉得我是一个辩手出身的人。

我在中央电视台受到的更重要的训练是学会幽默。


有一次,我们做辩论主题的样片。有一位嘉宾急了,就冲着我喊:“你们这样做不公平!”两边辩论队也急了,也说主持人不公平。然后我就说:“我们挺公平的,你看我们让你发言一次,他发言一次,有什么不公平?”

这就变成了主持人参与的一次“吵架事件”。下来以后,崔永元老师跟我复盘,说:“你看,别人指责你不公平。如果是我的话,我就扭头看那个女主持人,我说:‘说你呢。’就结束了。大家只要这么一笑,这事儿就化解了。但是你特认真,你还在跟他不断地辩论,你把这个节目带歪了,没有沿节目主题往下走,而且还丧失了风度。”

我突然就觉得自己太幼稚,完全不懂得开玩笑,也不懂得维护一个谈话场的氛围,只是自己一味地说得开心,根本不去管底下的观众听着是什么感觉。后来怎么办呢?我也教大家一个很好用的方法。

那之后,我就每天看各种各样幽默的片子。我在电脑里建立了一个文档,叫作“幽默素材”,然后把所有我听到的好玩的段子记下来。最后大概搜集了几百个笑话。

这其中,有些素材来自综艺节目,有些来自美剧《老友记》,有些来自崔永元的节目,甚至还有相声节目。那时候很红的主持人做的节目我都看,看完以后,我会将自己觉得有趣的笑话记下来。

我当时还尝试着给笑话归类。看看笑话有没有规律,找找一共有多少种“抖包袱”的方法,然后给它们分门别类。这种喜欢搜集笑话的习惯慢慢地培养出了我的幽默感。高级的笑话读多了,好玩的东西读多了,我经常会不知不觉地跟别人开玩笑。

当然,幽默感也要有度,有分寸。有的时候是自嘲,有的时候是善意的讽刺,但是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对方也会急眼。这一点就要靠不断地积累和尝试,掌握好规律和场合,恰如其分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