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文学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乐读文学 > 哲学心理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第四堂课 齐美尔老师主讲“社会集团”

书籍名:《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    作者:仲英涛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

格奥尔格·齐美尔,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犹太家庭。1881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任副教授、编制外教授。1914年转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齐美尔的唯名论、形式主义、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思想和理解社会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德国社会学家,同时对美国社会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同学们好,我是齐美尔。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对社会学的研究心得!”站在讲台上的人,戴着一副圆眼镜,留着茂密的黑胡须。

同学们叽叽喳喳谈论起来,因为齐美尔绝对是一位值得崇拜的学者。在社会学发展过程中,齐美尔以其杰出的才智与非凡的努力,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同学们听闻他就是齐美尔,自然不免感到激动,有些人甚至尖叫起来。

齐美尔没想到,在遥远的东方国度,他也这么受欢迎。他开心地笑着,然后挥挥手,示意大家静一静。

过了足足一分钟,教室里才终于静下来,当然同学们的心仍是不平静的。张梓更是如此,他对社会学非常感兴趣,而对齐美尔更是崇拜不已。

齐美尔说道:“在这里,我想讲讲有关社会集团的一些问题。希望我的课能让大家有所收获,而不是感到我浪费了你们的时间。”

张梓心想,原来齐美尔竟这般谦虚啊!



集团成员的数量意义


“在我看来,社会由两种要素构成,即内容与形式。”齐美尔说,“我总是按照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分离,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社会集团虽然迥然而异,不过在行为方式方面,人与人之间却存在着相同的形式。”

一个同学问道:“老师可以举个例子,或说得更浅显一些吗?”

齐美尔点点头,说:“比如在各色团体之中,存在上下级秩序、同事竞争、劳动分工等现象,利益诉求可谓多种多样,然而它们的实现途径却基本相同。我说得对吗,同学们?”

大家听后,都不由得点点头。

齐美尔接着说:“另一方面,内容相同的利益,也可能表现在不同的社会化形式中。对此大家能理解吗?”说到这里,齐美尔略作停顿,“好,那我来详细说明一下。比如经济利益的实现,既可以通过生产者的竞争,也可以通过生产者有计划的组织;既可以通过对其他经营集团的封闭,也可以通过加入其他经济集团。”

“依我之见,社会存在于相互作用的形式里。对于社会交往的形式,社会的个人的纯粹数目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我想请问大家,当集团规模改变时,集团相互作用的方式会发生变化吗?”

一些同学说“会”,还有一些同学说“不会”。

齐美尔老师说:“集团规模改变时,集团相互作用的方式不仅会发生变化,而且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人数增多时,为了确保集团的统一性,使其不至于发生土崩瓦解的状况,就必须进行劳动分工。当然,相对于小集团而言,大集团内部分工的难度要大得多。当集团内部的数量渐渐增加时,其组织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于是就产生了一些机构。”



谭日辉老师评注


集团在规模上有所差异,势必会带来结构上的差异。

“当社会的统一体的建立不再作为个人之间的关系后,机构通过自身引导、调节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并因此作为独立自主的载体而发挥作用。”

“通过您的讲述,我们已经明白,就是集团在规模上有所差异,势必会带来结构上的差异,”陈艳很小心地说道,“不过,老师您可以举个形象一些的事例来说明一下吗?”

“当然可以!”齐美尔笑道,“比如,现在有一座1000万人口的城市,由10000人的军队所控制;有一座10万人口的城市,由100名士兵所控制;有一个1000名居民的村庄,由唯一的一名士兵控制。那么,请大家告诉我,哪一种情况更容易控制呢?”

“第一种情况!”大家齐声说。

“不错,这是很明显的!而且我还要说,社会学的要素的比例关系,不单取决于要素的相对数量,更加取决于其绝对数量。在集团内部,常有所谓党派,便可以将其视为这类要素。伴随着整个团体规模的增大或减小,党派的规模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在功能上,统一体要高于他们的那种纯粹数量的总和,这是很好理解的。”齐美尔说,“对吧,同学们?对集团的结构而言,集团的数量有着决定性意义。那么,我要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很简单的,大家不要慌呀,”齐美尔笑着说,“社会学里最为简单的形式结构,是什么样的集团呢?”



集团规模与控制难易程度


在相同比例的前提下,同等状况下,集团的规模越大,往往意味着,控制起来也就越容易。

有人回答:“两个人组成的集团。”

“不错。”齐美尔点点头,“那么我再问,两人集团与多人集团有何区别呢?”

张梓笑着想道:区别?这不是很明显吗?两人集团就是由两人组成的集团,而多人集团就是由多人组成的集团,成员数量不一样呗!

齐美尔说,“对于两人集团而言,其社会学性质是自身受到相互作用的直接性约束,不但给每一个要素以超个人的统一体,统一体面对每个要素,同时每个要素又参与着统一体。两人集团中,成员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然而同时也是不稳定的。”

陈艳心想,老师说得没错,男女之间的婚姻正是如此。

“当第三者介入时,就会形成一种超越了单一个人的客观统一体。那么在这种状况下,两人彼此间的关系还会像以前那样密切吗?”

陈艳又想,当然不会,当第三者插足时,夫妻之间就难免出现裂痕了。

齐美尔老师接着说:“二人间的密切关系虽然减弱,但是于内在上是结合在一起的。”

陈艳想道:是的,比如男女双方在有了孩子以后。

齐美尔笑着说:“为了让大家理解得透彻一点,我就简单举个例子吧。就拿婚姻关系来说,倘若夫妻相处并不融洽,他们愿不愿意要孩子?不愿意!因为一旦要了孩子,他们可能就不得不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到,那些浪漫而又富有激情的夫妻,也不着急着要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居于夫妻中间,难免会起到分离的作用。”

张梓点点头,暗想不错,那就意味着两人集团转变成了多人集团。

“当第三者加入时,就会引起量变,进而使得集团的性质发生质变。有人说:谁有一个孩子,谁就是孩子的奴隶;倘有多个孩子,他就是孩子的主人。这话是颇有见地的。”

“齐美尔老师,第三者通常可以扮演哪些社会角色呢?”一个同学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齐美尔说,“在我看来,‘三’这个数目,产生着三种典型的集团化模式。第三者可以扮演三种社会角色。其一,是中立者与调解斡旋者;其二,是从中渔利者;其三,是分而治之。大家知道,分而治之有哪些手段吗?”

“可以利用相互间的嫉妒、不信任。”

“不错。”齐美尔说。